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理戰

(戰爭或對抗性競爭活動中雙方心理上的較量)

鎖定
心理戰(psychological warfare)是指戰爭或對抗性競爭活動中雙方心理上的較量。為取得勝利,雙方通常都對對方施加心理刺激和影響。具體方法:滲透分化、偽裝欺騙、心理威懾、感情傷害、暗示誘導等。需遵循的原則: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誘使對方麻痹大意;向對方施加精神壓力,形成心理負擔;渙散對方的鬥志及凝聚力等。特點:接受的非強制性、企圖的隱蔽性、手段的特殊性、範圍的廣闊性等。能起到武器或其他裝備難以起到的作用。歷來受到軍事指揮家、戰爭參與者的高度重視。 [1] 
中文名
心理戰
外文名
psychological warfare
作    用
從精神上瓦解敵軍的作戰
起始時間
20世紀50年代初
利用心理因素配合武裝鬥爭古已有之。中國古代兵法中提到的“攻心”“奪心”“心戰”等就具有心理戰的含義。中國歷史上劉邦運用的“四面楚歌”及諸葛亮的“七擒七縱”等均是“攻心為上”的成功戰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心理戰的研究受到重視,運用更加廣泛,許多國家建立了專門機構,組建心理戰部隊,研究心理戰理論,蒐集心理戰情報,制定心理破壞的政策和方法,考察心理影響的效能,研究並改進心理戰技術器材等。20世紀50年代初,西方一些國家對心理戰的研究異常活躍,相繼成立心理戰學校、心理戰中心、心理戰協調局和心理戰委員會等,並發展為專門學科。研究心理戰的問題不僅有軍事機關,還有大量政府機關、科學研究機關、私人出版公司、大學及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90年代後,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戰爭形態的變化,心理戰方法更加豐富,手段更加先進,效果更加顯著,地位更加突出,對戰爭全局和進程影響更大。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中心理戰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配合了其他作戰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重視心理戰,有着瓦解敵軍的優良傳統,並在長期的軍事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心理戰在抗美援朝戰爭和歷次自衞還擊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後,心理戰建設的步伐加快,建立了心理戰研究機構,出版了一批心理戰專著,開設了心理戰課程,開展了心理戰教育訓練。90年代,威懾心理戰得以應用,網絡成為心理戰的新領域。心理戰教育訓練進入正規化,2001年,心理戰訓練正式列入陸軍軍事訓練大綱。2005年後,心理戰研究發展迅速,心理戰理論與實踐進入新階段。主要包括心理戰的分類、基本特點、原則和基本要求等。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心理戰分為不同的類型。按性質,分為進攻性心理戰和防禦性心理戰;按層次,分為戰略心理戰、戰役心理戰、戰術心理戰等;按方式,分為宣傳心理戰、威懾心理戰、謀略心理戰等;按領域,分為政治心理戰、經濟心理戰、文化心理戰等;按媒介,分為傳單心理戰、廣播心理戰、影視心理戰和網絡心理戰等。①非強制性。心理戰不是以強制手段消滅敵方的肉體,而是以非強制手段影響敵方的心理,改變敵方的行為,具有非強制性。②對象多元。心理戰作戰對象可以針對敵對目標,也可以針對其他目標;既可以針對個體,也可以針對羣體;既可以針對決策層,也可以針對普通民眾,具有多元性。③時空廣泛。心理戰超越了平時、戰時的界限,既可以在平時使用,也可以在戰時進行。平時,心理戰運用於各個領域。戰時,心理戰貫穿戰前、戰中和戰後全過程,突破了前方、後方的界限。④手段特殊。心理戰不以武力殺傷為基本手段,而是以特定的信息和媒介影響和改變敵方的心理及行為。①心理打擊與武力打擊相融合。把心理戰納入總體戰略中,貫穿軍事活動全過程,以武力打擊為後盾實施心理打擊,通過心理打擊強化和拓展武力打擊效果。②攻防並舉以攻為主。在鞏固己方心理防線的同時,突出心理攻勢作戰,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先入為主、先機制敵、連續進攻,不斷突破敵方心理防線,始終掌握心理對抗的主動權。③多種力量綜合運用。適應心理戰對象複雜、戰場廣泛、手段多樣的特點,整合運用多種心理戰力量,充分發揮現代傳媒、電子信息作戰平台和特種作戰手段的作用,強化整體作戰效能。④平時與戰時行動相統一。圍繞戰略意圖和實戰需要,開展心理戰訓練,組織平時心理戰行動,為戰時實施心理戰創造條件。宣傳上主動進攻,掌握施加心理影響的主動權;以破壞敵方決策者的心理平衡,摧毀其意志為重點;充分了解敵方心理上的強點和弱點;心理影響措施與敵方的思想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風格等相適應;加強己方心理教育訓練,提高心理戰防禦能力。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戰爭形態的變化,心理戰作為總體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運用到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心理戰力量趨於專業化,體制編制更趨合理,心理戰進攻手段不斷翻新,心理戰防禦受到普遍重視,心理戰理論迅速發展。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下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