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旦大學法學院

鎖定
復旦大學法學院是復旦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1981年恢復法律學專業,1983年重建法律系。2000年11月,在原法律系的基礎上正式組建單一學科的法學院。2015年12月13日,復旦大學法學院加入了新絲路法學院聯盟 [1]  [3]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數據,在院學生1900餘人,其中包括外國留學生200餘人;研究生約佔70%,本科生約佔30%。復旦大學法學院擁一個一級博士點,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九個碩士點。學院專任教師63名,兼職教授2名,師資博士後7名。 [1] 
中文名
復旦大學法學院
外文名
Fudan University Law School [2] 
創辦時間
1929年
主管部門
復旦大學
博士點
國際法、民商法、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訴訟法和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
學院地址
上海市淞滬路2005號復旦大學法學院 [1] 

復旦大學法學院辦學歷史

1914年,復旦公學增設法律專科班。
1929年,創立法律系。
1929年, 復旦大學按照《大學組織法》進行改組,改科為院, 法學院下轄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市政學系。
1930年夏,復旦大學打破常規, 一邊創辦法律學系進行招生。
1931年3月,教育部准予法律系備案。同年7月,司法部准予特許設立。
1949年, 同濟大學法學院、金華英士大學法學院等奉命停辦, 併入復旦大學。
1951年,光華大學法學院、大夏大學法學院亦併入。
1952年,院系調整中,復旦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等九所院校的法律系併入新組成的華東政法學院。
1981年,復旦大學重新設立法律學專業。
1983年,恢復設立法律學系。
1994年,復旦大學設立了包括法律學系、國際政治系、社會學系等在內的法學院。
2000年11月,在原法律系基礎上正式組建單一法學學科的法學院。
2008年7月,根據復旦大學的統一安排,法學院整體搬遷至新落成的復旦大學江灣校區。 [4] 
2015年12月13日,復旦大學法學院加入了新絲路法學院聯盟 [3] 
復旦法學院 復旦法學院

復旦大學法學院辦學條件

復旦大學法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數據,復旦大學法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有一級學科碩士點(已設除軍事法學外的其他九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法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法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國際法、民商法、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訴訟法和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 [4] 
  • 質量工程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數據,學院法學2012年入選上海市一流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 [4] 
上海市重點學科(上海市一流學科):民商法學 [4] 

復旦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數據,學院專任教師63名,兼職教授2名,師資博士後7名。
兼職教授:廖凱原、趙宏 [5]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學建設

  • 學生成績
1993年在新加坡舉辦的國際華語大專辯論賽中,復旦大學代表隊一舉奪冠,隊員嚴嘉、季翔為法律系學生。
2001年以來,法學院先後有九個班級獲得“上海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9年,2005級本科班獲全國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法學院學生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一項。
2003年, 復旦大學代表隊獲“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競賽”中國賽區第一名,代表中國赴美參加國際比賽。 [1]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數據,法學獲批設立“複合型”和“涉外型”等兩個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兩個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復旦大學法學院學術研究

復旦大學法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數據,學院有8個學術研究中心。 [8] 
學術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國際法研究中心、法治研究中心、中國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司法研究中心、比較法普通法研究中心、日本與東亞國家研究中心、訴訟法研究中心 [4] 

復旦大學法學院科研成果

復旦大學法學院 復旦大學法學院
2000年至今,學院教師共累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教育部、司法部、上海市等省部級項目3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200餘部,在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0餘篇。 [1] 
據2023年12月學校官網數據,2000年——2014年學院教師獲科研獎勵如下: [7] 
2002年——2014年本院教師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覽表
序號
年份
項目名稱
負責人
1
2002
民事簡易程序研究
章武生
2
2002
中西傳統法律思維方式比較研究
王志強
3
2004
侵權行為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
劉士國
4
2004
刑事司法權力的配置與運行研究
謝佑平
5
2004
法與金融學理論的本土化研究
張建偉
6
2005
入世後過渡期中國面臨新法律問題研究
龔柏華
7
2005
中國傳統法律推理的理念與技術
王志強
8
2005
邁向和諧社會:中國特色利益表達機制的法律構建
侯健
9
2005
規範、健全、發展資本市場的法律問題研究
以多元證券化法律模式為中心
許凌豔
10
2006
司法公正與政治文明的互動關係研究
董茂雲
11
2006
司法公正的制度構建研究
章武生
12
2006
刑事訴訟協商性司法機制研究
徐美君
13
2007
重點項目:中國檢察監督的政治性與司法性研究
謝佑平
14
2008
革命後現代國家的成長與法律體系的構建研究
潘偉傑
15
2008
基於社會資本解釋範式的刑事政策研究
汪明亮
16
2008
經濟全球化與美國對外經濟制裁的法律問題研究
杜濤
17
2008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性戰略法律問題研究
張梓太
18
2009
文化財產的跨國流轉與返還法律問題研究
孫南申
19
2009
司法中的“事實”:中國與西歐的歷史比較
王志強
20
2009
醫療情報公開制度研究
蔣雲蔚
21
2010
晚清中國司法構造與運作原理研究
韓濤
22
2010
公司董事對債權人責任的法律制度研究
李小寧
23
2010
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
白 江
24
2010
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
杜 宇
26
2010
科學的自然法觀與民法解釋
劉士國
27
2011
重點項目:我國證券羣體訴訟的模式選擇與制度構建研究
章武生
28
2011
重點項目:公設辯護人制度研究
謝佑平
29
2011
民法方法論研究
段 匡
30
2011
基於“類型”思維的刑法解釋
杜 宇
31
2011
中國南極權益維護的法律保障研究
陳 力
32
2012
引入市場機制與犯罪治理創新
汪明亮
33
2012
重大項目:重金屬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機制研究
劉士國
34
2012
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技術轉讓法律制度研究
馬忠法
35
2013
共同犯罪訴訟程序研究
馬貴翔
36
2014
我國環境訴訟的模式選擇與制度構建研究
楊嚴炎
2000年——2014年我院教師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一覽表
序號
年份
成果名稱
獎項
獲獎人
1
2000
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法
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著作二等獎
張乃根
2
2000
上海法制建設戰略研究
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楊心宇
3
2001
司法現代化與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章武生
4
2001
論目標公司反收購行為的決定權及其規則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胡鴻高
5
2001
比較法律文化:法典法與判例法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董茂雲
6
2001
三種權力制約機制及其比較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侯健
7
2002
比較法律文化:法典法與判例法
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董茂雲
8
2002
中國法制史
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葉孝信
9
2002
民事訴訟法新論
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優秀獎
章武生
10
2002
司法現代化與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上海市首屆法制建設優秀專著一等獎
章武生
11
2002
國際商事仲裁法
上海市首屆法制建設優秀專著二等獎
陳治東
12
2002
國際經濟法專論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陳治東
13
2004
變法模式與政治穩定性:中國經驗及其法律經濟學含義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張建偉
14
2004
民事簡易程序研究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
章武生
15
2004
刑事訴訟中的司法審查原則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謝佑平
16
2004
口供補強法則的基礎與構成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徐美君
17
2004
我國外商投資合同爭議國內法適用牴觸問題的思考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陳治東
18
2004
輿論監督與名譽權問題研究
上海市第五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侯健
19
2006
制度、制度變遷與政府規制研究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潘偉傑
20
2006
“嚴打”的理性評價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汪明亮
21
2006
憲政與司法:刑事訴訟中的權力配置與運行研究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謝佑平
22
2006
當代刑法實踐中的習慣法——一種真實而有力的存在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杜宇
23
2006
國家轉型與治理的法律多元主義分析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張建偉
24
2008
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法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張乃根
25
2008
德國國際私法——理論、方法和立法的變遷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杜濤
26
2008
表達自由的法理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侯健
27
2008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汪明亮
28
2008
民法請求權論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段厚省
29
2008
民國商事立法研究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季立剛
30
2008
國際貿易救濟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場經濟規則-以美國歐盟為視角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陳力
31
2008
國際技術轉讓法律制度理論與實務研究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馬忠法
32
2008
類型化與民法解釋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劉士國
33
2009
類型化與民法解釋
司法部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劉士國
34
2009
立憲主義視野下的公法問題
司法部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劉志剛
35
2010
論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從要素解釋的路徑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胡鴻高
36
2010
西方法哲學史綱(第四版)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張乃根
37
2012
中國法律史敍事中的“判例”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王志強
38
2012
中國近代留洋法學博士考(1905-1950)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王偉
39
2012
中國投資者海外投資法律保障與風險防範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梁詠
40
2012
刑法解釋的另一種路徑:以“合類型性”為中心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杜宇
41
2013
論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從要素解釋的路徑
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胡鴻高
42
2014
WTO法與中國涉案爭端解決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張乃根
43
2014
傳統刑事責任理論的反思與重構——以刑事和解為切入點的展開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杜宇
44
2014
辛亥革命後基層審判的轉型與承續——以民國元年上海地區為例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王志強
45
2014
《京都議定書》的效力與國際技術轉讓法律制度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馬忠法
2000年——2014年我院師生承擔的省部級科研項目一覽表
序號
年份
項目名稱
來源
負責人
1
2000
歐盟競爭法及其域外適用研究
教育部
龔柏華
2
2001
WTO爭端解決機制與我國對策研究
教育部
張乃根
3
2001
清代法的地域性研究
教育部
王志強
4
2001
加入WTO後中國外資法體系的調整和完善
上海市
陳治東
5
2002
當代外國國際法立法的新發展與我國國際私法立法
教育部
杜濤
6
2003
TRIPS協議:理論與實踐
上海市
張乃根
7
2003
刑事司法權利的配置與運行研究
上海市
謝佑平
8
2003
法學學科理論創新研究
上海市
董茂雲
9
2004
中國古代司法理念及其現代意義
司法部
王志強
10
2004
上市公司債務重組法律問題研究
上海市
胡鴻高
11
2005
刑事偵查權的司法控制研究
司法部
徐美君
12
2005
犯罪生成模式與犯罪飽和性生成模式
上海市
汪明亮
13
2005
程序法定原則研究
上海市
謝佑平
14
2005
習慣法與刑事法治國
上海市
杜宇
15
2005
論新世紀國際法之本體
上海市
羅國強
16
2005
解決羣體糾紛的理論與實踐
上海市
楊嚴炎
17
2006
跨國證券投資法律制度研究
上海市
孫南申
18
2006
金融法的經濟結構
上海市
張建偉
19
2006
“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世界經驗與中國模式
教育部
杜宇
20
2006
知識產權與技術創新的法律保障體系研究
司法部
孫南申
21
2006
刑事證據規則研究
司法部
馬貴翔
22
2006
“刑事和解”的法實證研究
司法部
杜宇
23
2007
金融機構危機處置法律制度研究
教育部
季立剛
24
2007
立法不作為狀態下憲法權利的保障
教育部
劉志剛
25
2007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
上海市
汪明亮
26
2007
立憲主義視野下的基本權利研究
上海市
劉志剛
27
200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研究
上海市
潘偉傑
28
2007
外國經濟法的域外適用與我國的經濟安全
司法部
杜濤
29
2008
構建我國和諧的仲裁與司法關係
教育部
陳力
30
2008
我國羣體訴訟的制度構建研究
司法部
楊嚴炎
31
2008
特殊侵權行為研究
司法部
劉士國
32
2008
城市住宅小區法律問題研究
上海市
白江
33
2009
金融危機“緊急處置措施”的公共政策制定與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教育部
季立剛
34
2009
論社會組織在我國協商治理模式中的地位與功能
民政部
劉士國
35
2010
人格權疑難問題研究
教育部
劉士國
36
2010
中國近代法科留學生西文論著研究:以留美法學博士論文為中心
教育部
王 偉
37
2010
我國證券羣體訴訟的模式選擇與制度構建
教育部
章武生
38
2010
雙邊投資條約與中國海外能源投資保障研究
教育部
梁 詠
39
2010
“非京都規則”森林碳匯法律制度構建研究
教育部
顏士鵬
40
2010
環境侵權糾紛訴訟機制研究
教育部
楊嚴炎
41
2010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碳税立法研究
上海市
李傳軒
42
2011
法國侵權責任法改革:傳統特色與歐洲私法一體化的衝突與協調
教育部
李世剛
43
2012
清潔能源技術轉移法律制度研究
教育部
馬忠法
44
2012
公眾參與型刑事政策:一種新型的刑事政策模式選擇
教育部
汪明亮
45
2012
網絡反腐的法治保障與規範
司法部
侯健
46
2013
侵權責任法中的基本權利問題研究
教育部
劉志剛
47
2013
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金融法律政策研究
教育部
李傳軒
48
2013
中國核能利用立法問題研究
司法部
馬忠法
49
2013
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金融法律制度研究
上海市
李傳軒
50
2014
系列課題:上海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研究
上海市
龔柏華

復旦大學法學院合作交流

復旦大學法學院與哈佛大學法學院、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等十餘所世界一流大學的法學院建立了穩定的院際合作關係,互派師生到對方開展交流學習。 [1] 

復旦大學法學院文化傳統

復旦大學法學院團學聯由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文藝部、體育部、外聯部、學術部、實踐調研部、新聞信息中心、海外交流部組成。 [6] 

復旦大學法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徐瑾
黨委副書記
李傳軒
黨委副書記
鍾妮
院長
杜宇
副院長
王琳
副院長
杜儀方
副院長
李世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