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氏翠鳳蝶

鎖定
Papilio dehaanii德罕翠鳳蝶,又稱北方碧鳳蝶、德氏翠鳳蝶或德翠鳳蝶,是翠鳳蝶亞屬中的新獨立的一個蝶種,先前曾作為碧鳳蝶的亞種(Papilio bianor dehaanii)。成蟲體色與碧鳳蝶和綠帶翠鳳蝶相似,顏色介於兩者之間;外觀上的區別不甚顯著,有時易混淆;由於個體差異大,顏色多變,僅從外型還不能完全分辨,需要依靠產地和生殖器解剖來輔助鑑定。
寄主為芸香科植物。幼蟲與碧鳳蝶幼蟲相似,以蛹越冬。一年發生2~3代,分佈在國內東北地區和華北沿海地區以及日本、韓國。
拉丁學名
Papilio dehaanii
別    名
德氏翠鳳蝶
北方碧鳳蝶
德翠鳳蝶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鳳蝶科
鳳蝶屬
德罕翠鳳蝶、德氏翠鳳蝶、北方碧鳳蝶、德翠鳳蝶
亞    門
六足亞門
亞    屬
翠鳳蝶亞屬
亞    目
錘角亞目
亞    綱
有翅亞綱
亞    科
鳳蝶亞科
鳳蝶族
分佈區域
我國東北、華北地區,日本、韓國
中文學名
德罕翠鳳蝶
二名法
Achillides dehaanii

德氏翠鳳蝶成蟲外觀

Papilio dehaanii,德罕翠鳳蝶、北方碧鳳蝶、德氏翠鳳蝶、德翠鳳蝶,是近些年來獨立建立的一個蝶種。成蟲外形近似於碧鳳蝶指名亞種(P.bianor.bianor)或綠帶翠鳳蝶南方亞種(P.maackii.han)。翅黑色,遍佈暗金屬綠色光澤;季節型外形多變,夏型個體後翅較狹長。雄性翅正面色調偏藍,後翅亞外緣有4~6個翠藍色飛鳥狀新月斑,臀角具1個暗品紅色新月斑;雌性翅膀整體呈淺黃綠色,前翅中部顏色較淡,後翅亞外緣通常有2個翠藍色新月斑及4個橢圓形飛鳥狀紅色斑。後翅尾突因季節型而異,春型的多數為與綠帶翠鳳蝶相似的較細的細帶狀,夏季型的常較為寬大,有時類似碧鳳蝶。翅反面呈淡灰褐色,有時稍黃。前翅反面基部深灰黑色,中部通常色淡,呈灰色至黃白色;頂角及外緣經常呈明顯黑灰色,幾乎不向中部擴散,底部黑白分明,與碧鳳蝶不同;後翅反面顏色深,中部廣佈細小白色鱗片,亞外緣有7個嵌淡紫色帶的紅新月斑。外緣黃色。國產個體顏色較暗淡,與碧鳳蝶較相像;而日本產的標本顏色華麗,更接近綠帶翠鳳蝶。

德氏翠鳳蝶習性

幼蟲與碧鳳蝶幼蟲相似。取食芸香科植物,如黃柏、吳茱萸、柑橘、檸檬、花椒等。蛹綠色至黃褐色。成蟲喜光,好訪花,雄性愛吸水,雌性常在寄主附近活動。

德氏翠鳳蝶地理分佈

該種分佈在我國東北及華北和華東沿海或受海洋氣候影響較大的地區;朝鮮半島、日本鹿兒島以北地區。

德氏翠鳳蝶近年獨立

本種由日本學者新獨立,之前有提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有文獻稱為【北方碧鳳蝶】,“德翠鳳蝶”、“德罕翠鳳蝶”、“德氏翠鳳蝶”均是拉丁名音譯。而網上的資料更新較不全面,使本種多被稱為原來的碧鳳蝶。雖已獨立,但由於各蟲態長相和其他種類相似,分類依據暫不明顯,現仍有學者認為應歸為亞種級別。而兩性生殖器與碧鳳蝶有區別,故被廣泛認為是一新種,仍有研究價值。
從左數,2dehaanii,bianor,maackii
從左數,2dehaanii,bianor,maackii(11張)
在國內,由於因地區的不同外形略有差異,但亞種區分少有文獻;另有韓國亞種等亞種,日本最近的亞種較多。

德氏翠鳳蝶國內分佈

山東:青島,煙台等地區。
河北:秦皇島一帶有分佈。
東北:遼寧廣大地區均有分佈,可一直到吉林中部東部和黑龍江南部。

德氏翠鳳蝶相關文獻

[1]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