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怒江冷杉

鎖定
怒江冷杉(Abies nukiangensis W. C. Cheng & L. K. Fu)是松科、冷杉屬喬木。喬木, 高達20米,胸徑達1米;小枝上有微隆起的葉枕,葉枕之間微有凹槽,一年生枝紅褐色或褐色,有密生短毛或凹槽內有較密的短毛。葉在枝條下面列成兩列,枝條上面的葉斜展或兩列狀,條形,通常微彎。雄球花長約2.5釐米,下垂,雄蕊的藥隔二叉狀,先端尖。球果圓柱形,上部微窄,長7-10釐米,徑3.7-4.5釐米,熟時黑色,微被白粉;種子較種翅為長,種翅淡黑褐色或紅褐色,楔形,上端截形,寬約9毫米,連同種子長1.6-1.9釐米。
分佈於緬甸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大理、雲龍、瀘水、貢山))西北部怒江、瀾滄江流域海拔2500-3100米地帶,組成純林或與其他針葉樹混生。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近危(NT)。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怒江冷杉
拉丁學名
Abies nukiangensis W. C. Cheng & L. K. Fu [8]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綱
松目
松科
冷杉屬
蒼山冷杉
命名者及年代
(W.C.Cheng & L.K.Fu) Farjon & Silba,1990 [2] 
保護級別
近危(IUCN物種紅色名錄)

怒江冷杉形態特徵

怒江冷杉
怒江冷杉(7張)
喬木, 高達20米,胸徑達1米;小枝上有微隆起的葉枕,葉枕之間微有凹槽,一年生枝紅褐色或褐色,有密生短毛或凹槽內有較密的短毛,二、三年生枝暗褐色;冬芽圓球形,微具樹脂 [9] 
葉在枝條下面列成兩列,枝條上面的葉斜展或兩列狀,條形,通常微彎,長1.2-4.3(多為1.8-3.2)釐米,寬1.5-2.5毫米,邊緣顯著地向下捲曲或微卷曲,先端有凹缺,基部微窄,上面深綠色,下面中脈兩側各有一條白粉氣孔帶;橫切面兩端尖,向下捲曲,靠近兩端下方的皮下層細胞各有1個邊生樹脂道,上面及下面中部常有二層皮下細胞,外層連續排列,內層間斷排列,兩端有二層連續排列的皮下細胞。
雄球花長約2.5釐米,下垂,雄蕊的藥隔二叉狀,先端尖。球果圓柱形,上部微窄,長7-10釐米,徑3.7-4.5釐米,熟時黑色,微被白粉;中部種鱗扇狀四邊形,長1.7-2釐米,寬1.8-2.2釐米,上部較厚,邊緣內曲,中部楔狀,下部兩側耳狀,基部窄成短柄狀,長5-8毫米;苞鱗不露出,長1.3-1.7釐米,頂端圓或寬圓,邊緣有細缺齒,中央有急尖頭,尖頭長約2毫米;種子較種翅為長,種翅淡黑褐色或紅褐色,楔形,上端截形,寬約9毫米,連同種子長1.6-1.9釐米。 [3] 

怒江冷杉近種區別

怒江冷杉近似蒼山冷杉(學名:Abies elavayi Franch.),但怒江冷杉球果的種鱗較大,寬1.8-2.2釐米,苞鱗較短,不露出;一年生枝有毛;葉較寬長,通常長1.8-3.2釐米。 [3] 

怒江冷杉產地生境

分佈於緬甸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大理、雲龍、瀘水、貢山))西北部怒江、瀾滄江流域海拔2500-3100米地帶,組成純林或與其他針葉樹混生。 [3-5] 

怒江冷杉主要價值

木材性質及用途與蒼山冷杉相同。木材淡黃白色,質輕軟、細密,比重0.50,紋理直。可供建築、板材、傢俱、火柴桿及造紙原料等用材。樹皮可提栲膠。可作分佈區內的森林更新樹種。在緬甸,葉子被用來治療頭痛。 [3]  [5-6] 

怒江冷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0年 ver 3.1)——近危(NT)。 [7] 
種羣現狀:據估計,發生的範圍約為20000平方千米,雖然已知的地點超過10個,但種羣嚴重分散。據估計,在過去的三代(150年)中,這一比例下降了20-50%。由於大部分山區都禁止伐木,中國的主要伐木範圍是否會持續下降尚不確定。緬甸的局勢尚不明朗,但仍有可能因伐木而持續下降。由於過去衰退程度的不確定性,緬甸的怒江冷杉被評估為近危。 [5] 
保護措施:中國政府在中國西部實施了伐木禁令。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