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忻州麪塑

鎖定
忻州麪塑是流傳於山西忻州的傳統藝術珍品,通稱之為“花饃”。它花樣繁多,造型生動,製作精巧。是極具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忻州麪塑的形式、用途,均以民俗活動內容變化而變化。
中文名
忻州麪塑
外文名
XinzhouDough Statues
通    稱
花饃
特    點
花樣繁多,造型生動
類    型
麪食藝術作品
地    區
山西忻州

忻州麪塑麪塑概述

忻州麪塑是流傳於這個地域內的傳統藝術珍品,它深藏於民間、紮根於民間,成為當地的工藝品之一。
忻州麪塑 忻州麪塑
忻州一帶地域內,春節期內要敬神蒸供。春節前,把發好的麪糰,捏製成佛手、石榴、蓮花、桃子、菊花、馬蹄等各種形狀的供物。通稱之為“花饃”。  忻州麪塑在長期的民俗傳承中,形成一套複雜的製作程序和嚴格的用料要求。麪塑的主料為麪粉,須用上好精粉,在發酵時適當用破,和麪時在發麪中按比例加入生面,然後把面揉和均勻,軟硬適度,使蒸熟的面製品既不開裂,又不萎縮,光澤飽滿,形態如生。製作的工具主要靠手,輔之以小梳、小剪和小鐵錐子等。手藝精巧的家庭婦女靠搓、剪、壓、擠等工藝製出各種動物,各色花樣的面製品,造型生動逼真,透露出天然的神韻。

忻州麪塑忻州花饃

中間往往插以紅棗,既有裝飾性,又是營養品、調味品,很受歡迎。當地還有一種大型供品名為“棗山”。這種棗山以面卷紅棗,拼成等腰三角形,角頂往往塑一層如意形圖案,在上面再加上面塑的“小元寶”三至五個,同時,還塑上一個供咬銅錢的“錢龍”。“棗山”蒸出後,可以顏色點染,成為一種鮮豔的民間藝術品。
清明節,捏製一種當地人叫做“寒食供賢”的麪人頭。這種麪人頭,內裏包油、鹽、小米和芝麻的素餡,捏成男女小孩人頭,用紅蓮豆作嘴,黑蓮豆作眼睛,外加面鼻子、耳朵、眉毛等,蒸熟後加以點染,甚是天真可愛。有的還捏製一種“寒燕兒”,捏好蒸熟的寒燕兒,插在酸棗枝上,很像是停在樹枝上的羣燕。這些供奉的民間麪塑,相傳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禁火,冷食一日”,燕子是象徵春天的到來。

忻州麪塑生活意義

農曆七月十五,忻州當地民間有着蒸麪人的習俗。相傳,這種習俗開始於元代末年,據説人們用互贈“麪人”傳遞信號,至今,民間有着“七月十五捏麪人,八月十五殺韃子”的説法。然而,七月十五的麪塑樣式繁多,有牛、羊、豬、兔、貓、雞、鴨、娃和花卉、瓜果。還有寓含幸福、吉祥、愛情的鴛鴦、孔雀、獅、虎、鹿等動物造型。十五過後,幾乎家家牆上都掛着一串串麪塑。
忻州一帶,在婚娶之日,男女兩家都蒸很多大“喜饃”。這些大“喜饃”,要擺在桌子上供人們欣賞、品嚐。與此同時,還要蒸大“花糕”,有的地方習慣用十來斤麪粉捏一個“花糕”。這種花糕,以面作圓底盤,卷條邊緣為紋,鋪一層紅棗,上面再加上一層比第一層略小的帶花邊的面盤,上面捏上“魚鑽蓮”的浮塑,蒸熟後加色點染,供人們欣賞和食用,也可作為禮品饋贈。
忻州一帶的壽誕之期,也常蒸制“喜饃”。“喜饃”多以桃形為主體,上面加上各種寓意吉祥長壽的小裝飾物,點染色彩,做為“壽饃”贈送親友之用。
辦喪事時,當地人還要捏製一種在靈堂前面供奉的“小食兒”麪塑。這種麪塑捏成各種花果、小動物形象,甚為精巧別緻,有的蒸熟後點染,有的晾乾後點染。
在忻州地區的繁峙縣一帶,有一種以胖娃娃為題材的人物麪塑。同時,還有一種玲瓏小巧,不加點染顏色、白胖素雅的小麪人。這種小麪人,有着爬、卧、抱花、啃瓜的各種姿態。有時,還將置其於染成大紅大綠的“大面花”之中。相傳,這類麪塑是當地羣眾為上五台山佛教寺院拜佛求子而專門製作的供品。
忻州民間,還有着塑造生、旦、淨、末、醜等戲劇人物的人物麪塑,甚至拿到廟會的市場上出售。這種麪塑,製作也頗為精巧。
總之,忻州麪塑各式各樣,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成為民間具有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