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志願者

(自願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的活動者)

鎖定
《志願服務條例》第六條: 志願者是指以自己的時間、知識、技能、體力等從事志願服務的自然人。 [11] 
2017年12月1日,《志願服務條例》開始實施。 [1]  截至2022年12月30日,中國註冊志願者已逾2.3億人,記錄志願服務時間超過52億小時。 [9] 
2024年3月1日,《中國志願服務發展報告(2022—2023)》京發佈,報告顯示,我國註冊志願者已達2.32億,組建了135萬支志願服務隊伍,實施了文明實踐、陽光助殘、環境保護、為老服務等多主題的1127萬個志願服務項目。 [12] 
中文名
志願者
外文名
Volunteer
別    名
義務工作者,義務勞動者,義工
志願者日
12月5日國際志願人員日

志願者含義及來源

志願者含義

一般認為,志願者是自願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的人,在不計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而提供服務的人員。志願服務volunteer service)則是任何人自願貢獻時間和精力,在不為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而提供的服務。
分類可因服務內容的不同分為消防志願者、抗震救災志願者、奧運志願者社區志願者環保志願者網絡志願者等。
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共青團中央2015年9月下發關於推廣應用《志願服務信息系統基本規範》的通知。通知指出,民政部等部門將依據《基本規範》,將全國志願者隊伍建設信息系統升級改造為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提供給各地區、各部門和志願服務組織無償使用。
據悉,《基本規範》是我國志願服務信息化建設領域第一個全國性行業標準,是開發、完善志願服務信息系統的基礎標準和重要參考。 [2] 
2015年9月30日上午,由國家旅遊局主辦、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承辦的“中國旅遊志願者隊伍成立暨旅遊志願服務活動啓動儀式”在北京天壇公園舉行。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王曉峯、北京市副市長程紅,以及中央文明辦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此次活動。 [3] 

志願者來源

【詞目】志願
【拼音】zhì yuàn
【釋義
①志向和願望:這是我一生的志願;使祖國繁榮富強,是我們幾代人的共同志願。
②有志於並情願;自願:志願軍;志願救護隊;我志願當一名教師。
③在中高考中想報的院校 。例:填高考志願
【基本解釋
1. [aspiration]∶志氣與心願;他的志願是當個教師。
2. [volunteer]∶自告奮勇;甘願 志願提供情況。
詳細解義
1. 志向和願望。
志願者 志願者
三國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敍闊,陳説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唐杜甫寫懷》詩之二:“古者三皇前,滿腹志願畢。”清李漁《比目魚·決計》:“知道此女出身雖賤,志願頗高。”巴金《家》十二:“只要使弟妹們長大,好好地做人,替爹媽爭口氣,我一生的志願也就實現了。”
2. 期望,願意。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一:“郭曙與家僕數十人,於苑中獵射。聞蹕,伏謁道左。上宣勞之。志願翊從,上許之。”

志願者名稱來源

(volunteer)一詞來源於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為“意願”。對於這一概念,我國大陸和港台地區由於對volunteer的譯法不一致而有所不同(我國大陸地區一般稱為志願者;香港稱之為義工;台灣地區稱之為志工),但實質內容基本是一致的。
六盤水師範學院志願者風采

志願者志願者精神

志願者奉獻

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志願者先鋒隊 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志願者先鋒隊
“奉獻”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獻,即不求回報地付出。奉獻精神是高尚的,是志願服務精神的精髓。志願者在不計報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權的情況下參與推動人類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活動,這些都體現着高尚的奉獻精神。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棄優越的物質條件,不遠萬里從加拿大來到中國,為八路軍提供醫療救治服務,幫助創辦了軍區衞生學校,親自編寫各種教材並講課。1939年秋,他在搶救傷員時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犧牲。白求恩大夫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中國,這種國際主義精神也是奉獻精神的重要體現。
國家旅遊局2015年9月印發《關於建立中國旅遊志願者隊伍開展旅遊志願服務的通知》和《中國旅遊志願者工作實施方案》。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批“中國旅遊志願者”將於10月1日正式集體上崗亮相,計劃到2015年底,全國註冊旅遊志願者達到10萬人左右,用3年左右的時間達到20萬人規模。 [2] 

志願者友愛

志願服務精神提倡志願者欣賞他人、與人為善、有愛無礙、平等尊重,這便是友愛精神。志願者之愛跨越了國界、職業和貧富差距,是沒有文化差異、沒有民族之分、不論高低貴賤的平等之愛,它讓社會充滿陽光般的温暖。如無國界醫生,他們不分種族、政治及宗教信仰,為受天災、人禍及戰火影響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們奉獻的是超國界之愛。1999年10月15日,無國界醫生組織因“一直堅持使災難受害者享有獲得迅速而有效的專業援助的權利”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志願者互助

志願服務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幫助、助人自助”。志願者憑藉自己的雙手、頭腦、知識、愛心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幫助那些處於困難和危機中的人們。志願服務者以“互助”精神喚醒了許多人內心的仁愛和慈善,使他們付出所餘,持之以恆地真心奉獻。“助人自助”幫助人們走出困境,自強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獲得生活的能力後,也會投入到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志願活動中,這些志願活動都涵蓋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志願者進步

進步精神是志願服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志願者通過參與志願服務,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志願活動中無處不體現着“進步”的精神,正是這一精神使人們甘心付出,追求社會和諧之境的實現。

志願者志願者發展

志願者歷史背景

志願者制度的確立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福利主義抬頭,但志願者本身的存在則自古以來已經存在,古時候的贈醫施藥可被視為志願者的雛型。西方誌願者起源的重要概念建基於羅馬時代的博愛精神和基督教的宗教責任及救贖觀念,透過義務工作表現出人性的愛及弘揚宗教的善性。志願者制度的確立,是為了彌補政府對社會支援的不足,結合政府、商界及民間的力量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服務。

志願者特徵

1、志願者是無償,不是開業、打工,而是不計報酬的;
2、志願者不是救世主,而是與被幫助者處於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
3、志願者不僅是給予了他們幫助,同時也得到了收穫——自我的一種成長;
4、志願者的出發點不是好奇心的滿足,而是對社會的回報;
5、志願者不是指揮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志願者發展

志願服務起源於19世紀初西方國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務,志願活動在世界上已經存在和發展了100 多年。據北京大學志願服務和福利研究中心(2002 年7月16日正式成立,該中心是我國第一家專門從事志願服務和福利研究與培訓的機構。)丁元竹主任介紹,中國最早的志願者來自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1979 年第一批聯合國志願者來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環境、衞生、計算機和語言等領域的服務。20世紀80年代中期,民政部號召推進社區志願服務,天津和平區新興街就是早期開展社區服務的典型。90年代初,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這樣社區志願者和青年志願者是我們國內最大的兩支志願隊伍。志願者不僅進入了中國,還有了南北兩個叫法:北方稱之志願者;南方則叫義工。香港,台灣兩地就叫義工,台灣設有專門的“義工法”。很多在國內從事志願活動的人,把志願者和義工總是分開而談,更有甚者認為,志願者的檔次要比義工略高些。實際它們都對應一個英文單詞———volunteer 。
志願服務最近幾年越來越成為一種國際潮流。西方有學者專門指出,“如果説人類發展前500 年是技術革命帶動全球的經濟發展,那麼今天人類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後500 年社會學、社會服務將成為地球上生存的重點,人類也將開始重新調整自己。”
2017年12月1日,《志願服務條例》開始實施。 [1] 
截至2019年2月,中國標識志願服務組織已有1.2萬個,記錄志願服務時間超過12億小時。 [1] 
2021年12月28日,從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中國註冊志願者超過2億人,累計志願服務時間超過37億小時。 [4]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上海志願者網”實名認證註冊志願者超過590萬人,比2020年增加69萬餘人,上海實名認證註冊志願者的人數佔常住人口比例超過23.0%,比2020年上升了2個百分點 [5]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實名註冊志願者中60歲及以上老年志願者84.7萬人,助老志願服務隊伍4548個。 [7] 
2022年6月,中國社科院首部志願服務藍皮書《中國志願服務發展報告(2021-2022)》在京發佈。藍皮書指出,十年來,我國志願服務取得長足發展,註冊志願者人數從2012年的292萬增長到2021年的2.17億,增加74倍,約佔總人口比例的15.4%。 [6] 
截至2022年12月5日,山東註冊實名志願者2043萬人,志願服務組織19.4萬個。共組織志願服務隊伍14.1萬支,開展相關活動90.9萬場次,服務惠及羣眾3701.5萬人次。 [8] 
截至2022年12月30日,我國註冊志願者已逾2.3億人,志願隊伍總數達135萬個,志願項目總數1010萬個,記錄志願服務時間超過52億小時,其中江蘇、山東、四川、河南、安徽、廣東、河北、湖北、廣西等地註冊志願者總數均超1000萬人。 [9] 
2023年12月,第38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之際,北京實名註冊志願者人數已突破465萬人,志願服務團體達到7.7萬個。 [10] 

志願者分類

志願者所從事的服務眾多,當中可能包括教育、環保、倡導及福利等範疇,因此難以統一劃分,故此出現了幾方面劃分志願者的種類:
第一種是以職權劃分,可分為政策制定、直接服務及庶務類;
第二種是以時間性劃分,簡易可分為定時性及臨時性;
第三種是以服務類型劃分,可分類為福利類、教育類及文化類等;
第四種是以服務內容劃分,可分為行政性、專業性及輔助性。

志願者動機

志願者參與義務活動的動機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自我取向,參與者着重個人學習與成長,獲取個人內在的滿足感,依個人感受來決定參與志願者。
第二類是人際取向,參與者着重他人和團體的影響,他們的目的是結識朋友,獲得他人的肯定。
第三類是情境取向,他們參與是為了迴應社會責任,並獲得社會的認可。

志願者動力

由於志願者參與的目標並不是為了追求成效,因此不能單靠命令及控制能操縱志願者,所以要運用不同的手法來鼓勵志願者持續投入服務,志願者機構可從三大方面提升志願者的動力。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具有五種需求,機構可在服務過程中滿足志願者的五種需求,從而提升他們的動力。另外,在過程中,機構可以先了解志願者對服務的期望,當志願者的期望能夠實踐時,志願者會有更大動力持續服務。最後是根據學習理論,在提供服務時,以獎勵及懲罰來提升或刪減特定的行為,從中提升志願者的動力。

志願者益處

一般都知道擔任志願者(義工)有益“心靈”健康,但事實上好處不僅於此。根據今天刊登在《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JAMA Pediatrics)的研究,當志願者對心臟健康也很有益處。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of British Columbia)的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人員試圖瞭解當志願者對生理狀態影響的同時,發現志願者工作能促進心血管健康。

志願者作用

(1)青年志願者活動使年輕人們獲得一個深入接觸社會實際、真實瞭解與認識中國國情的極好機會,這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閲歷,還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
(2)青年志願者活動強化了年輕人們的社會責任感,這對改善社會風氣,確立敬業精神起積極作用。
(3)通過志願服務培訓和實際工作,增強了協作精神、團隊精神和幫扶弱勢羣體意識,使他們學會與人團結合作,依靠團隊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務。通過培養幫助殘障觀眾、殘奧會運動員或者其它弱勢羣體的技能和樹立幫扶意識,使他們從中學會關心他人,並延及關心整個社會,學習維護弱勢羣體的利益,並延及服務於整個社會和人民的利益。

志願者網絡志願者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網絡,而且有不少人通過網絡參與志願行動,因此這部分人也被稱為網絡志願者
網絡志願者有狹義的和廣義的,前者指志願者通過網絡在線形式為他人提供信息、解答問題、分享快樂等,遠程教育、博客就是很好的例子。後者指志願者通過網絡結識及組織活動,從虛擬歸於現實的活動方。網絡志願者主要是通過網站、QQ組織。
截至2008年4月31日,騰訊QQ註冊人數已超過7.834億,活躍帳户超過3.179億。據第二十二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調查報告,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國網民數量達2.53億,網絡正建構着“人人志願服務,共同奉獻愛心”的理念。
所有的網絡志願者都是網友自發組織的,是自下而上的民間組織,他們有兩件事可做——捐錢物和捐時間。網絡志願者來自不同的職業,擁有不同的網名,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網絡志願者。

志願者志願人員日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志願人員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簡稱:國際志願人員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國政府通過慶祝活動喚起更多的人以志願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

志願者學雷鋒紀念日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因此把每年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
共青團中央確定3月5日為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下發通知,從2000年開始,把每年3月5日作為"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組織青年集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
近年隨着全國志願服務的發展,3月5日不僅是"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已經上升成為“中國志願者日”。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