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學之思

(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心學之思》是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國榮。 [1] 
中文名
心學之思
作    者
楊國榮
出版時間
2020年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0279473
裝    幀
精裝
副標題
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心學之思內容簡介

有關王陽明研究的一部佳作。作者從一個新的視野出發,對陽明心學展開多維度的闡釋,思路開闊,創見頗多,具有開拓性。尤其從“存在”的維度上闡明陽明心學的個體性特徵,進而提出“存在意義”的轉換問題,明確肯定陽明心學將情感、意志視為主體應有的規定,這都是同類著作中少見的。又如從陽明學關於“心體”、“本體”與“工夫”等方面所表現的二重性引出其演變分化的歷史敍述,得出陽明形而上學的消解過程完成於黃宗羲的結論,亦有前人所未言者。此書1997年由三聯書店出版,早已脱銷,它的再版必將推進陽明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通過心體的重建,王陽明由性體走向了心體,從而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哲學視域的轉換。以心體(良知)為基石,王陽明在心物關係上指向意義世界的建構,在倫常之域中要求化理念倫理為德性倫理,在本體與工夫之辨中堅持二者的統一,在人格之境上強調從“説”走向“在”。本書從理論層面對心學內在的哲學意藴做了深入分析,具體闡釋了心學中心體與性體、本體與工夫、言説與存在、德性與規範、存在與境界以及心物之辯與天人之際等重要理論問題,並探討了其中藴含的哲學意義。 [1] 

心學之思作者簡介

楊國榮,1957年10月生,浙江諸暨人。哲學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1] 
研究方向: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等
學術經歷:1988獲哲學博士學位,1988年1月至今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任教。1991年5月,由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1994-1995年,在牛津大學作學術研究,1999-2000、2002,先後在哈佛大學作學術訪問和學術研究,2006-2007年,作為富布賴特學者在斯坦福大學作學術研究。1992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助理,1998-2000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2000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2008-2012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2012至今任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2013年5月起,任華東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學術兼職:國際哲學學院(IIP)院士、國際形而上學學會主席、國際中國哲學學會(ISCP)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理事、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美國比較哲學雜誌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編委等。
學術成果:在先秦哲學、宋明理學、中國近代哲學、道德哲學、形而上學等領域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2009年前的主要著作收入《楊國榮著作集》(11種),2010-18年出版的數種著作未收入該著作集),10部著作先後在海外出版,多種論著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韓文等,由Indian University Press、Brill等出版社出版。此外,在《中國社會科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國內及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2012年,出版於美國的國際學術刊物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Summer 2012, Vol. 43 No. 04) 以Yang Guorong’s Concrete Metaphysics (《楊國榮的具體形上學》)為題,出版了介紹、概述其哲學思想的專輯(special issue)。 [1] 

心學之思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為學、為道與為人
一 早年經歷與哲學問題的萌發
二 多向度的探索
三 龍場悟道
四 事與思
五 晚歲的絃歌誦讀與哲學論辯
第二章 心體與性體
一 歷史的前導
二 心體的重建
三 心與理
四 心體與內聖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辯
一 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 心與物:意義世界的建構
三 天人之際:存在與境界
第四章 良知與德性
一 成就德性
二 化德性為德行
三 德性與規範
第五章 人我之間:成己與無我
一 成己:成就自我
二 萬物一體:個體間的溝通
三 無我的二重意藴
第六章 本體與工夫
一 作為本體的良知
二 先天之知與後天之致
三 本體與工夫之辯
四 意見的懸置與解構
第七章 知行合一
一 知行秩序與過程
二 知行互動與人倫的理性化
三 銷知入行與銷行入知
第八章 言説與存在
一 心體與言説
二 名言與道
三 “説”與“在”
第九章 心學的內在張力
一 無善無惡與可能的存在
二 可能的展開
三 二重趨向與內在的緊張
第十章 心學的分化與演變
一 心體的展開與性體的迴歸
二 致良知説的衍化
三 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是本體
附錄:理學的衍化
初版後記
新版後記
· · · · · ·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