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理差異

鎖定
心理差異是指人們之間在穩定的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包括智力或認知、人格等方面的差異。差異心理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領域,它的研究範圍十分廣泛,民族、種族、年齡、性別、階級、階層、個體間的心理差異均為其研究對象。教育心理學所研究的差異心理主要是心理差異,即個性差異。學生心理差異分析在教育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
中文名
心理差異

心理差異含義

心理差異是指人們之間在穩定的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包括智力或認知、人格等方面的差異。差異心理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領域,它的研究範圍十分廣泛,民族、種族、年齡、性別、階級、階層、個體間的心理差異均為其研究對象。教育心理學所研究的差異心理主要是心理差異,即個性差異。 [1] 
俗話説:“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心理特點,人與人之間存在着個性差異。例如,年齡相同的學生,有的聰明,有的則比較遲鈍;有的善於記憶,有的則善於思考;有的性情開朗,有的心胸狹隘;有的情感較豐富、細膩,有的情感較冷淡、麻木;有的比較堅強,有的比較脆弱。所有這些都是個性差別。一個人的個性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受到具體的教育和其他社會生活條件的影響,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

心理差異學生心理差異的教育意義

在教育實踐中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個別心理差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材施教就是以學生的個別心理差異為基礎提出的一條教育原則。我國古代教育非常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提倡因材施教。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語上也。”意即對於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在教學上應有不同的要求。孔子也很重視根據學生的性格進行教育,如著名的“聞斯行諸”(聽到了正確的意見就該去做嗎?)問題,冉有求問這個問題時,孔子回答“行之”,子路問時,孔子卻回答説“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在場的公西華問孔子為什麼同一問題卻有兩種回答,孔子解釋説:子路好勇過人,遇事莽撞,所以應當給他潑點冷水;冉有膽小退縮,所以鼓勵他馬上行動。 [1] 
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之成為具有良好個性的社會成員。研究學生的心理差異可以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學依據。在學校教育中,智育方面的因材施教主要以學生的智力差異為依據;而德育方面的因材施教主要以學生的人格差異為依據。因此,智力差異和人格差異歷來是個別差異心理學的研究核心,研究得越清楚、越深入,因材施教越有堅實的心理學基礎,因材施教的方法和技術才越具有可操作性、科學性。
參考資料
  • 1.    胡忠光主編.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