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情隨筆

鎖定
屬於隨筆的一種,專用於表現個人心情的變化,文字無語法限制,可以自由發揮,隨意性較大,和日記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於日記的是,心情隨筆不按照時間記錄,關鍵以個人心情為主,可以一天寫多篇,可以多天寫一篇。
中文名
心情隨筆
拼    音
xīn qíng suí bǐ
類    別
隨筆
代表人物
高佔祥

心情隨筆釋義

心情隨筆 心情隨筆
隨筆,顧名思義。就是在想記敍某件事的時候,稍稍寫上幾筆,叫做隨筆,而心情隨筆就是,表訴心情的,怒,哀,樂時記敍的文字。可以隨時隨地在心情,高興,失望,沮喪,等等時寫的作文,叫做心情隨筆。

心情隨筆作家高佔祥

在中國,高佔祥是家喻户曉的人物。他曾經擔任過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青聯副主席、河北省委副書記、中國文化部常務副部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中國文聯常務副主席。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等職。高佔祥不但是一個善於從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人,更是一位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勤奮創作、優產高產、不斷自我超越的藝術家。 他自幼酷愛文藝,九歲開始創作。數十年來,出版的著作包括詩歌、散文、雜文、書法、攝影、文藝評論等,在戲劇、曲藝、文學、倫理學、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文化管理諸方面共有七十六本、一千三百萬字之多。他的《人生寶典》、《詠荷詩五百首》、與六卷本《高佔祥暢談錄》一起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詠荷詩五百首》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他先後舉辦了個人書法、攝影展覽20餘次,書法作品被日本、朝鮮、新加坡、美國、德國等三十餘國收藏。長詩《和平頌》搭載神舟六號遨遊太空並被第十九屆世界詩人大會評為金獎。不僅如此,他還三次成為國標舞國際大賽和國內五次大賽的領舞者,國標舞榮獲金星勳章,是英國皇家國際標準舞學院名譽會員。 因為他的文化藝術成就和社會責任感,他被稱為“中國文化界的老大”,“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
高佔祥首先向記者談了這次來訪的目的。他説:這次來訪,一方面是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亞洲文化學院國際中國文化出版社等邀請方進行交流,另一方面也利用機會、就自己當前在文化理論方面的最新觀點進行闡述,並學習借鑑美國在文化管理和有關學術方面的思想。
高佔祥接着談到:胡錦濤主席提出文化要大發展和大繁榮。如何發展和繁榮中國文化,這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上下普遍關注的熱點。在這個背景之下,他完成了他的新作《文化力》。該書詳盡展示了作者近三十年來關於“文化之力”研究的相關成果,從文化對人類自身、社會和國家等的巨大作用出發,深入剖析了文化的巨大力量,認為“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國學大師文懷沙評價這本書是:馬克思提出生產力,高佔祥搞出了個文化力,這是了不起的問題。也有專家認為:高佔祥關於文化先導力的命題為中國和世界首創,是對文化理論的昇華,這一命題會寫入文化發展史之中。
高佔祥《文化力》一書,是以全球的視野和未來的眼光來闡述文化力問題,同時以縱向的角度來分析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先導經驗。此書涉及到九十六個國家和地區、二百六十位名人、引用了四百多個數據、引證了二百多個事例。關於文化先導力的問題,高佔祥在十年前就曾經提出過,但鑑於當時的形勢,不敢宣傳,現被社會接受,也説明了中國社會的開放程度和進步。
高佔祥説:美國和西方國家都十分重視文化先導力問題,把它列入戰略研究範圍。世界各國的發展史都證明了文化對科技、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作用。西方的文藝復興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日本的成功也是一個有力的佐證。過去中國認為:文化的發展依賴於經濟的發展,認為隨着經濟發展高潮自然會帶動文化發展高潮。這是忽視文化的先導作用, 不瞭解文化對經濟具有的反哺作用的説法。
高佔祥對自己這部著作的評價是“具有前瞻性”。在今天國家提倡理論創新的環境下,作者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要“一意孤行”,獨樹一幟,不能像一隻鸚鵡那樣只能起到傳聲筒的作用,絲毫沒有自己的語言和個性。
高佔祥談到他的《文化力》一書的寫作背景時説:寫作這本書主要原因是:一,針對國際上物質與精神失衡的現狀,當前物質的社會在閃爍着科技發展的光輝的同時,道德卻顯得黯淡無光。這是一個物質的巨人和精神的侏儒的時代。可惜很多人沒有清楚看到這一失衡症的存在。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經濟腿長、文化腿短的情況。此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思考與擔憂。中國這個成長中的巨人,如果一條腿長,一條短,肯定站不穩、走不快。即使跑起來,也會跌跟頭。因為“有文化窮不久,沒有文化則富不長”,這是被很多實踐證明的。三,中國社會已經出現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目標與現實不適應、物質的發展與精神生活不適應、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現在文化落後現狀不適應的情況。中國社會要有大的發展必須要靠文化力的力量。
高佔祥補充道:我們在談到國力的時候,總是先提到經濟、其次是軍事、政治,很少有提到文化力的。提升文化力,同提高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同等重要。文化精神力是綜合國力中佔據第一位的。一個民族的強弱,精神力量是國力之王、之冠,是第一力量。有很強的民族精神,其他方面都有希望。而沒有文化的經濟是沒有靈魂的經濟,沒有文化力支持的經濟不可能長期穩定地發展。經濟活動在物化的時候,文化的力量愈大,含金量就會愈高。經濟的背後是科技,科技的背後是人才,人才的背後則是文化(文化力)。今後世界的競爭,主要是文化的競爭。一個沒有文化力的民族,自然很難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高佔祥特別強調:沒有文化力支持的政治,就會是沒有清明的政治。這要麼導致強權專制,要麼懦弱無能,甚至冷漠、無情、乃至慘無人道。缺少文化陽光的政治必然是陰暗的、腐敗的。
但是,文化力的構建和發展有一個過程。正如一個信仰的建立形成有一個過程一樣。中國人從古到今,從三皇五帝到當代的領袖,信仰的人物一個個被打破。要重新建立,需要一個世紀的努力。一個有遠見的領導人,一定要意識到只有文化先導力才是維繫一個民族永恆的動力。
文化力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核心。軟實力體現在社會文化力、民眾精神力、政治導航力、外交決策力幾個方面。文化的力量是推動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內在驅動力。現實中國社會的文化力量還不是我們所説的那樣,民間的力量還遠不能夠明顯體現。
當問到今天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真正和長遠的價值,如何建立和保護時,高佔祥談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和為貴”的理念為解決中國乃至世界問題指出了一條道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對限制人們今天無限制發展、破壞自然、從而導致災難後果——全球變暖、動植物消亡,時時刻刻是一種警示。中國的“和為貴、天人合一”理念,對解決當代世界問題、引導人們從東方文化中尋找世界的出路,有相當的借鑑意義。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則代表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只要注入今天新的內容和基因,就會具有新的生命力——他們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巨石,永遠不會流走。
中國具有五千年獨一無二的文明史,一直沒有出現斷層, 這是一個奇蹟。近百年來產生的不斷自我懷疑,歷史上“五四”運動、破四舊、文革、加上現階段改革大潮的衝擊,中國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動搖。
近年,為弘揚中國文化,我們試圖掀起國學熱,建孔子學院等,這都只是非根本性的舉措。國家應該有保護戰略和具體步驟。
這些戰略步驟包括:一:培養教學師資,提倡讀書。過去還提倡讀馬列著作,現卻沒有人提倡讀《四書五經》。有些不能因為是歷史上糟粕的東西,便全部否定。當時的東西,有其歷史價值。二:要喚起中國各級領導保護弘揚中國文化的意識。對弘揚中國文化問題,現在是明白的人作不了主,能夠做主的人不明白。要真正選拔培養一批有民族文化底藴的人領導文化事業,現實是出現很多政治領導文化的現象。三:要從教學內容上,加強古典文學的修養。現在的學生、乃至大學生,掌握的中國文化元素太少,主持人、領導人唸錯字的太多。讀不了孔子、孟子,談什麼弘揚。記得小時候,家長強迫我們學習諸子百家,當時很不理解,現在卻獲益良多。要像辦黨校一樣去辦讀古書班。古書中的從政之道,現在看來都是經典理論。現在學外語的時間比學中文長,有那個必要嗎?我們不能去怪青年人,我們沒有去幫助他們閲讀,我們國家沒有人去為那些幫助青年學習的人提供條件,大家都忙着去掙錢了。

心情隨筆文章賞析

隨筆日記
用文化力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高佔祥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演講摘要
(2007年12月20日)
尊敬的亞洲館館長李華偉博士、尊敬的美國亞洲文化學院院長斯戴爾博士、朋友們:
今天有機會同這麼多美國朋友見面,一起來交流、交談關於文化軟實力問題。感到非常榮幸!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用文化力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當前,文化問題是中國上上下下都很關心的一個熱門話題。從世界的範圍來看,也是越來越多民族、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力在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經濟騰飛、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認識文化、掌握文化力,對於政策制定、科技振興、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均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最近,北京大學出版社新出版了我寫的《文化力》一書。這是我從事文化工作30多年來關於“文化力”研究的成果。
所謂文化力,就是文化的力量,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強大的內在驅動力。
在《文化力》這本書中,我儘量用新文風、新觀點、新視覺、新材料,來論述有關文化力諸方面的問題。用全球的新視野和未來的眼光,來論述文化力,並預測文化力的發展趨勢。
《文化力》一書,31.8萬字。涉及98個國家和地區,256位國際名人,引用420個各種數據,和260多個實例。
因為任何一種新的觀點都需要有材料和數據的支撐。
《文化力》一書寫了“文化原素力”、“文化生產力”、“文化先導力”、“文化頓感力”、“文化永恆力”等。
有位美國朋友當他看到《文化力》這本書時問我:“高先生您為什麼要寫《文化力》這本書呢?”國內的一些傳媒界的朋友也在問我 :“你寫這本書的背景是什麼?”
我回答説:從國際範圍來看,人類社會在擁有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物質力量的同時,卻忽視了具有先導作用的文化力和精神智慧。世界閃爍着科技文明的光輝,而道德信仰的光輝卻顯得暗淡。這種失衡現象,似乎令人有一種物質的巨人裹挾着精神的侏儒茫然前行之感。我們應該清醒、理智地注意這個時代的病症了。這可能是當今一種世界性的流行病。如果不自覺醫治這個病症,會影響社會健康發展,影響人們的文明進步,影響人們快了幸福的生活。
從中國的現實來看,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之相比,文化建設成了“短腿”,文化發展相對滯後。這種狀況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相適應,同我國的國際地位不相適應。
國際社會有人把中國比喻為“成長的巨人”。然而,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巨人”是站不穩、走步快、跑不起來的,若要再往前跑就會跌跟頭,也就是説,文化的滯後,必然會制約經濟的發展,乃至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我國的黨和政府已洞察到了這一點,所以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掀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推動我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我寫《文化力》的目的就是為了喚起更多的人關注文化力、發掘文化力、提升文化力,運用文化力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在《文化力》一書中,我提出了一些新的觀念和觀點,今天我只講書中的三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
1990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命題以來,這一概念逐漸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並越來越受到關注。
軟實力的答案是什麼?什麼是軟實力的核心?各家説法不一,尚在研究之中。
今年,我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提出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我認為,軟實力主要來講源於社會文化力、民眾精神力、政治導航力,外交決策力這四種資源。而文化力則是最基本、最有凝聚力和文化滲透於精神力、導航力、決策力之中。也就是説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
軟實力理論認為,國家的綜合實力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是物與物的硬拼。軟實力則是人與人的拼搏。能夠稱
“核心”,是因為必須有兩個核准,一是在軟實力的範疇,文化具有主導性;二是在硬實力範疇,文化具有先導性。“二導”缺一不可,“二導”相輔相成。
文化力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引擎,文化是社會肌體健康的基因。沒有文化力貫注和支撐的經濟是沒有靈魂的經濟,沒有文化力對經濟
地推動,經濟是難以維繫持久的繁榮與穩健的發展。正如人們所説:有了文化窮不久,沒有文化家不長。
據權威部門統計,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為40歲,歐美企業平均壽命12。5歲,日本企業平均壽命30歲,中國企業平均壽命3.5歲,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歲。究其原因,就在於我們的企業過分重視硬件力--投資多少、廠房設備、人員數量、經濟規模等,忽視了軟實力--發展戰略、企業精神、制度建設、社會信譽、品牌影響力、領導素質等文化力的精神層面的構想。重視硬實力是對的,但決不能忽視軟實力。如今的中國企業家越來越重視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越來越多注意鍛造企業品牌的信任度、知名度和美譽度。越來越認識到經濟物質化過程中文化含量越高,其價值越大,越有廣闊發展前景。越來越認識到經濟競爭的背後是科技競爭,科技競爭的背後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的背後是文化力的競爭。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文化力的競爭。誰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這裏還要講一點:文化力是社會健康肌體的基因,沒有文化力貫注和支撐的政治,是難以有清明的政治。就是説沒有先進文化力的貫注和支撐着政治,會產生強權專制或懦弱腐敗。會產生迷信與盲從,甚至會產生冷淡,無情和殘酷。
文化力有先進文化力、落後文化力之分。按物理上講: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力的矢向和發力點很重要,它決定着其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作用。從上面簡單説的文化與經濟、文化與政治的相互關係來看,文化已滲透到政治、經濟、科技各個層面,尤其是文化與經濟已發展到難分難解的地步。
對於經濟社會的發展來説,文化力是內在驅動力的角度來看,它比經濟力、政治力具有更強大的牽引力。
第二個觀點:文化先導力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改革開放等等具有普遍的先導作用。
一些專家認為,在中國文化史上以及外國文化史上,是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先導力”這樣的觀點和命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
過去,我們常常講到文化對於經濟的依賴性,而很少講到文化對於經濟的先導性。
文化先導力就是探索力,是先遣力、是先行力。一句話是先驅力。從一些發達國家比如日本、美國就很注意發揮文化先導力的作用。
歐洲的文藝復興,就是典型的文化先導力,文藝復興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文化引導科技、文化與科學結合。促進了歐洲的繁榮。文化先導力過去實踐中早已有之,但沒人這樣明確的命題。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觀念就是文化先導力。十年前,我曾講出過,有些朋友為此而擔心,怕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一致。隨着歷史發展,文化已從潛在力發展成顯現力。已從幕後的影響力轉而變成台前的先導力。
文化還必然從輔助力漸漸地成為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力。
第三個觀點:文化力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
傳媒的朋友問:文化力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我説,這我説不清。為什麼説不清呢?
因為文化的作用力是無形的,是無邊的,是無限的,是無極的,是無孔不入的。
文化是文明的基石。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
文化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永恆動力。
21世紀,將是一個文化爭雄的世紀,是文化力與經濟力相融合的世紀。在國際一體化的激烈競爭中,誰掌握並運用好文化力,誰就會在推動社會文明進程創造新的奇蹟,做出新的貢獻。
朋友們,讓我們在人類文明的大道上攜起手來,發掘文化力,提升文化力,掌握和運用文化力,來推動社會文明的車輪前進吧!讓我們共同來迎接人類社會更加文明、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