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粒説

鎖定
微粒説是指物體是由大量堅硬粒子組成的。微粒説很容易解釋的直進性,也很容易解釋光的反射,因為粒子與光滑平面發生碰撞的反射定律與光的反射定律相同。視光為微粒,作為微粒的光在均勻介質中傳播時,由於均勻介質的微粒呈均勻分佈,所以光微粒所受到的介質微粒對其施加的引力將被平衡,受力平衡的光微粒當然就應該在均勻介質中沿着直線勻速運動。 [1] 
中文名
微粒説
創建人
牛頓
範    疇
光學
光的微粒:光子-內部結構模型圖 光的微粒:光子-內部結構模型圖
光的微粒:光子-內部結構模型圖1638年,法國數學家皮埃爾·伽森荻(Pierre Gassendi)提出物體是由大量堅硬粒子組成的。並在1660年出版的他所著的書中涉及到了他對於光的觀點。他認為光也是有大量堅硬粒子組成的。
牛頓隨後對於伽森荻的這種觀點進行研究,他根據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光的偏振現象,最終於1675年提出假設,認為光是從光源發出的一種物質微粒,在均勻媒質中以一定的速度傳播。
微粒説很容易解釋光的直進性,也很容易解釋的反射,因為粒子與光滑平面發生碰撞的反射定律與光的反射定律相同。然而微粒説在解釋一束光射到兩種介質分界面處會同時發生反射折射,以及幾束光交叉相遇後彼此毫不妨礙的繼續向前傳播等現象時,卻發生了很大困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