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

鎖定
《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是200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雋 [1] 
中文名
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
作    者
葉雋
出版時間
2008年9月1日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    數
502 頁
ISBN
9787301142615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目錄

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內容簡介

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 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
本書通過翔實、豐富的史料,以德國文學研究在現代中國發端、演進和發展的歷史為研究對象,不侷限於史料的羅列、堆砌,而是將學科吏梳理與學術史研究結合在一起,以求在相當程度上折射出中國的“外國學”所共有的研究進程、曲折經歷,且不以此為限,還“嘗試整合學術史、教育史、社會史與文化史的融通視野,借鑑各領域的研究方法,努力呈現較為完整的現代中國語境內的德語文學學科史的景觀”。 [1] 

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目錄

《學術史叢書》總序
序:不只是一部學科史
導言 學科史構建與學術史進程
第一章 傳統思路的“德國探究”
第一節 德語教學在近代中國的興起——從官方到民間
第二節 德國教育對近代中國的影響——以同濟醫工、青島高專的辦學實踐為例
第三節 德國研究在近代中國的興起——以改良派為中心
第四節 近代中國對德語文學的期待——從歌德之紹介到學科之雛形
第二章 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與德語文學學科的形成——以北大德文系為中心
第一節 北大德國文學系的創立情況及其時代背景
第二節 北大德文系年代前後的課程、圖書與教學
第三節 北大德文系早期的師生狀況及其學術史意義
第三章 從“學生一代”到“先生一代”:清華與西南聯大的德文教授
第一節 清華德文專業的早期發展及其學術史意義
第二節 由學生到先生:陳銓在清華的經歷與選擇
第三節 西南聯大時代的德語教育與德文教授
第四章 南北大學與德風東漸:1940年代德文專業的變遷
第一節 德風東漸的背景與德文專業的樞紐地位
第二節 北大、清華、中大德文專業的興替
第三節 作為機構的德文系:教育史、學術史與文化史視角的考察
第五章 德國文學史的編撰與思路歧異——以《德國文學概論》為中心
第一節 現代中國對“德國文學史”的期待視野
第二節 劉大傑的學術訓練與文學史觀
第三節 德國文學史撰作的方法、意義與思路
第六章 歌德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義——以馮至的《歌德論述》為中心
第一節 歌德譯介與研究的時代背景及《歌德論述》的意義
第二節 馮至的歌德觀及其個案研究的學術史意義
第三節 中國歌德研究的新起點
第七章 中德比較文學研究及其學術史位置——以陳銓的《中德文學研究》為中心
第一節 現代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背景及中德比較文學的位置
第二節 陳銓的比較文學觀——以《中德文學研究》為中心
第三節 中德比較文學研究的學術推進與時代維度
第八章 機構建制、學風流變與方法選擇:現代中國語境裏的德語文學研究
第一節 “先生一代”與“學生一代”:先行者的“奠基工程”與後來者的“傳承意識”
第二節 “國學”與“外國學”——以傅斯年與馮至的比較為中心
第三節 “方法選擇”與“自身困境”——從“學術倫理學”、“學術社會學”雙重視角對馮至、陳銓進行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西文-中文名詞對照表·索引
中文名詞索引
表格目錄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