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忻州瓦酥

鎖定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瓦酥,約長10釐米、寬4釐米、厚0.5釐米,內外皆呈金黃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樣。每公斤約有五十二至五十八塊。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 [1] 
中文名
忻州瓦酥
10釐米
4釐米
0.5釐米

忻州瓦酥簡介

忻州瓦酥 忻州瓦酥
忻州製作瓦酥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始於明末清初。瓦酥一般長10釐米,寬4釐米,厚0.5釐米,形似瓦狀,入口沙、甜、香、鬆軟,1900年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路經忻州市,州官許翰度敬上由麻會鎮(今麻會村)王鳳龍師傅製作的瓦酥,慈禧食後龍顏大開,賜名龍鳳瓦酥。 也就是從那時起,忻州的瓦酥名聲大震,成為山西地地道道的名特產品。瓦酥以其質酥脆,味香郁,堪稱爐食中一絕。鮮食酥沙,鬆軟;幹食酥脆、甘香;常食健胃壯身。曾被山西省商業系統評為最佳食品,聲譽遠達太原大同河北內蒙古等地(市)。1981年被列為山西省名特產品;1996年榮獲國際最高金獎和“對人類特殊貢獻獎”。 [2] 
忻州瓦酥,製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成型時用模託就,再經油炸,出鍋後壓制成瓦狀。
這種食品,因其好吃,易儲存,物美價廉的特點,成為人民羣眾喜歡食用的餅類之一。

忻州瓦酥配料標準

標準粉五十六斤,鮮雞蛋黃十五斤,食油二十七斤八兩,砂糖粉十二斤九兩,生產成品一百斤。

忻州瓦酥製作方法

先將雞蛋蛋清,留蛋黃。蛋黃內不能帶入蛋清,否則容易起泡。蛋黃打好後,放入全面容器內,用水棒攪動均勻,然後將全部砂糖和近一半的食油倒入全面容器內,繼續攪動,待油、糖面完全混合均勻為止。餘下的一半面粉倒在面案上,面中間挖一坑,每次取容器內攪勻的蛋黃二三斤,放入面坑內,合成麪糰,軟硬適宜,用面棍擀開後,切成瓦酥條狀,在專用模具內,磕製成形。半成品放入油鍋後炸制,炸成金黃色即可出鍋。出鍋後趁熱用森棒壓制成瓦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