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鎖定
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是復旦大學下屬研究機構。
中文名
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所屬機構
復旦大學
一、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成立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情況
1995年5月,復旦大學校長辦公會議決定成立“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掛靠法學院),主任:張乃根教授(法學院),副主任陸飛所長(科技處,專利事務所)和王福新教授(管理學院)。這是上海地區首家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機構,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的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機構之一。其宗旨是以復旦大學文理學科綜合優勢為基礎,廣泛聯繫以上海地區為主的知識產權界,促進知識產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研究。1995年12月15日,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暨學術研討會舉行。張乃根主任主持大會,復旦大學副校長施嶽羣教授與陸飛副主任共同為中心銘牌揭牌,上海市專利局局長俞子清教授、法學院副院長鬍鴻高教授等專家學者參加。
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就採用校內外專家結合的開放式研究機構模式,1996年4月22日聘任了首批校外顧問與專家,包括特邀顧問俞子清(上海市專利管理局局長、教授)、須一平(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所長)和應明(電子工業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中心顧問、教授)、特邀研究員為呂國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楊鈞(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孫愛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任榮祥(上海市科委政策法規處處長)、張伊亮(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法制處處長)、壽步(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副教授)、祝繼康(上海計算機軟件開發中心研究員)和趙靖(上海市版權處)。
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作為復旦大學不設專職編制的研究機構,除了得到掛靠單位——法學院的支持,主要依靠申請國家及省市級課題經費和有關公司贊助,開展各項研究活動。在中心成立之初曾獲得上海市錦海捷亞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的贊助。
三、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2006年——迄今情況
2006年以來,中心與飛利浦(中國)投資公司知識產權及標準部展開了有關技術轉移及知識產權問題研究的全面合作。在該公司的贊助下,中心每年開展1至2項研究課題,包括《技術轉移風險與知識產權保護》、《專利許可與技術轉移》、《技術轉移與公平競爭》、《技術轉移與後續研發的知識產權》、《中美專利法新發展及比較研究》、《專利糾紛的解決及其比較研究》、《後京都議定書時期的技術轉移問題》、《我國清潔能源產業與技術轉移》、《新專利法的司法實施新問題》,先後召開了近二十次專題研討會,詳見會議研究成果(2006-2012年),並出版了《技術轉移系列叢書》共6卷.詳見出版研究成果。國家知識產權局前任局長王景川、高盧麟博士、美國專利商標局前局長和現任美國富理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杜達知、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前主任華格納教授、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羅東川一級高級法官等國內外著名知識產權專家先後參加有關研討會。
復旦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通過“復旦—飛利浦知識產權學院”在法學院,為碩士生開設了《知識產法》、《專利法》和《商標及版權法》等課程,由飛利浦資深專家授課。截至2012年6月,選課學生近千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