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童話

鎖定
廣義概念
微童話是微文學的一個分支。微文學最早開始於小小説(Flash Fiction,也叫微型小説)文體,後經短信、微博等載體的發展得以擴充。
中文名
微童話
媒體支持
新浪、《小青蛙報》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倡導 / 推動
朱麗蓉

微童話狹義概念

以微博為載體,並主要依靠微博而傳播的一種兒童文學新文體,其篇幅在140個字以內。 [1] 

微童話起源

和童話的起源一樣,廣義上的微童話最初也是起源於民間大眾。從早期家長為孩子進行的口頭創作,到以手機短信為載體的早期微型童話出現,再到以微博為載體的微文化時代,微童話在微博的催化下開始真正形成並得到了迅速發展。
人人都能在微博上發表作品,零門檻的准入模式,讀者和作者在微博即時交流,這些都空前加速了微童話的創作與發展。
微童話的“草根性”,引發了寫作“是否沒有門檻”的質疑。專家認為,童話的最初形態就是民間的口頭傳播或爐邊文化,從這點上説,微童話的興起在理論上還有童話發生學的意義。 [2] 

微童話微童話第一人

亞東,中國微童話第一人,本名王亞東。海歸碩士。2005年開始從事短信童話創作,作品屢見於中移動短信類增值業務。2007年開始從事微博童話寫作,成為微童話這一新領域最早的探索者,2011年6月在新浪微博開始連續發佈微童話作品。著有《一本最美的早晨:中國第一本微童話》一書。 [3]  提出“大孩童話”理念,主張將童話文學分為面向低幼羣體的低幼童話和麪向年輕人羣體的大孩童話。在他的童話作品中常會出現作者對於人生、時間、生命、環保等層面的思索和感悟,王亞東稱之為“大孩童話”,即專為那些身已長大、心仍童年的年輕人創作的童話。 [4] 

微童話微童話第一書

《一本最美的早晨》,2012年2月出版。作為中國首部微童話書,該書以“微童話”體裁,用不超過140個字的篇幅進行創作,填補了國內“微童話”類書籍的空白。全書包括八個章節、60篇精選原創微童話,講述了作者對於生命、愛、環保等的思考和感悟,以一顆未泯的童心書寫和懷念生命中的單純和美好,短小的文字與風格獨特的大幅配圖相映成趣,為忙碌不堪的現代人帶來些許清新和放鬆。《葫蘆兄弟》編劇姚忠禮先生為該書作微序言。 [3] 

微童話微童話的發展

從2011年11月開始,“微童話”越來越多地見諸網絡。由趙冰波盛子潮譚旭東等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領銜,不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作家參與,還有眾多兒童家長、兒童博友爭相創作。
2012年1-3月,新浪微博舉辦了首屆微童話大賽,得到了網友們的熱烈響應。此次新浪微童話大賽也吸引了大量專業作家參與。《小青蛙報》也舉辦了微童話有獎徵文。
微童話已經在兒童文學圈內掀起了不小波瀾,更有一些作家開始轉向專業創作。作家秦文君不久前曾在微童話研討會上表示,微童話的出現給童話界打了一針強心劑。在新浪微博上,兒童文學界的眾多作家、編輯、出版商都熱衷於轉發和討論微童話作品,形成了一派十分活躍的學術、閲讀局面。 [5] 

微童話各方貢獻

微童話作為一種新興文體,在其形成的較早期就得到了多方人士的關注和支持。正是由於他們共同不斷的努力,微童話才得以生存和不斷髮展。

微童話倡導理論

冰波(本名趙冰波,杭州人。現供職於浙江文學院。國家一級作家)、盛子潮(浙江文學院院長,著名文藝評論家,國家一級作家)、譚旭東(兒童文學作家,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微童話倡導推動

朱麗蓉(少年兒童出版社《小青蛙報》執行主編)

微童話媒體支持

新浪、《小青蛙報》

微童話出版社

微童話兒童文學作家

王一梅、陳夢敏、劉斌、王勇英、蘇梅
還有眾多的草根創作者、實踐者。

微童話各方觀點

微童話反方觀點

有學者認為,形式上的限制已使微童話出現了模式化--"動物角色+兒童腔調+140個字=微童話"。也有人批評微童話像提煉段落大意,談不上什麼藝術效果。署名素予的作者撰文指出,就童話的藝術特性而言,限制在140字來完成並非不可能,但是藝術效果將大打折扣,束縛了想象力。"為了140字的限制,只能斫去細節,而細節才是童話的生命力所在,沒有血肉,只剩骨架,何以觸動心靈?"
素予則提出質疑:有多少兒童尤其是原定目標的幼兒是通過微博來閲讀微童話呢?兒童文學作家也該考慮一下"快餐文化下的產物,斫去枝葉的禿幹,減去營養的速溶食品,真的適合閲讀給兒童聽嗎?"素予呼籲兒童文學作家們,"與其用繩子捆住手腳跳舞給孩子看,不如迴歸到正常寫作,為孩子保留一塊非快餐化閲讀的快樂場地。" [1]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表示:“用什麼形式發表童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發表的必須是真正的童話故事。童話區別於其他文學樣式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富有生動的想象力。篇幅過於短的故事會束縛想象力,只夠提綱挈領地把故事框架搭出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童話的藝術效果。”

微童話正方觀點

兒童文學作家陳夢敏認為,一篇好童話,並不是由完整的長童話削減而來,它是獨立的、精巧的卻又是富有生命力的,"如果説長童話是一隻鷹,那麼微童話絕不是一副鷹的骨架,它像是一隻有血有肉、五臟俱全的小麻雀。"在她看來,微童話因短小會限制一些細節的表達,"但正是這樣的限制,才使親子閲讀有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1] 
譚旭東看來,微童話只是比一般童話小一點,字數少一點,童話的內涵和營養並沒有任何的流失。兒童文學作家趙冰波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如果僅僅以字數少、篇幅短就質疑一種文本,並且認為這是快餐文學,那就太荒謬了。唐詩有幾個字?宋詞有多長篇幅?難道唐詩宋詞也是快餐文學?”

微童話中間方觀點

"雖然只有140個字,但微童話並不好寫。"在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看來,微童話就像微雕藝術,"要求想象獨特,構思奇巧,微中見奇,微中見美,微中見真,微中見大",優秀的微童話"應該是浸滿作家真情實感的童話","讓人慢慢地品味,以至於成為銘刻在心中的永久的閲讀記憶"。 [1] 
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指出,微童話也許可能成為一條童話的捷徑。微童話區別以往傳統童話的重要特徵就在於它的即時性,作者隨時隨地能把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融入到構思和立意中,並藉助微博平台即時發佈,因此微童話大多有現實生活的投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但是,“微段子,而不是微童話”,如果僅僅把“動物角色+兒童腔調+140字=微童話”來定義理解是不準確和片面的。一則優秀的微童話,必須要有“童話眼”,它或是意境或是寓意或是一個新穎的童話人物,要麼有趣味,要麼有意味。很多作品的篇幅是做到了在140字以內,但還是太“水”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童話眼”。 [2] 

微童話新浪微童話大賽

由新浪親子頻道主辦的首屆“微童話”大賽,有近萬篇“微童話”作品參賽。大賽從2012年1月16日開始,2月29日截止,於4月公佈評選結果。分別評出兒童與成年組一、二、三等獎及鼓勵獎,並設最高2000元的獎金。首屆“微童話”大賽的評委團由包括樊發稼冰波白冰安武林、方素珍、譚旭東蕭袤、熊磊等在內的兒童文學界重量級陣容組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