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尖

鎖定
心臟左下呈圓錐狀的尖端部叫心尖,由左心室構成。心尖右側有一小的切跡,稱為心尖切跡。正常成人心尖在胸壁標誌為左鎖骨中線第5肋間,由於胸型不同,可向左外或向右下。掌握此情況在臨牀查體及診斷上有意義。
中文名
心尖
外文名
the tip of the heart
解    釋
心臟的尖端,泛指心
方    言
心尖子
拼    音
xin jian

心尖心尖的生理學意義

心臟錐體形的尖。它朝向左前下方,略圓鈍,主要由左心室構成,在正常成人體表投影位於第五肋間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距前正中線7~9cm。正常心尖搏動可在此見到或捫及。心臟位置移位、心臟若增大時心尖搏動隨之移位。

心尖心尖搏動

心尖搏動(apical impulse)心臟收縮時,心尖撞擊心前區胸壁,使相應部位肋間組織向外搏動,稱為心尖搏動。正常心尖搏動,坐位時,心尖搏動一般位於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0.5~1.0cm處,距正中線約7.0~9.0cm,搏動範圍直徑約2.0~2.5cm。體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懸時不易看見。

心尖搏動改變的條件

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可受多種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的影響。
(1)生理性因素:正常仰卧時心尖搏動略上移;左側卧位,心尖搏動向左移2.0~3.0cm;右側卧位可向右移1.0~2.5cm。肥胖體型者、小兒及妊娠時,橫膈位置較高,使心臟呈橫位,心尖搏動向上外移,可在第4肋間左鎖骨中線外。若體型瘦長(特別是處於站立或坐位)使橫膈下移,心臟呈垂位,心尖搏動移向內下,可達第6肋間。
(2)病理性因素:有心臟本身因素(如心臟增大)或心臟以外的因素(如縱隔、橫膈位置改變)。
強度範圍改變
心尖搏動強度與範圍的改變也受生理和病理情況的影響。
(1)生理情況下,胸壁肥厚、乳房懸垂、肋間隙狹窄時心尖搏動較弱,搏動範圍也縮小。胸壁薄或肋間隙增寬時心尖搏動相應增強,範圍也較大。另外,劇烈運動與情緒激動時,心尖搏動也隨之增強。
(2)病理情況下心肌收縮力增加也可使心尖搏動增強,如高熱、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代償期。然而,心尖搏動減弱除考慮心肌收縮力下降外,尚應考慮其他因素影響。心肌收縮力下降可見於擴張型心肌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造成心尖搏動減弱的心臟因素有: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由於心臟與前胸壁距離增加使心尖搏動減弱;心臟以外的病理性影響因素有:肺氣腫、左側大量胸水或氣胸等。
負性心尖搏動
負性心尖搏動(inward impulse)心臟收縮時,心尖搏動內陷,稱負性心尖搏動。見於粘連性心包炎或心包與周圍組織廣泛粘連。另外,由於重度右室肥大所致心臟順鐘向轉位,而使左心室向後移位也可引起負性心尖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