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怒江中學

鎖定
怒江中學創建於1993年,原址金沙江路200號,2005年9月根據局佈局調整搬遷到棗陽路237號,是上海市小班化教育實驗學校、區教育系統行為規範優秀學校、區籃球教育特色學校、區級“校本教研建設基地”、華師大心理測量研究實踐基地,已經連續三屆被評為區文明單位。
中文名
怒江中學
創辦時間
1993年
所屬地區
上海市
辦學理念
自主發展,引領和諧人生

怒江中學學校概況

怒江中學學校簡介

上海市怒江中學-地理位置 上海市怒江中學-地理位置 [1]
辦學歷史:我校是1993年在原曹村九小的基礎上創辦起來的一所公辦初級中學,至今已有14年。學校原址在金沙江路200號,2005年9月根據教育局佈局的需要,學校搬遷至棗陽路237號。
辦學理念:自主發展,引領和諧人生
辦學目標:創辦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滿意的現代初級中學
培養目標:培養“明理自主,身心和諧”的中學生。
師資隊伍:學校以“創建學習型教師團隊”為工作平台,通過建立專家引領下的校本培訓機制以及築巢引鳳的辦法,學校積極實施師資培養工程。聘請專家團定期來校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升教職工的學力素養和人文精神,積極探索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形成了一支理念先進專業紮實的優質師資隊伍。學校被列入區311培養工程的有3人,區級骨幹教師3人,區學科中心組成員2人,校骨幹教師28人,學校現有高級教師5人,中高級教師佔82%。
上海市怒江中學-管理指導手冊 上海市怒江中學-管理指導手冊 [2]
學校辦學優勢:
1、在小班化教育實驗的背景下,我校確立“小班先行”的戰略,以區級重點課題的研究為載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成長,全面開展了初中小班化教育實驗的研究與探索。學校開發了小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課例分析”聚焦課堂教學,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改善。經過四年的實驗,基本構建了小班化教育課堂生活的基本結構,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發展的意識增強,學生之間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得到促進,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2、我校以提高辦學實效為方向,以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為前提,初步構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學校領導班子民主、規範決策、科學,學校職能部門職責分明,工作流程清晰,相互間配合協調,幹羣關係、師生關係團結,具有較和諧的工作、學習氛圍。
2011年3月怒江潮 2011年3月怒江潮 [3]
3、學校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科研製度,建立了科研課題研究的激勵機制,構建了學校專家、團隊資源、信息平台資源、教學實踐與研究等資源,以小班化教育實驗主課題的研究為平台,圍繞小班化教育開展了各個子課題研究,形成了學校課題研究網絡,區級重點課題的研究順利完成,成果突出,同時培養了一支具有較強能力的科研隊伍。
4、學校建立全員、全過程育人機制,高度重視“兩綱”教育,重視學生行為規範教育,以“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為目標,以“操行評定日常化、法制教育體驗化、創建班級特色化、社會實踐學分化”為舉措,開設“假日探究”德育課程,與社區、家庭共建,初步形成了“大德育”的局面。
辦學成果:
學校積極營造了有利於師生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激發師生內在潛能,奮力追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被評為普陀區文明單位、區素質教育實驗校、教育系統行為規範優秀學校,區體教結合先進校,並被定為華師大教育實踐基地、市心理健康實驗學校、區校本研修基地、青春期教育試點學校之一,2003年成為上海市初中小班化教育實驗學校的第一批成員校。 [4] 

怒江中學學校榮譽

2011年5月怒江潮 2011年5月怒江潮 [3]
2007.4 我校籃球隊獲上海市中學生籃球聯賽男子初中甲組第五名
2007.5 我校團總支普陀區學習型青年團隊創建工作優秀組織獎
2007.5 我校獲2007年區“天地軟件園杯”多媒體作品競賽活動優秀組織獎
2007.5 我校“恆源祥”文學之星“新知杯”作文競賽優秀組織獎
2007.6 我校獲第二屆“朗盛杯”普陀區中小幼環保節目匯演競賽三等獎
2007.6 我校黨支部 獲2007年普陀區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7.9 我校 獲2006年普陀區學生體育大聯賽組織創新獎
2007.9 我校獲2006年普陀區學生體育大聯賽組織創新獎
2008年12月怒江潮 2008年12月怒江潮 [3]
2007.10 我校 獲2007年上海市金愛心集體
2007.11 我校語文教研組獲2005——2006年度普陀區文明班組
2007.12 我校籃球隊獲“李寧杯”中國初中男子籃球聯賽(上海賽區)第五名
2007.12 我校工會獲區教育工會工人(綠葉)先鋒號創建單位
2007.12 我校語文教研組獲“2007年度普陀區教育系統文明班組、工人(綠葉)先鋒號”
2008.1 我校團總支獲2007年度普陀區五四特色團組織
2008.1 我校教工團支部獲2007年度普陀區五四特色團組織
2008.4 我校教工在區教育系統藝術節舞蹈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2008.9 我校獲2006——2007年度普陀區無償獻血工作表揚集體 [5] 

怒江中學學校管理

機構設置
規章制度
怒江潮0811期1 怒江潮0811期1 [3]
第一章 校長負責制 (二十六條) [2] 
第二章 崗位職責(五十七條) [2] 
第三章 規範性制度(一百條) [2] 
怒江校報
《怒江潮》,月刊,每期四版。

怒江中學信息公開

現任領導
怒江中學學校黨支部組織網絡圖 怒江中學學校黨支部組織網絡圖 [6]
王臻:學校黨支部書記
全面負責黨務工作;分管工會
王臻:校長
全面負責學校行政工作、教學、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建設、總務後勤工作、人事、安全保衞工作。
朱藝春:副校長
負責德育工作、科技教育、分管大隊部、團支部、學生會工作、體育工作。
歷任領導
怒江中學學校行政組織網絡圖 怒江中學學校行政組織網絡圖 [6]
李秀芳(任期:1993 ——1996年)
郭承榮(任期:1995——2003年)
組織結構
怒江中學學校黨支部組織網絡圖
怒江中學學校行政組織網絡圖
聯繫方式
單位地址:上海市棗陽路237號(近楊柳青路)
學校“成長課程”簡介
1、 基礎型課程
作為初中“小班化教育”研究基地和試點學校,我校根據小班教學的特點,聚焦課堂,以“有效的教”,促進學生“有效的學”,不斷豐富學生的經歷和體驗,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讓學生在主體性學習中基礎性學力得到提高。
語文:以“自讀筆記”為載體,讓學生在閲讀中學會發現、在質疑中學會探究、在感悟中培養創新意識、在課外活動中擴展知識。
數學: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英語:與華師大課程系開展教學合作,以語法、趣味閲讀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運用能力。
2、 拓展型課程
我校積極開發符合學生特點和需要的學校拓展型課程,發揮小班教學的優勢,以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終身發展為出發點,構建出多層次、全方位的學校拓展型課程體系,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1)學科類拓展課程。根據學科教學內容、要求和進度而展開,既有單科延伸、拓展,也有跨學科綜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體差異的基礎之上,反映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不同要求。
文學鑑賞: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對藝術的鑑賞、對傳統文化的追根溯源等進一步感受漢語的文化魅力。
網頁與DV製作:在學生中培養、挖掘電腦繪畫、動畫製作、DC、DV等信息科技人才。
版畫藝術:利用多媒體課件,欣賞、討論和講解,讓學生知道版畫的有關知識,瞭解版畫的意義。
創意壓花: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在動手動腦,壓壓貼貼中表現學生個人才藝。
(2)活動類拓展課程。除每週舉辦的主題班會活動外,我校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各種社團活動,如跆拳道、管樂隊、合唱隊、機器人、籃球隊等,充分發揮學生們的多方面特長,豐富學校的文化生活。
跆拳道:以“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為宗旨,培養學生頑強果斷,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練學生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品質。
管樂隊:通過對黑管、長笛等樂器演奏技藝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
籃球隊:在低年級體育活動教學中滲透了小籃球特色項目內容,在中年級學生中選拔苗子,組建籃球梯隊。
(3)專題教育類拓展課程。我校已經開展的專題教育課程包括科技教育、國防教育、民族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等,學生們通過專題教育課程的學習,不僅掌握了相關知識,還陶冶了學生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假日探究活動課程
學校通過假日探究活動課程的方式,構建本校探究型課程體系,以學生在假日裏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培養合作精神以及責任意識,獲得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學校確立了傳統文化、科技、生物、生活和社會現狀五大活動總課題,並形成了由近百個課題組成的探究型課程課題庫,為學生的課題探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6] 

怒江中學在線服務

招生問答
1問:2013年哪些學生可參加上海市中等學校高中階段招生報名?
答:
(一)本市户籍報考對象
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應屆初三學生或18週歲以下(1995年9月1日以後出生,下同)的往屆初中畢業生、結業生,可在學籍學校所在區(縣)或户籍所在區(縣)報考。
(二)非本市户籍報考對象
1.持有效期1年(含1年)以上人才類《上海市居住證》人員,在2013年6月15日居住證仍在有效期內,其子女為本市或外省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週歲以下的往屆初中畢業生,可在學籍學校所在區(縣)或居住證所在區(縣)報考,居住證所在區(縣)以上海市居住證通知書副聯地址為準。
2.父母雙方或一方是在滬高校、科研機構博士後流動站人員,其子女為本市或外省市應屆初三學生及18週歲以下的往屆初中畢業生,可在學籍學校所在區(縣)或設站單位所在區(縣)報考。
3.經市政府合作交流辦核定的各地來滬投資企業人員和審核登記的地級市以上(含地級市)政府駐滬辦事機構有關工作人員,其子女為本市應屆初三學生,可在學籍學校所在區(縣)報考。
4.父母雙方或一方現屬或原屬本市常住户籍(含原上山下鄉知青、支疆青年及其他支邊支內人員),為本市應屆初三學生,可在學籍學校所在區(縣)報考。
父母雙方或一方原屬本市常住户籍的考生指原屬本市户籍人員生育的子女。
此類考生應提供上海市居住證件(《上海市居住證》或《上海市臨時居住證》)。
5.原持有本市藍印户口的本市應屆初三學生,經各區(縣)教育局(中招辦)彙總名單後送本區公安分局、縣公安局進行比對審核通過後,可在學籍學校所在區(縣)報考。
本條政策至2013年執行截止。
6.屬在滬台胞及台胞子女,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身份的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週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可在學籍學校(或原初中畢業學校)所在區(縣)報考。
(三)持外國護照學生報考對象
持外國護照的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週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如繼續在本市高中階段學校升學就讀,須在學籍學校(或原初中畢業學校)所在區(縣)報考。
符合第一項第(二)款政策的學生,可選擇作為該政策對象予以報考,亦可選擇第一項第(三)款報考。其他學生按第一項第(三)款予以報考。
持外國護照的學生報名且參加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後,可由初中畢業所在區(縣)教育局根據區(縣)和考生實際情況安排入學。 [6] 
2問:2013年上海市中等學校高中階段招生報名什麼時候開始?有哪些方式?
答:
一、統一報名
2013年上海市中等學校高中階段招生報名時間為2013年2月25日—3月9日。
1.集體報名
在本通知規定的報名對象中,本市應屆初三學生均由其學籍所在學校集體報名,全部採用網上統一報名, 分區(縣)進行報名信息確認。時間為2013年2 月25日—3月7日。
2.個別報名
在本通知規定的報名對象中,往屆初中畢業或外省市初中畢業的學生按規定在相應的區(縣)中招辦個別報名。全部採用網上統一報名,到報考區(縣)進行報名信息確認。時間為2013年3月3日—3月9日。
二、補報名
符合本通知第一項第(一)款以及第(二)款中第1類規定的報名對象,如在統一報名時未能提供有效的報名資格證明材料,應最遲於2013年5月17日前持有效報名資格證明材料向區(縣)中招辦提出申請,經區(縣)中招辦審核同意後予以補報名,參加補報名的學生從獲得報名資格起可享受本市中考相關政策。
具體招生報名日程安排詳見附件1
附件1
2013年上海市中等學校高中階段招生報名日程表
日 期 內 容 對 象
1月2日至1月25日 區(縣)初審學生報名信息 區(縣)中招辦
2月25日至2月27日 黃浦、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在校應屆生網上報名確認 初中學校、學生
2月28日至3月4日 虹口、楊浦、浦東、金山、松江在校應屆生網上報名確認 初中學校、學生
3月5日至3月7日 閔行、寶山、嘉定、青浦、奉賢、崇明在校應屆生網上報名確認 初中學校、學生
3月3日至3月7日 往屆生、外省市初中畢業生網上報名 區(縣)中招辦、學生
3月8日至3月9日 回户籍地報考學生,往屆生和外省市初中畢業生到報考區(縣)確認報名信息 區(縣)中招辦、學生
4月8日 符合報名條件的學生第一次補報名 區(縣)中招辦、學生
5月17日 符合報名條件的學生第二次補報名 區(縣)中招辦、學生 [6] 
3問:轉學需提交的材料
答:一. 轉往本區其它學校(初中)
1. 學生户口簿複印件(家庭地址頁和學生本人頁)
2. 學生及家長簽字的書面申請。
3. 轉學聯繫單。
4. 成長記錄冊。
5. 普陀區中學生轉學申請表。
6. 寫有家庭住址、郵政編碼的空白信封一枚。
二. 轉往外區縣、外省市學校
1. 學生户口簿複印件(家庭地址頁和學生本人頁)。
2. 學生及家長簽字的書面申請。
3. 轉學聯繫單。 [6] 
4問:初三畢業生體育何種原因免考?
答:因殘疾、傷病不能參加體育考試的考生,均應辦理免考手續。由考生及其家長向考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填寫《上海市初中畢業生殘疾或傷病免予體育考試申請表》,並提供具有資質的傷殘等級鑑定機構或本市三級醫療機構證明,由學校審核批准,報區縣體育考試領導小組及中招辦備案。申請表及審批材料存入學生檔案。
上述考生如身體健康狀況好轉,準備參加體育考試,須由考生及其家長提出書面申請,並附本市三級醫療機構出具的能參加劇烈運動的相關證明,經學校和區縣體育考試領導小組同意後,方可參加體育考試。
免考學生成績評定按照上海市教委下發的文件精神。 [6] 
5問:一、初三體育30分如何評定?
答:根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印發《2010年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方案》的精神,成績評定如下:
分值和結構
本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總分為30分。分值由日常考核分值和統一考試分值兩部分組成。日常考核為20分,統一考試為10分。
考試辦法
日常考核:滿分20分。(體育學習態度(7分,九、八年級各為3.5分)、體育學習能力(8分,九、八年級各為4分)、體育學習效果(5分,九、八年級各為2.5分)三方面組成,評價滿分為20分(九、八年級各為10分)。
統一考試:由區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實施體育考試。考試分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兩類,其中必測項目1項(4分),選測項目2項(各3分),每位學生應參加3個項目的考試,合計10分。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