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荊門縣記

鎖定
《復荊門縣記》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復荊門縣記
作    者
劉禹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復荊門縣記作品原文

復荊門縣記
直故郢北走之道,其聚邑曰荊門。揭起重關,殿於樂都。名視縣內之制,居殷形束之要,故吏師重焉。通外夷之底貢,會南藩之述職,故賓禮繁焉。其肇允經營,實王孫昌夔居荊以表之,命行名建,而締構之弗暇。無幾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於茲者,僥馳名於省嗇,謂相沿為非智,因請罷去其號,發踐更以董之。有司不能端究事本,循空言而可其奏。繇是分地徵以歸它邑,野之人有回遠之嘆;廢文吏而顓戍督,行之旅有誰何之槍。是利不及下也,黎民病之。自鄢而南,斯為畫疆,抵郡之路,貫其七舍,持瑞節而銜急宣之使蓋陰相交,遂使服縵胡者備問俗之對,執刀匕者申餼牽之禮。是敬之不及賓也,君子病之。如是幾二十歲。
距永貞元年,江陵尹裴公政成上游,德及矜人,大建長利,俾無遺害。乃外濟羣欲,內張全模。周圖經制,條白於狀。昌言既從,公議攸同。忘勞之徒,樂用之工,載大其門,載高其墉。徑術脈分,閲閭架空。然後析便地以肥之,建具官以司之。糜羨財以償其力役,汰冗食以資其秩稍。田裏不聞於徵令,縣官無減於歲入。越某月,既成而落之。官修其方,人樂其居。將迎犒飫之儀展,廄置符之事舉。戍夫有伍,公吏有職。由匯而分,率無逾閒。入其封者,可以知教。
元和元年,四海會同。天子命公師長南宮。三年,公以介圭入覲,途出斯邑。邑人之華皓幼童,鹹須於道周,距躍而謠曰:“起我堙廢而完之。”徠我蕩析而安之。昔室於墟,風搖雨濡。自公優柔,郛閘盈兮。昔飲於灣,夏涸冬枯。自公感通,霽沸生兮·淑臍之華兮,四牡之駢。侯公之還兮,觴以祝之。”卻略蹁躚,百形一音。公為駐錯衡而勞之。有以文從公者紀事於牘,且曰:“民可懷也,盍命夫學舊史之事以志焉!”公不得讓而從之,走是以有授簡之辱。
初,公以縣之之便聞於上也,禹錫方以郎位貼職於計曹,章下之日,得以省事。逮今以遷人獲宥於善部,工休之日,得以踐履。故於拜命無牢讓,於傳信無愧詞。以為古之創物建庸、宜於人民而得其時者,則必歌其事功,為後代法。《雅》有營謝,美召伯也;《傳》稱城沂,賢鳴嗷也。賦水泉原隰之狀,志慮事命日之規,當書而詠之,細亦弗可略也。是用謹其本始而存乎篇,俾後之視今者,知楚郊之令典雲。 [1] 

復荊門縣記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今河南)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在早年曾被流放到巴山楚水之間,深入民間,學習當地的文化,創作了很多新詞,如《楊柳枝》《竹枝詞》等。詞中多描述自然風光,反映百姓疾苦,對勞動婦女的愛情進行頌揚。其詞輕柔流暢,優美婉轉。今存《劉夢得集》,樂府中多有收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212頁
  • 2.    陳立紅解譯,婉約詞 全鑑,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01,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