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理地形學

鎖定
心理地形學(topography of mind)弗洛伊德早期心理結構理論。把人的心理分為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三部分,用以描述人類心理生活的性質,側重於心理的深度層次,揭示不同層次之間的相互作用。 [1] 
中文名
心理地形學
外文名
topography of mind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視為海中飄浮的冰山,意識處於最上層,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冰山的大部分都在水下。第二層是前意識,它在整體上更像意識而不像潛意識。潛意識處 於精神結構的最底層,在人格中佔優勢。它有力地操縱人的思想和行為。後期弗洛伊德從心理動力學角度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結構,修正和發展了早期的心理結構模式,試圖標出新的人格構成的心理地域位置。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下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