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御窯廠遺址

鎖定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 [1]  ,位於市區中心,南臨珠山中路,北接風景路,東至中華北路,西至東司嶺,面積約54300餘平方米。
御窯是明、清兩代專為宮廷燒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極為精湛的官辦窯廠。在長達540餘年的時間裏,為“天下窯器之所聚”,燒製了無以計數精美絕倫的瓷器。
2017年1月,經專家評審、國家文物局批准,江西景德鎮御窯廠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 
中文名
御窯廠遺址
地理位置
市區中心
佔地面積
54300餘平方米
始    建
明洪武二年(1369年)

御窯廠遺址遺址簡介

御器廠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據清乾隆二年《浮樑縣志.建置.景德鎮廠署》記載:“御器廠建於里仁都珠山之南,明洪武二年設廠製陶以供尚方之用,規制既弘,迨後基益擴,闢垣五里許”。明朝滅亡後,清朝沿襲明制,改御器廠為御窯廠,從清嘉慶二十年藍浦《景德鎮陶錄》卷一《圖説》謂:“廠跨珠山,周圍約三里許”來看,清御窯廠較明御器廠小了許多。直至辛亥革命爆發,推翻帝制,御窯制度被廢,御窯廠隨之消逝。
不得不説,御窯廠的設立,是我國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客觀地促進了景德鎮制瓷業的發展,推進了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地位的形成過程。
1982年一2000年,景德鎮市考古工作者為配合市政建設,在御窯廠遺址進行了多次搶救性發掘清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亦曾於1983年一1985年進行考古發掘,2002年一2004年,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又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出大量的明清御窯的遺蹟和遺物,揭示了明清御窯生產的概貌,獲得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御窯廠自初洪武二年(1369年)建立後在不同時期根據年號來命名有過許多特定的名稱,先後歷經洪窯、永窯、宣窯、成窯、正窯、嘉窯、隆萬窯等。且每個時期都有其特色的瓷釉品種出現。例如成化以五彩瓷著稱,永樂以甜白釉而著稱,宣德年間以霽紅著稱。

御窯廠遺址遺址申遺

2015年3月,景德鎮市正式啓動了以御窯廠遺址為核心的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將御窯廠遺址、樂平南窯古瓷窯址、蘭田古瓷窯址、湖田窯遺址、麗陽窯遺址、落馬橋窯址、觀音閣窯址、高嶺土礦遺址、瑤裏釉果礦遺址、進坑瓷土礦遺址、東埠碼頭、三閭廟碼頭(明清古街)、湖北會館、豐城會館、奉新會館、黃老大鎮窯址、徐家窯址、劉家窯址等歷史遺蹟作為遺產構成要素主體進行整體申報,並委託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編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
御窯廠遺址及其相關歷史遺蹟,反映了景德鎮作為世界制瓷中心的手工業複合體的特點與核心內容,展現了中國製瓷產業的最高水準和完整的產業模式,能夠完整勾勒出中國陶瓷燒造歷史的演進過程。御窯廠遺址及其構成要素,是體現景德鎮制瓷業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文化遺存,也是世界工業化萌芽的雛形,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與中外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歷史見證,促進了人類文化的演進和傳播,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因而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 [2]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圖片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圖片(23張)
景德鎮古代御窯廠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