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國總統

鎖定
德國總統(德語:Bundespräsident)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對內和對外均代表德國。
聯邦總統的最主要職責是:簽署並公佈由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和德國聯邦參議院(Bundesrat)通過的由聯邦總理(Bundeskanzler)和有關聯邦政府部長簽署的法律法令,但對其沒有否決權;根據聯邦議院決定任免聯邦總理,根據聯邦總理的提名任免聯邦政府各部部長;主持國家禮儀性活動等。
聯邦總統只是國家元首,但並不直接領導聯邦政府,不享有實際的行政權,而德國總理政府首腦,決定國家大政方針。
中文名
德國總統
外文名
the German President
總統官邸
貝爾維尤宮
地    位
德國國家元首
任    期
5年
首任總統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1] 
現任總統
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 [1] 

德國總統職位概述

德國總統總統職權

德國聯邦總統作為國家元首行使以下職權:
對內對外代表德國(參加國家、社會和文化活動,訪問各聯邦州和城市,在外國進行國事訪問,接待外國國家客人); 在國際法意義上代表德國人民,以聯邦的名義同外國締結條約,但調整聯邦政治關係或涉及聯邦立法事項的條約應以聯邦法律的形式,取得聯邦立法機構的同意; 簽發國書和派遣德國駐外國使節,接受外國國書並接待外國駐德國使節。 聯邦總統還行使以下職權:
提出聯邦總理的人選,交由聯邦議院選舉; 任命聯邦議院選舉產生的聯邦總理; 任命聯邦總理提名的聯邦政府各部部長; 發生聯邦總理內閣不信任案時,根據聯邦議院的請求罷免聯邦總理,或根據聯邦總理的提議解散聯邦議院; 任免聯邦法官、聯邦公務員、軍官和下級軍官; 簽署並頒佈聯邦議院通過的法律; 代表聯邦行使赦免權

德國總統選舉任期

聯邦總統由聯邦大會(Bundesversammlung)經討論而選舉產生。凡年滿40週歲並享有聯邦議院選舉權的德國人均可參選。聯邦大會由聯邦議院議員和同等數量的由各州議會機構根據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的州議員組成。聯邦大會由聯邦議院議長召集。
聯邦總統任期5年,經再次選舉僅可以連任一次。
對聯邦總統故意違反德國《基本法》或其他聯邦法律的行為,聯邦議院或聯邦參議院可向聯邦憲法法院提出彈劾請求。聯邦憲法法院經確認可宣告聯邦總統喪失職權。
聯邦總統在無法行使其職權或提前卸任時,其職權由聯邦參議院議長行使。

德國總統總統歷史

德國聯邦總統的前身是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1918年至1933年)的聯邦大總統(Reichspräsident)。與魏瑪共和國時期憲法規定的總統職權相比,聯邦總統的職權已被明顯削弱。
原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原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1919年的魏瑪憲法賦予國家總統很大的權力,不僅享有代表國家的職權,而且可以通過解散議院和任免總理直接影響國家政治,他還有權頒佈緊急狀態法案,另外,總統也是國家軍隊的最高領導人。魏瑪時期的總統被稱為“沒有皇帝頭銜的皇帝”
1933年,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德國總統、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德國總理,造成希特勒得以上台並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4年,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把總統和總理的職位合二為一,稱元首兼帝國總理(Führer und Reichskanzler),希特勒集總統、總理、三軍最高統帥的職務於一身,廢止共和國,建立了法西斯獨裁政權,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
1949年5月23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憲法性質的《德國基本法》生效,它吸取了歷史教訓,很大地限制了聯邦總統的政治權利,聯邦總統不能單獨確定聯邦總理,也不能單獨頒佈緊急法案,也不享有對國家軍隊的最高統率權。《基本法》明確了聯邦總統的職權,他同聯邦議院、聯邦參議院、聯邦政府、聯邦憲法法院相互牽制。
1949年8月,聯邦大會選舉特奧多爾·豪斯(Theodor Heuss)為德國第一位聯邦總統。

德國總統現任總統

德國現任總統 施泰因邁爾 德國現任總統 施泰因邁爾
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1956年1月5日生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代特莫爾德市,是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內的一名重要人物,曾任德國外長。2017年2月12日,當選新任德國總統。 [2] 
2017年3月19日,卸任總統高克與候任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柏林總統府進行象徵性事務交接。 [3]  2017年3月22日施泰因邁爾正式宣誓就任德國總統。 [4] 

德國總統歷任總統

德國曆任總統
任次
總統
任期
政黨
德意志國(魏瑪共和國)聯邦大總統
1
(Friedrich Ebert)
1919年2月11日—1925年2月28日
代理
漢斯·路德(代總統)
(Hans Luther)
1925年2月28日—1925年3月12日
無黨籍
代理
沃爾特·西蒙斯(代總統)
(Walter Simons)
1925年3月12日—1925年5月12日
無黨籍
2
(Paul von Hindenburg)
1925年5月12日—1934年8月2日
無黨籍
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元首
1
(Adolf Hitler)
1934年8月2日—1945年4月30日
2
(Karl Dönitz)
1945年5月1日—1945年5月23日
納粹黨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統(東德)
代理
約翰尼斯·狄克曼
(Johannes Dieckmann)
1949年10月7日—1949年10月11日
東德自由民主黨
1
(Wilhelm Pieck)
1949年10月11日—1960年9月7日
代理
約翰尼斯·狄克曼
(Johannes Dieckmann)
1960年9月7日—1960年9月12日
東德自由民主黨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東德)
1
(Walter Ulbricht)
1960年9月12日—1973年8月1日
代理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Friedrich Ebert)
1973年8月1日—1973年10月3日
德國統一社會黨
2
(Willi Stoph)
1973年10月3日—1976年10月29日
德國統一社會黨
3
(Erich Honecker)
1976年10月29日—1989年10月18日
德國統一社會黨
4
(Egon Krenz)
1989年10月18日—1989年12月3日
德國統一社會黨
5
(Manfred Gerlach)
1989年12月3日—1990年4月5日
東德自由民主黨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人民議會主席(東德)
-
薩賓娜·伯格曼-普爾
(Sabine Bergmann-Pohl)
1990年4月5日—1990年10月2日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統(1949~今)
1
卡爾·阿諾德(代總統)
(Karl Arnold)
1949年9月7日—1949年9月13日
(Theodor Heuss)
1949年9月13日—1959年9月12日
2
(Karl Heinrich Lübke)
1959年9月13日—1969年6月30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
3
(Gustav Heinemann)
1969年7月1日—1974年6月30日
德國社會民主黨
4
(Walter Scheel)
1974年7月1日—1979年6月30日
德國自由民主黨
5
(Karl Carstens)
1979年7月1日—1984年6月30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
6
(Richard von Weizsäcker)
1984年7月1日—1994年6月30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
7
(Roman Herzog)
1994年7月1日—1999年6月30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
8
(Johannes Rau)
1999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
9
(Horst Köhler)
2004年7月1日—2010年5月31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
代理
延斯·伯恩森
(Jens Böhrnsen)
2010年5月31日—2010年7月1日
10
(Christian Wulff)
2010年7月2日—2012年2月17日
德國聯盟黨/基督教民主聯盟
代理
(Horst Seehofer)
2012年2月17日—2012年3月18日
德國聯盟黨/基督教社會聯盟
11
(Joachim Gauck)
2012年3月18日—2017年3月22日
無黨籍
12
(Frank-Walter Steinmeier)
2017年3月22日—今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