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理原色

鎖定
心理原色(psychological primaries)亦稱“基本色”。指紅、綠、藍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以適當的成分比例和強度比例混合後,便可產生光譜上的各種色調和飽和度的色彩。英國物理學家楊(1801 年)和德國生理學家赫爾姆霍茨(1860 年)提出了三原色學説解釋這一事實。假定視網膜上有紅、綠、藍三種神經纖維,每種神經纖維的興奮都能引起一種原色的感覺。當光刺激同時引起三種纖維不同程度的興奮時,便會產生各種色覺。 [1] 
中文名
心理原色
外文名
psychological primaries

目錄

心理原色概念

英國物理學家楊(1801 年)和德國生理學家赫爾姆霍茨(1860 年)提出了三原色學説解釋這一事實。假定視網膜上有紅、綠、藍三種神經纖維,每種神經纖維的興奮都能引起一種原色的感覺。當光刺激同時引起三種纖維不同程度的興奮時,便會產生各種色覺。 [2] 

心理原色起源

英國物理學家楊(1801 年)和德國生理學家赫爾姆霍茨(1860 年)提出了三原色學説解釋這一事實。假定視網膜上有紅、綠、藍三種神經纖維,每種神經纖維的興奮都能引起一種原色的感覺。當光刺激同時引起三種纖維不同程度的興奮時,便會產生各種色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