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理撫養

(李玫瑾所著書籍)

鎖定
《心理撫養》是一部由李玫瑾所著的育兒書籍,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中文名
心理撫養
作    者
李玫瑾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21年6月
頁    數
320 頁
定    價
46.80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2674227 [2] 
出品方
鳳凰壹力

心理撫養內容簡介

心理撫養是一種全新的育兒理念。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往往特別重視孩子是否吃飽穿暖、身高體重如何、是否活潑健康,把這些當成愛的全部,卻因為疏於瞭解、關注嬰幼兒、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從而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產生了一些難以逆轉的心理困境,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會出現拒絕交流、出走、頂撞、不合羣、學習困難等問題。對此,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在《心理撫養》一書中向父母傳遞了這樣一種理念:養育孩子,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加重要。作者認為,心理撫養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觀念、能力四個方面,父母必須參與心理撫養的全過程,通過陪伴、關愛、獲得孩子的依戀感,進而獲得管教孩子、“立規矩”的資本。家長通過參與孩子成長,進行情感撫育,教他做人做事,這種心理撫養比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父母親自陪伴孩子成長,比給孩子掙錢更有價值”,我們不能錯過塑造孩子未來人生的最佳和最關鍵時期。 [1] 

心理撫養作者簡介

李玫瑾,著名犯罪心理學家,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代表作有《誰在犯罪》。她通過三十餘年的教學與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問題與早年的養育息息相關,由此提出了人的養育要關注早年心理撫養,尤其要關注與人性相關的情感、與命運相關的性格等觀點。她的相關講座被廣泛傳播,以其內容為主的著作《幽微的人性》也因此廣受好評。 [1] 

心理撫養目錄

序言
第一章家庭是人生的起點
沒有時間思維的人容易迷失人生
所有社會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
人的問題源於早年的養育
孩子的問題多是身邊的大人造就
親自陪伴比只給孩子掙錢更有價值
父母要珍惜與孩子相處的過程
家庭結構齊全不等於功能健全
家庭功能體現在父母的修為中
要孩子改變,大人要先改變自己
大人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二章心理彰顯人之靈魂
遺傳與生理相當於“心理硬件”
人的心理遺傳中包含着祖上的修為
早年養育相當於系統軟件編程
心理系統有缺陷會成終身“漏洞”
意識水平標誌着人的心理水準
缺少自我反思意識的人心理不成熟
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地識人識己
人的許多潛意識活動常常不自知
改變認識是做思想工作的重點
讓心理困擾者自我成長是心理諮詢的要義
情緒是觀察心理的窗口
情緒需要表達,更需要管理
情緒宜解不宜結,否則容易得“心癌”
個性是人的“心理名片”
危險人格的形成往往與家庭養育方式有關
第三章心理發展有跡可循
談戀愛要先了解對方的成長經歷
談對象怕不可靠,問兩個問題就知道
瞭解一個人的過去即可知他是什麼樣的人
同一類人有相似的心理發展路徑
心理發展有內在的邏輯進程
心理發展還呈階梯遞進的模式
養育的最佳時期是依戀期
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
對成年子女要學會放手與接受
為老不尊者早就存在個性缺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