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臟性猝死

鎖定
心臟性猝死是指由於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以意識喪失為先導的自然死亡,死亡發生在症狀出現後1小時內。心臟性猝死的主要表現為:心臟原因引起的胸痛氣促等急性發作後1小時之內死亡;發現之前往往沒有徵兆;一旦發生,有效營救時間短暫。
中醫病名
心臟性猝死
別    名
心源性猝死
就診科室
急診科
常見症狀
心臟原因引起的胸痛、氣促等

心臟性猝死病因

1)大多數心臟性猝死的發生與器質性心臟病有關,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等。
2)心臟性猝死另一型為惡性心律失常所致,它的發生是冠狀動脈血管事件、心肌損傷心肌代謝異常和(或)自主神經張力改變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異常的結果。
2.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
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是另一個主要原因。由於長年高血壓,心肌代償性肥厚並繼發心肌組織損傷,導致形成惡性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基礎。心室肥厚也是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礎,而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發生率十分高。
3.其他可引起猝死的心血管疾病
例如:
1)非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異常;
2)心肌疾病和心力衰竭,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肌緻密化不全等;
3)心肌炎症、浸潤、退行性變;
5)先天性心臟病;
8)與神經體液或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有關的心律失常
9)房室結部位的腫瘤
11)肺栓塞等。

心臟性猝死臨牀表現

引起心臟性猝死的臨牀過程可分為4個時期:前驅期、終末事件期、心臟驟停生物學死亡,處於不同的時期,表現也不相同。
1.前驅期
可能沒有明顯表現,部分患者會出現心慌、氣促、疲乏、胸痛等症狀。
2.終末事件期
主要表現為:眩暈黑蒙;突發心慌;迅速加重的呼吸困難;劇烈胸痛等。
3.心臟驟停
主要表現為:突發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抽搐;呼吸斷斷續續,直到停止;面色蒼白紫紺
4.生物學死亡
如果發生了生物學死亡,也就是腦、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永久性喪失,則無法再搶救成功。

心臟性猝死檢查

處於不同的時期,所需要做的檢查也不一樣,醫生可能會做體格檢查、心電圖心電監護超聲心動圖實驗室檢查等。
1.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觸摸頸動脈股動脈搏動,測量血壓,觀察呼吸、皮膚顏色及瞳孔變化,以及神經反射等,可以初步判斷患者所處的時期。
2.心電圖
通過心電圖的波形,可以進一步判斷有無心律異常情況。
3.超聲心動圖
通過分析超聲心動圖,可以發現心臟結構的異常,評估心臟功能,進而找出潛在的猝死風險。
冠狀動脈造影能明確冠狀動脈情況,確定是否發生了心肌梗死。
這些檢查能幫助醫生排查病因,評估心臟及整體情況。

心臟性猝死診斷

醫生會綜合考慮病史、症狀表現,以及體格檢查、心電圖檢查的結果,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心臟性猝死。
1.有心臟病病史,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2.突然發生意識喪失。
3.體格檢查發現無大動脈(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無自主呼吸,血壓測不出,心音消失等。

心臟性猝死鑑別診斷

如果出現了突然的意識喪失,有可能是心臟性猝死,還有可能是心臟驟停等。
心臟性猝死與心臟驟停是不同的概念,心臟驟停以突然意識喪失,脈搏消失為主要特徵。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心臟驟停有可能得到逆轉並得以恢復;但若延誤搶救或措施不得當,常引致死亡。心臟驟停是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而心臟性猝死表明死亡已經發生。心臟性猝死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心臟性猝死治療

一旦診斷心臟驟停,即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級基本生命支持和復甦後處理。
常用藥物包括以下幾種。
胺碘酮:用於電擊復律治療後反覆發作的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
利多卡因:為治療室性心律失常首選藥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室性心律失常。
腎上腺素:用於心室顫動、心臟停搏和電-機械分離
阿托品:用於伴血液動力學障礙的竇性心動過緩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及心室停搏的治療。
異丙腎上腺素:用於阿托品無效的心動過緩或心室停搏。
碳酸氫納:對心臟驟停的治療作用尚不明確,宜在進行心肺復甦、除顫、改善通氣及藥物治療後應用。
(2)增加心排血量,維持血壓
常用藥物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和鈣製劑等。靜脈滴注時,須嚴格控制藥物劑量及滴注速度。
人工心臟起搏適用於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心動過緩或心室停搏者。
3.其他治療
(1)基本生命支持
開放氣道:一旦確診心臟驟停,確認現場安全,就地進行心肺復甦,同時呼救。
人工呼吸:迅速確定呼吸是否停止。如無自主呼吸,即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胸外按壓:檢查頸動脈搏動,如動脈搏動消失,立即胸外按壓。成人按壓胸骨的幅度至少為5cm,但不超過6cm。兒童和嬰兒的按壓幅度至少為胸部前後徑的1/3(兒童約5cm,嬰兒約4cm)。按壓頻率約100~120次/分左右,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處。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同時進行:如一人進行心肺復甦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約為30∶2。
(2)高級基本生命支持
儘早應用簡易人工呼吸器:經面罩加壓給氧並準備氣管插管簡易呼吸器呼吸機
建立靜脈通路:及時輸注各種搶救藥物。一些患者因周圍靜脈塌陷而穿刺難以成功,可選用骨髓腔穿刺、頸外靜脈股靜脈插管。有些藥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腎上腺素等可經氣管套管內滴入。
儘早心電監護和心電圖檢查
必要時儘早電覆律或電除顫治療。
(3)復甦後處理
心肺復甦後需要維持有效的循環和呼吸,防治腦缺氧腦水腫
如有血壓下降,除對症治療外應分析原因,予以正確的治療。
有條件者宜行血液動力學監測,以指導用藥。
難治性休克,應注意有無心肺復甦後的其他併發症,如氣胸心包填塞或腹腔臟器損傷等。
如發生左心功能不全,酌予強心、利尿和擴血管治療。

心臟性猝死危害

發生心臟性猝死,不僅是自己失去了生命,還會對家人和親屬產生巨大打擊。

心臟性猝死預後

心臟性猝死之前會發生心臟驟停,而心臟驟停後的生存率很低,大多無法搶救成功,但積極的搶救是有可能挽救生命的。

心臟性猝死預防

心源性猝死的預防是一種綜合措施。根據患者的病情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
1.一級預防
1.主要是控制危險因素基礎疾病。冠心病、高危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等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地進行運動,避免過度勞累。
3. 避免暴飲暴食,戒煙,限酒,健康、合理飲食
4. 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或過度興奮,保持良好的心境。
2.二級預防
植入置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也可以有效預防心律失常原因導致的心臟性猝死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