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智階梯

鎖定
心智階梯原理由全球著名營銷戰略家、“定位之父”傑克·特勞特首次提出。
心智階梯是指為方便購買,消費者會在心智中形成一個優先選擇的品牌序列——產品階梯,當產生相關需求時,消費者將依序優先選購。一般情況下,消費者總是優先選購階梯上層的品牌。這時,可以認為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佔有某個品類或特性的定位。
比方説你要買牙膏,在你的潛意識中就會出現——個牙膏類別的品牌階梯,通俗地説,出現一張購物單,在這個單土上,你可能列出了高露潔、佳潔土、中華等品牌,它們自上而下有序排列。這種階梯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裏,每個人對每一品類產品都隱含着一個這樣的階梯。[1]
根據哈佛大學喬治.米勒教授的發現,這個排序階梯上選擇的品牌,不會超過七個。而特勞特進一步發現,其實七個品牌的存在,還只是市場的初始階段,隨着市場的成熟和穩定,人們往往只記住兩個品牌,選擇其一就夠了。特勞特把這個原則叫做“二元法則”,指出任何一個市場最終會變成兩個品牌競爭的局面。
中文名
心智階梯
提出者
傑克·特勞特
領    域
消費
基    礎
選擇性記憶機制和潛意識作用理論
類    型
心理學術語

目錄

心智階梯基礎

心智階梯的心理學基礎
心智階梯原理的基礎是心理學的“選擇性記憶”機制和潛意識作用理論。
信息社會開始的到來,使得媒體與信息開始爆發式增長,人們既無力去區分,也懶得去區分。因為人的頭腦容納信息是有限的,而消費者的選擇實在太多。傑克.特勞特發現,身處信息時代人們的心智啓動了兩項功能以保護自己:一是排斥信息,二是自動將信息簡化歸類。在這樣一種心智模式下,消費者不再去辨認哪個品牌的形象是怎樣,而是把產品分成類別儲存起來,同時每個類別又只記那麼幾個足夠應付的品牌。有關品牌的新信息,只有符合這種分類才被接受,凡是與心智中已有信息或概念相沖突的信息,一律排斥在外。這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説的“選擇性記憶”機制。
心智階梯存在於人們的潛意識之中,每個人的潛意識裏對每類產品或品牌都隱含着一個主要的階梯,它在潛意識裏指引、規範和決定着人們的購買行為,並且制約着人們是否接受新的產品或品牌信息。比方説你要買牙膏,在你的潛意識中就會出現一個牙膏類別的品牌階梯,通俗地説,出現一張購物單,指引、規範着你的購買行為,並決定你是否接受新的產品信息。

心智階梯研究意義

特勞特在其《定位論》中提到“搶先佔據消費者心智階梯是品牌定位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如果那還是一個成長中的市場的話,效果立竿見影”。 [1] 
心智階梯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體系,也許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排名算法,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析共性和個性,搶佔消費者心智階梯的高位。如果一家企業的品牌佔據了目標用户心智階梯的高端位置,這個企業的品牌就具有了非常強的品牌競爭力,在目標用户的潛意識中,這個企業的產品就是他們的優先選擇。 [2] 
如何在消費者的心智階梯中擁有我們的一席之地,正是企業所要面對和解決的課題。心智階梯原理的提出,促使企業制定品牌定位戰略的目的,是使品牌在某個心智階梯中佔據優勢位置,然後去加強和鞏固它,並以此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定位決定着購買,成為驅動企業成長的力量,所以説“只有消費者才能造就企業”。所謂定位,就是讓品牌在消費者的心智階梯中佔據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為某個類別或某種特性的代表品牌。這樣當消費者產生相關需求時,便會將定位品牌作為首選,也就是説這個品牌佔據了這個定位。當顧客的心智階梯中有企業的一席之地時,企業才能生存。
參考資料
  • 1.    .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管理委員會編.中國通信市場與企業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25)論文集.,2004.12.
  • 2.    .張海良編著.第二章 夜成名和奧名遠揚都是很簡單—廣告營銷 心理學營銷中的心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