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快氣湯

(普濟方)

鎖定
快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十三引《水類鈐方》。具有温脾養胃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冷,酒食所傷,胸膈不快,嘔逆噁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澀,不思飲食。
中文名
快氣湯
別    名
快湯《太平惠民和濟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出    處
《普濟方》卷二十三引《水類鈐方》
組    成
甘草、乾薑、粟米、桔梗、炒鹽
功    用
温脾養胃
主    治
脾胃虛冷,酒食所傷,胸膈不快,嘔逆噁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澀,不思飲食

快氣湯組成

甘草(炙)十八兩(540g),乾薑(炮)二斤半(1.25kg),粟米(炒)三十兩(900g),桔梗(炒)三斤(1.5Kg),炒鹽一百二十錢360g。

快氣湯用法用量

每次3g,食前用沸湯點服。

快氣湯製法

上為細末。

快氣湯功用

温脾養胃。

快氣湯主治

脾胃虛冷,酒食所傷,胸膈不快,嘔逆噁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澀,不思飲食。

快氣湯附方

名稱:快氣湯
組成:縮砂仁八兩(240g),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兩(1kg),甘草(檻)四兩(120g)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鹽湯點下
主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出處:彭懷仁主編,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人民衞生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629頁
功用:快氣美食,温養脾胃
名稱:快氣湯
組成:生薑一斤(切作片子,以鹽二兩淹兩宿,焙乾),神曲三兩,白朮二兩,橘皮二兩(不去白,淨洗),京三稜半兩(炮),蓬莪術半兩,甘草二兩半(炒),大麥櫱二兩(炒),草豆蔻一個(煨去皮,不得用多)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湯點服
主治:氣疾
出處:彭懷仁主編,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五冊,人民衞生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629頁

快氣湯重要文獻摘要

《葉氏錄驗方》:“護脾快氣湯,李宗丞方生薑四兩,用鹽淹一宿培幹,神曲一兩,麥櫱半兩(炒),陳皮連白半兩,草果二錢半,甘草半兩炙上為末。每服一錢,人鹽用白湯點服。”
《世醫得效方》:“快氣湯,主治一切氣,心腹脹痛,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處方:香附(去毛)三兩二錢 甘草(檻)四錢 縮砂仁(去皮殼)八錢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鹽湯點下。常服快氣,美飲食,養脾。”
《醫方類聚 校點本 (第五分冊)》:“快氣湯:治一切氣甘,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可思飲食。縮砂仁去皮殼八兩,甘草四兩,香附子熾去毛炒三十二兩。右為:末,每服一錢,鹽湯點下。常服快氣美食,温養脾胃。一本及增注和劑或銼為粗末,入生薑同煎,名小降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