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興村

(山東省棲霞市亭口鎮下轄村)

鎖定
復興村位於亭口鎮南部山區,30户,86人,耕地面積不足百畝。建村22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點強化組織建設,突出發展農村經濟,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狠抓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了全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2013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0元,成為全市小康建設的示範村,近年來,先後被市縣兩級授予“生態文明村”、煙台市“小康示範村”“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1] 
中文名
復興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棲霞市亭口鎮
人口數量
86人

復興村村鎮建設

為解決果園用水問題,積極號召村民出工出力,在山頂修建蓄水池8個,並協調水利局等有關部門挖平塘1座,有效緩解了村內果園澆水難的問題;為解決汛期村內學生上學問題,積極籌措資金2萬多元,修建村裏大橋,不僅解決了汛期學生上學過河的問題,也大大的方便了大家出行。
積極協調包幫單位,在村內小橋上安裝欄杆,併購置了8個垃圾桶,劃分了3個衞生區,由村民選舉出的管理員義務管理,要求村民到指定地點傾倒垃圾,並鼓勵村民把垃圾就銷燬,現在村內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在硬化山路、大街和進村主幹道時,村裏規定無論是哪個位置,都要按水泥路邊界以外50公分留出路肩,超出部分村民自己先削減,並由村委成立管理小組進行監督,並要求以後每年都要把新長的枝條剪去。

復興村經濟建設

利用上級包幫政策,加快建設新農村。棲霞市國土資源局2012年起開始包幫復興,局領導多次到村調研、走訪,村兩委一班人也和局領導就新農村建設積極探討,並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雙方積極的溝通交流,為做好包幫工作奠定了基礎。在國土局幫扶資金和物資的支持下,復興村積極號召村民出義務工,完成了2000米的環山路硬化、3道攔河壩的修建。
積極爭取好項目,充分利用政策加快發展。2005年,棲霞市開始實行村村通工程。該村得到消息後,主動聯繫鎮黨委政府和市交通局,把到佔瞳中學路段,積極通過在外能人,籌措18萬元硬化該路段。2011年的公路網化工程,在黨委政府的積極協助下,該村爭取了交通局投資的從村南到東杏和廟前窪的瀝青罩面項目,全長3華里寬3.5米,解決了行路難的問題。
積極聯繫在外復興籍人士,對家鄉建設徵求意見建議,並尋求支持。通過邀請在外人士參加村茶話會、郵寄村內果品和一封信的形式,積極主動聯繫在外能人。
通過村兩委一般人的努力,全村村民也自發聯繫在外親屬對家鄉進行幫扶。目前全村在村內綠化、道路硬化、活動場所建設等多個方面均得到在外復興籍能人的大力支持,物資摺合人民幣15萬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