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盛公商號

鎖定
復盛公是包頭最古老的商號之一,歷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説法。
中文名
復盛公商號
簡    介
包頭最古老的商號之一
興起及發展
據山西大學崔凡芝先生考證,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有山西祁縣和徐溝的喬姓、秦姓二人到薩拉齊老官村謀生。他們二人後來遷到包頭村,含辛茹苦經營草料、豆芽等,賺得一份產業,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正式開設了廣盛公貨鋪,經營糧食、雜貨等。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廣盛公買賣因變欠債為盈餘,從而把鋪名改為復盛公。
現存最早記載復盛公的是“嘉慶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一份借錢文約。包頭巴氏家族吉木倒兒計的妻子原借廣盛公54仟文無力償還,特拿自己收祥包盛瑞地租錢用6年時間給復盛公還清。復盛公原本經營糧食為主,後來開設了錢莊、當行。正值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競相設立洋行收購皮毛,包頭地處黃河水路要衝,是西北皮毛出口的通道,包頭皮毛行的迅速發展給復盛公錢莊帶來時運,因為皮毛商必須依靠貸款收購皮毛才能取利。這樣復盛公資本愈滾愈大。咸豐年間,喬姓在包頭增設復盛西,購買南龍王店一帶300畝菜地設立復盛園。同治三年(1864年),又增設復盛全。復盛公、復盛西、復盛全都是錢莊,各有資本三萬兩白銀。同時還設有糧油店、當鋪、衣鋪等。喬家財東這時已坐鎮山西祁縣喬家堡。復字號掌櫃一般三年一次,帶上清冊來給喬家財東交帳。回到祁縣的喬家在本地又開設大德恆、大德通票莊等。僅大德通一個票號在全國就有26個分號,包頭也設立了分號,再不用鏢局護送現銀,憑票據即可在異地取錢。喬家還在歸化(今呼和浩特)、大同等地開設了錢莊、商號。
復盛公資財愈來愈大,但喬家恪守勤儉傳家祖訓,立有家規嚴禁吃(吸大煙)、喝(酗酒)、嫖、賭。每年春節在財神桌前要供上沙盤、掃帚,以示不忘當年清貧起家。光緒年間,包頭已成為西北皮毛集散地,復盛公亦達到發展的頂峯。筆者從東河區舊房拆遷的裱糊紙裏發現了光緒年間復盛公和復盛當的帳簿,上面蓋有“復盛公記”復盛當記印章。帳簿記載僅11月14日一天“入銀3390.72兩,出銀3281.81兩,入錢(制錢)2923545文、出錢2462371文”,留存帳頁記有當時1l7家商户來往金額。復盛當的帳簿是難得的珍貴史料,上面全是寫着像鬼畫符一樣的字,棉衣寫為“X”單衣寫“。”蘭色寫為“工”等。復盛公帳簿真實地記載了它的經營規模和包頭商業的發展狀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