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體

鎖定
(1).指親信、骨幹。
(2).指思想。
(3).指精神與肉體。
(4)指心智。
中文名
心體
拼    音
xīn tǐ
外文名
The heart body
出    自
《後漢書·延篤傳》
讀    音
ㄒㄧㄣ ㄊㄧˇ

心體詞語讀音

xīn tǐ
ㄒㄧㄣ ㄊㄧˇ
心體

心體引證釋義

(1).指親信、骨幹。
《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 孔傳:“今命汝為我輔翼股肱心體之臣。”
(2).指思想。
《後漢書·延篤傳》:“仁以枝葉扶疏為大,孝以心體本根為先。”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先生嘗語學者曰:心體上着不得一念留滯,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塵沙。”
清李漁《蜃中樓·抗姻》:“原不怪形容蠢劣,幾曾嫌心體愚頑,又何妨性格乖張。”
(3).指精神與肉體。
唐白居易《酬李少府曹長官舍見贈》詩:“低腰復歛手,心體不遑安。一路風塵下,方知為吏難。”

心體心體及其展現

心體,或稱因體,裏面儲存了一切慾望的種子或原因,以氣狀種子的形式存在。實際上渾一不可分的靈魂,因(我心的所在地)心體的侷限而似乎個體化。我心是由過去的體驗和行動積累的印象所構成的。正是這個我心(心體)構成了轉世個體的存在核心。
當靈魂的全意識轉向內(即轉向自身)時,它才能意識到精體和心體以及相應的世界。靈魂通過心體意識到心界時,便認同於心體;正如它在通過濁體(肉體)意識到濁界時,與濁體認同;通過精體意識到精界時,與精體認同那樣。
心體,是念頭產生處,念頭是業相(過去體驗的印象)的結果。這些念頭可能像種子一樣潛在於心體裏,也可能被表現出來。如果被表現出來,它們首先採取慾望的形式,首先經過精體,或者説慾望體,它由5個精神器官構成。念頭可能以夢或未滿足慾望的形式停留在精體裏;也可能被進一步表現出來,通過肉體及其5個身體器官。
心體在不同的活動狀態表現為:
心止,是神。心動,是人。心減慢,是瑪司特(神醉者)。心加快,是瘋顛者。
心體中的業相決定論
有限個體的進化完全由他在生生世世所積累的業相來決定;雖然這都屬於想象,但決定論卻是徹底而必然的。每一個行動和體驗,不管多麼短暫,都在心體中留下一個印象。該印象是對心體的某種客觀修改;由於心體保持不變,所以個體所積累的印象能夠堅持數世。當如此積累的業相開始表現時(而不僅僅潛伏於心體),它們被體驗為慾望,也就是説,它們被當作主觀的。客觀和主觀是業相的兩個方面;前者是被動的潛伏狀態,後者是主動的表現狀態。
在主動階段,所積業相決定着有限個體的每一個體驗和行動。如同看電影時在熒幕上放映一個簡短動作需要幾英尺的膠片那樣,對有限我的某個單一行動的決定,也常常涉及到許多業相。業相通過在體驗中的這種表現和滿足而消耗掉。弱業相在心裏消耗掉;較強的業相以慾望和假想體驗的形式在精神上消耗掉;那些強大的業相表現為身體行動,從而在肉體上消耗掉。
雖然這種業相消耗不停地進行,但它並不能最終帶來無業相的自由,因為新業相不可避免地產生-不僅通過新的行動,甚至通過消耗過程本身。因此業相的負荷繼續增加,個體發現自己無力甩掉業相的包袱。
用對立來平衡
心由於具體行動和體驗所積澱的業相而易受類似行動和體驗的左右。但在達到一定程度後,該傾向則被某種自然的反作用所抑制和抵消,也就是完全轉向截然相反的一面,為相反的業相提供活動空間。這兩個對立面常常構成同一個想象鏈的不同部分。例如,一個人可能首先體驗到自己是一位名作家―擁有財富、名望、家庭和人生中令人愜意的一切;但後來他可能失去財富、名望、家庭和所有令人嚮往的東西。有時候,一個想象鏈似乎不在一生中包括兩個對立面。例如,一個人可能整個一生都體驗到自己是威震四方的常勝君王。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在來世體驗失敗或類似經歷,用另一次生命來完成其想象鏈,以平衡前世的經歷。因而業相的純粹心理強制受制於靈魂要認識大我的深層需求。
事例
假設有人在今生殺了另一個人。這在他的心體中積下殺人的業相。假若意識只是簡單地由這些業相造成的這個原始傾向來決定的話,他就會繼續殺人不止,每次都從隨後的同類行動中集聚進一步的殺人衝動。倘若不是體驗之邏輯給予必要遏制的話,人是無法逃脱這個複發性決定論的。但他很快認識到單方面體驗的不完整性,從而不自覺地走向反面,以試圖從中尋求失去的平衡。
因此,殺人者將發展出被殺的心理需求和傾向。殺人體驗僅僅使他了解到整個情勢的一部分,其中他為一方,即殺人方。對整個情勢的另一半(即被殺的角色),他仍不理解並感到陌生,儘管這一半已經進入他的體驗。這就產生了要使體驗完整的需要,也就是説把個人以往體驗的反面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意識則具有滿足這種迫切新需求的傾向。一個殺過人的人很快發展出被殺的傾向,以便親身體驗全部情勢。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由誰在來世殺他?也許是前世被殺的那個人,也許是有類似業相的另一個人。個人之間行動與交往的結果,製造業相聯繫或紐帶;個體轉世時,可能投生於與他有前世業相聯繫的人中間,或者投生於與他有類似業相的人中間。不過,生命的調整極為奧妙,它使進化中二元的自由作用成為可能。
通過對立來超越對立
人心就像織布工的梭子一樣,來回穿行於兩個極端之間,織出生命之布的經緯。最能代表靈性生活發展的不是直線,而是曲曲彎彎的過程。以河岸的作用為例,假若沒有岸,河水將會流散,河就無法抵達目的地。同理,假若沒有對立兩極的限制,生命力也將以無窮無盡的方式消耗殆盡。最好把生命之河岸看作是在解脱處匯合的兩條匯流線,而不是兩條平行線。當一個人接近目標時,搖擺越來越小;當他達到目標時,搖擺徹底平息。這類似於重心在底部的不倒翁玩具,其搖擺趨於逐漸穩定。搖動它,它繼續來回搖擺一會兒,但每次搖擺的幅度越來越小,直到完全靜止。就宇宙進化而言,這種對立交替的平息意味着摩哈普羅來亞;在個體的靈性進化中,它意味着解脱。
只有當有限心消失於同無限的最終結合時,真理意識才來臨。靈魂此時通過自己而不是通過心來認識自己。這就是成道,成為永生之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