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徽墨製作技藝

鎖定
徽墨製作技藝,安徽省績溪縣、歙縣、黃山市屯溪區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徽墨生產可追溯到唐代末期,歷宋、元、明、清而臻於鼎盛。徽墨製作技藝複雜,如桐油、胡麻油、生漆均有獨特的煉製、點煙、冷卻、收集、貯藏方法,松煙窯的建造模式、燒火及松枝添加時間與數量、收煙及選膠、熬膠、配料和劑等也各有秘訣。 [1] 
徽墨是中國特有傳統制墨技藝中的珍品,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2006年5月,徽墨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徽墨製作技藝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Ⅷ-73
遺產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

徽墨製作技藝歷史淵源

從現有史料來看,徽墨生產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於安史之亂,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導致制墨中心南移。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江南歙州,見這裏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他造出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
南唐時後主李煜得奚氏墨,視為珍寶。遂令其子廷 為“墨務官”,並賜國姓李作為獎賞,奚氏一家從此更姓李。從此,歙州李墨遂名揚天下,世有“黃金易得,李墨難獲”之譽,全國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此後,制墨高手紛紛湧現,如耿氏、張遇、潘谷、吳滋、戴彥衡等,徽州墨業進入第一個鼎盛期。
宋元時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礎上,添加藥物成為藥墨。使人們不但用墨也開始了藏墨,因而墨開始向工藝品方向發展。
到了明清時期,徽墨的製作進入盛世階段,隨着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產量激增,制墨技藝也不斷進步,墨的圖案繪刻和漆匣的裝潢製作,都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境界。名工與名品層出不窮,形成了以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為代表的休寧派。清代,徽墨製作分為四大名家系統,即曹素功、汪節庵、汪近聖和胡開文,其中汪近聖和胡開文兩位都是績溪縣人。他們對徽墨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創新,終於製成了有如“金不換”的文苑珍品,其中龍香劑墨、天琛墨、仙桃核墨、紫薇恆星圖墨、魚戲蓮墨、西湖十景墨、地球墨等均為絕世之作,使徽墨形成了“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奉肌膩理”的特點。這時期的徽墨按原料不同還可分為松煙、油煙、漆煙和超漆煙等品種,其中最名貴的是超漆煙等高級油煙墨,這類墨散發出紫玉光澤,用於書法色澤黝而能潤;用於繪畫濃而不滯,淡而不灰,層次分明,故受到歷代書畫家的推崇。 [3] 
徽墨從清代順治年間一直到光緒、宣統年間代有傳人,到了1956年1月歙縣僅存老胡開文、胡開文正記、胡開文順記、胡開文仁山氏四家墨莊,合併為地方國營歙縣老胡開文墨廠,績溪的幾家墨廠,不僅大量生產書畫用墨,而且還恢復了一些優秀的傳統產品,如“蒼天珍品”、“廷王圭遺法”、“瀟湘八景”、“八寶奇珍”、“十二生肖”、“寶劍”、“月精”、“金龜”、“玉蟬墨”、“十八羅漢”等等,都是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並存的成套集錦。 [4] 

徽墨製作技藝工藝特徵

徽墨製作 徽墨製作
徽墨是以松煙、桐油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書法、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歷代徽墨品種繁多,主要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淨煙、減膠、加香等。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餘種名貴材料製成的。徽墨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一體,使墨本身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徽墨製作技藝複雜,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獨特的製作技藝,密不外傳。
徽墨製作配方和工藝非常講究,“廷之墨,松煙一斤之中,用珍珠三兩,玉屑龍腦各一兩,同時和以生漆搗十萬杵。”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膠敗而墨調。其堅如玉,其紋如犀”。正因為有獨特的配方和精湛的製作工藝,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
徽墨的另一個特點是造型美觀,質量上乘。這主要是因為使用墨模的緣故。南唐李庭造小挺雙脊龍紋墨錠,就是用墨模壓制而成。至宋以後,墨模大量使用。而且墨模繪畫和雕刻都很講究。明、清時期墨模藝術也達到其巔峯。 [3] 

徽墨製作技藝工藝流程

在進入正式的制墨環節之前,墨工需要在密閉的燃爐中燒製煙灰。
二、和膠
則可使分散的煙凝聚成塊,古人熔膠,要求“煮化得膠清,墨乃不膩”。墨的質量高低與膠的關係非常密切,古往今來,制膠工藝一直是制墨的秘技之一。
三、杵搗
搗杵頗費氣力,需反覆搗勻、搗透才能出臼,故有“墨不厭搗”之説。
四、成型
墨丸嵌入印板後,將被擱置到毛竹所制的坐擔下。這時,墨工就坐在竹擔上,騰挪一番,用自己身體的重量將墨壓平整。擠壓規整後的墨錠,需冷卻定型後才能脱模,夏季脱模的時間通常長於冬季。
五、晾墨
脱模後的墨錠將被送入晾墨場中翻晾,古代制墨常用爐灰來脱水,而今則以室內晾乾為主,但對晾墨場的要求極高:需要保持恆温、恆濕,避免陽光直射,風大要關窗,梅雨季節要促進空氣流通,晾墨時,墨工還要勤翻動墨錠,以防收縮不勻而變形。墨錠的大小決定了晾墨時間的長短,一般情況下,一兩的墨錠需要6個月,二兩的墨錠需要8個月,墨錠越大,需要的翻晾時間就越長。
六、銼邊
晾曬後的墨錠還需經專人修邊,除去邊緣的餘墨。修墨師傅將一塊挖了槽的木板釘在木墩上,再把墨錠固定在木槽中,然後用工具將墨錠的毛邊打磨、修平,除掉瑕疵。
七、洗水
洗去修好墨錠表面的灰塵。 
八、填金
再將成形的墨錠根據圖文填描金粉、銀粉以及其他顏料。
九、裝潢
加以包裝後,便成了徽墨。 [5]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保護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價值

徽墨製作技藝
徽墨製作技藝(9張)
徽墨的墨模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一體,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在工業製圖、裝潢美術、印刷、醫藥、描瓷等許多方面,徽墨也有廣泛應用。
當代以來,徽墨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恢復了茶墨、青墨、硃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並增添、開發了新的品種。另外,將墨錠製成各種藝術形態並施以五彩,嵌在錦匣當中,以供人們鑑藏,是現代制墨業的一大特色。 [3]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現狀

徽墨製作技藝
徽墨製作技藝(4張)
隨着社會進步,“文房四寶”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逐漸失去使用價值,淡出人們的生活,傳統的墨汁已經被化學墨汁替代,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更不用説使用範圍狹窄的墨錠了。文房四寶行業面臨着諸多困難,包括原材料緊缺、人才匱乏、生產方式落後、浪費大、成本高等問題。原料石楠樹的砍伐增多,導致原料奇缺,價格瘋漲,制墨企業的效益不佳。
其次,在傳統徽墨製作中勞動強度大、收益不高;特別是制煙環節,髒又累,需在高温環境下工作,年輕人很少有人願學、願幹。而老一輩的制墨藝人逐漸年老去世,徽墨製作技藝的傳承面臨困難。 [6] 

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物

周美洪,男,漢族,1957年6月生,安徽省績溪縣人。2007年6月,周美洪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歙縣申報。
汪愛軍,男,漢族,1965年2月生,安徽省績溪縣人。2009年6月,汪愛軍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績溪縣申報。 [2] 

徽墨製作技藝保護措施

2011年12月29日,績溪縣徽墨協會成立大會舉行,來自全縣各個徽墨企業以及收藏、研究徽墨的人士代表參加會議。大會通過了《工作報告》和《章程》,選舉產生了協會領導機構,徽墨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愛軍當選為會長。 [7] 
2018年5月3日,宣城市政協副主席宦朝東率“文房四寶製作技藝保護傳承與產業發展”調研組,到績溪縣調研“徽墨技藝保護和產業發展”情況。 [8]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安徽省績溪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獲得“徽墨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徽墨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安徽省績溪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13] 
2024年3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依託徽墨製作技藝項目的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被認定為“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14] 

徽墨製作技藝主要流派

歙派,以歙縣呈坎羅小華為代表,程君房、方於魯等人是這一派的重要成員。羅小華所制的桐油煙墨,被譽為“堅如石,紋如犀,黑如漆,一螺值萬錢”。程君房的制墨則取象立義,並貫以儒家倫理,上天文,下地理,中宇宙,匠心獨運,其題銘與圖多出自書畫家之手,具有藝術造詣。方於魯造出的“九玄三極墨”,更被人們譽為“前無古人”。
休派的創始人是汪中山與邵格之,繼起的有邵瓊卿、汪春元、桑梓里、汪鴻漸父子、桑正林、王俊卿、葉玄卿、汪豈凡、葉向榮、吳去塵、汪時茂、邵正林等。他們大部分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制墨工,操作技藝熟練,不但製造出“太極”“玄香太守”“客卿”“松滋候”等名墨,還首創了成套的叢墨,即所謂的“集錦墨”;同時“以豆瓣楠為匣,內用朱漆,籤以中款”,不僅以質取勝,而且還以精美的墨式著稱於世。 [10] 

徽墨製作技藝社會影響

徽墨製作技藝重要展覽

2017年9月8日至12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在安徽黃山市舉行,徽墨製作技藝傳承人汪愛軍現場表演製作技藝。 [11] 

徽墨製作技藝榮譽表彰

1915年,徽墨“地球墨”分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和南洋勸業會優等獎。
1989年,徽墨獲國家質量金獎。
1994年,徽墨榮獲第五屆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國際博覽會金獎。
2000年至2004年,徽墨連續榮獲中國文房四寶國之寶證書。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