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御用演員

鎖定
主要是指一位較為出名的影視導演,在他導演的影視裏,經常合作選擇同一個演員做主角或者配角,或者選用兩位演員作為搭檔,因為之間相互合作有了默契,加上作品被眾多觀眾所認可和肯定。合作的演員就被稱為合作導演的御用演員。
中文名
御用演員
別    名
專用演員
特    點
名導演固定演員
結    晶
被觀眾認可的優秀影片

御用演員人物關係

瓊瑤御用演員 瓊瑤御用演員 [1]
至於兩者的關係,有人説:究竟是因為有了好導演才產生了好演員,還是因為先有了好演員才產生了好導演,這個問題就好像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白痴。其實上帝每時每刻都在打造上乘的人種,不過是到了人世間兩個上乘的人總是很難相遇罷了。
影壇從來就不缺少好導演,也從來不缺少好演員,缺少的只是好導演與好演員之間合作的機會。蘋果最幸福的時刻是它砸在了牛頓的腦袋上,而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若想在自己演藝事業上有所建樹,最關鍵所在就是是否選對了合作伙伴。所以,不必仔細追究到底是誰成就了誰, 
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命題,優秀的導演和優秀的演員在一起就只會有一種結局:產生兩個名人,和一系列精彩的影片。比如出名的御用演員

御用演員代表案例

卓別林和他的女星
卓別林的御用女演員 卓別林的御用女演員
在卓大師多產的一生中,其劇中女主角的變換絕對跟他現實生活中情人的轉換有着密切的聯繫,他某一時期的御用女演員在絕大多數也是他私生活中的御用情人。女人和電影是卓別林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而且這兩件事他都完成得相當漂亮。
早在1918年卓別林剛剛成名之時,他就在總多的手下中覓到了一個非常亮麗的姑娘,“嫺靜持重,長着一雙美極了的大眼睛”。這位美女就是埃德娜.普爾維安斯,在被卓別林挖掘之後,她便成了卓別林劇中女主角,同時也順理成章的成了他的情人。他們曾在一起拍攝了《狗的生涯》等多部作品,後來,隨着他們之間感情的破裂,二人在電影上的合作也旋即終止。卓別林大師的一生中,共有妻子四名,情人若干,像米爾德麗.哈里、莉塔.格雷等都曾在不同時期在他的感情世界和電影世界中扮演過主角。而他與瓊.布理的緋聞更是令事業處於低迷時期的卓別林受到致命的打擊,使得老卓聲名大敗,更一度令世人的反卓情緒高漲,這一時期他精心打造的影片《維克多先生》也因此被貶得一文不值。
1943年,54歲的卓別林娶了18歲的奧娜,也正是這個女人守着一代電影大師直到終老,但是現在回頭品評一下,奧娜雖然是卓別林一生最重要的一個愛人,卻不是他電影上最得力的助手,在事業上給他最大幫助的應該是他的第三位妻子,寶蓮.高黛。寶蓮和查理前後相處了10年,其中包括6年的婚姻。他們不僅在感情上相互依託,而且在事業上共同發展。《摩登時代》和《大獨裁者》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傑作。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80%
讓.呂克.戈達爾與安娜.卡莉娜
曾任尼克松御用演員 曾任尼克松御用演員
合作影片:《小兵》(1963)、《女人就是女人》(1961)、《如此生活》(1962)、《狂人皮埃洛》(1965)、《Tarzan Vs. IBM》 (1965) 、《局外人》(1964) 、《美國製作》 (1966) 、《Oldest Profession, The》 (1967)
在皂液泡沫漲滿的浴缸裏,一位棕發美人微露香肩,柔聲地稱讚着某個牌子的香皂,這是一則小小的廣告卻着實地引起了一位導演的注意。一段浪漫卻悲劇的愛情由此開始,一對夫妻檔影人的合作也這樣拉開了帷幕。拍廣告的演員就是安娜.卡莉娜,看廣告的導演就是讓.呂克.戈達爾。
卡莉娜是丹麥人,隻身來到巴黎後在一些廣告中開始初露頭腳。戈達爾正是在一則廣告中看好了她,繼而邀請她出演自己的政治電影《小兵》。在合作當中,戈達爾越來越被卡莉娜的美貌和演技所吸引,而戈達爾那種新浪潮思想的瘋狂行為也深深地吸引着卡莉娜,兩人不久便結成夫妻。他們隨後又共同拍攝了《女人就是女人》、《狂人皮埃洛》,並組建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但這一切都順着他們感情的破裂很快消亡了。到拍《狂人皮埃洛》時,他們的夫妻關係已經不復存在,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完成這部最好的影片。
兩人分道揚鑣後戈達爾很快便另尋新歡,安娜也很快再嫁。一切都成為不可逆轉的過去。但每每提及的時候,戈達爾仍然聲稱卡莉娜是他最為欣賞的女演員。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弗朗索瓦.特呂弗與芳妮.阿爾丹
合作影片:《隔壁的女人》(1981)、《盼望星期天》(1983)
有的時候電影像生活一樣真實,有的時候生活像電影一樣浪漫。女主角成為導演的妻子,或是導演的妻子成為女主角,這就像現實中你終於跟一起相處很久的同事或是朋友戀愛一樣順理成章,我們把這叫做日久生情。特呂佛與芳妮.阿爾丹就是這樣的一對。
在阿爾丹身上,尋得到那種最典型的法國女人的成熟魅力。她認識特呂弗的時候,特呂費已經身患絕症,阿爾丹陪這位大師走過了人生最後時刻,並主演了他的兩部遺作:《隔壁的女人》和《盼望星期天》。
默契指數:8 成功率:60%
伍迪.艾倫與他的情人知己
與露易絲.拉塞爾合作影片:《What’’s Up, Tiger Lily?》(1966)、《傻瓜入獄記 》(1969)、《香蕉》(1971)、《**寶典》(1972)、《星辰往事》(1980)
默契指數:9 成功率:60%
與黛安.基頓合作影片:《呆頭鵝》(1972)、《沉睡者》(1973)、《愛與死》(1975)、《安妮.霍爾》(1977)、《我心深處》(1978)、《曼哈頓》(1979)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90%
與米婭.法羅合作影片:《仲夏夜性喜劇》(1982)、《西力傳》(1983)、《百老匯的丹尼.羅斯》(1984)、《開羅紫玫瑰》(1985)、《漢娜姐妹》(1986)、《情懷九月天》(1987)、《那個時代》(1987)、《大都會傳奇》(1989)、《愛與罪》(1989)、《愛麗絲》(1990)、《影與霧》(1992)、《賢伉儷》(1992)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總是能在伍迪.艾倫和卓別林身上找到共同點。都是一界喜劇巨匠,都在擁有最高榮譽的同時還享受着來自四面八方的唾液的浸淫,都在週期性地換着他們劇中的女主角,一如週期性地換着他們現實生活中的女人。
截止目前為止,伍迪多次合作並可以稱之為曾經御用的女演員泛泛,如果一一點評是一件比較累人的事情,這其中有三位女子比較有代表性:露易絲.拉塞爾、黛安.基頓和米婭.法羅,她們在伍迪的世界裏,分別在三個不同的時期極具代表性地存在着。
將這三個人並列在一起,審視一番,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她們之間有着很大的差異。露易絲是被伍迪所挖掘,啓用,並還在有限的時間內扮演了一回伍迪妻子的角色,可以説她幾乎是和伍迪一同嶄露頭角的人物。而黛安.基頓則出現在伍迪成名之後,她是一位能夠反駁伍迪想法的女性,黛安70年代初出茅廬,在百老匯演話劇時被伍迪看中,從此開始了兩個人的合作、友誼與愛情。他們先後合作了《再演一次,薩姆》、《沉睡者》、《愛與死》、《那個時代》等共七部影片,而其中的《安妮霍爾》是最成功的一部。伍迪以他特有的喜劇天才激發了黛安的表演潛能。1980年黛安和伍迪的關係已不再密切,卻依然事業有成,1990年黛安與伍迪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合作,1993年黛安在伍迪導演的《曼哈頓神秘謀殺案》中扮演一位疑神疑鬼的婦人。伍迪的導演絲絲入扣,情節緊湊,將觀眾置於懸疑的氣氛之中,黛安的表演生動自然,不露斧鑿痕跡,且令人忍俊不禁。
米婭與所有伍迪有關的女演員全然不同,早在認識伍迪以前,她就是顆小有名氣的明星了,《仲夏夜》是米婭第一次和伍迪合作的作品,僅隔一年,再度合作了《變身人》。伍迪一直承認説米婭是最理想的女性代表,並由於遇見了她,伍迪改變了自己電影裏所描繪的女性形象,甚至改變了女性觀。
伍佰這樣評價這這三位:“露易絲完全是個喜劇演員。她代表紐約,代表第五大街,和她再一起,是件非常享受的事,她流滿智慧,妙語連珠。黛安則是個徹底的行動派,做起事來十分有趣,讓人捧腹,也能讓任何枯燥的事都能趣味盎然。米婭雖然有很好的幽默感,但她並非一個喜劇演員,她很特別,像石頭一樣堅強。”
羅伯特.貝尼尼與尼科萊塔.布拉斯基
合作影片:《你打擾我 》(1983)、《約翰尼.斯泰基拉》(1991),《小傢伙》(1988),《魔怪》(1996)、《美麗人生》(1998)、《pinocchio》(2002)
這又是一對夫妻檔,他們的第一次合作開始於1983年的那部《你打擾我》而他們的相識卻不是因此而起。早在80年代初,當布拉斯基還是一個在羅馬戲劇院學習表演時,她就在那裏認識了才華橫溢的貝尼尼貝尼尼説:“對我來説,尼科萊塔是女性形象的象徵,而我喜歡富有女性特點的一切東西。”1991年,二人在拍攝了他們合作的第二部片子《約翰尼.斯泰基拉》之後,舉行了婚禮,自此以後,布拉斯基更是名正言順地成為老公的御用演員,先後多次聯手合拍。其中《美麗人生》是最有影響的一部。布拉斯基説:“羅伯特總是能為我創作一些非常好的角色,通常是獨立而又堅強的人物。我現在已經離不開他,就像他在現實生活中離不開我一樣。”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70%
張藝謀與鞏俐
張藝謀與鞏俐 張藝謀與鞏俐
合作影片:《紅高粱》(1987)、《代號美洲豹》(1989)、《菊豆》(1990)、《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1994)、《搖啊搖,搖到外婆橋》(1995)
鞏俐張藝謀因《紅高粱》而合作,也因《紅高梁》結緣8年。張藝謀輝煌了8年,鞏俐燦爛了8 年,張藝謀8年不易女主角,鞏俐不演張片就難有大作為。從現在的視角看來,國內所有大導和知名女星的情侶檔都不及此二人作,電影藝術使他們走到了一起,情感上的糾糾纏纏最終使得他們分道揚鑣。
二人自《紅高梁》緣起,由《古今大戰秦俑情》定情,《大紅燈籠》和《菊豆》則是情深之處的極品佳作,張藝謀充分發掘了鞏俐身上那種最本質的東西,讓她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無論是鏡頭裏還是鏡頭外他都迎得了征服了鞏俐。《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一片成了“鞏張配”的終結篇,鞏俐最終因為張藝謀一句極不負責任的“何必看重那一紙婚書”而含恨拂袖而去,走出老謀子感情世界的同時,也從他的鏡頭中走了出來,了斷的這場舉國矚目的 “馬拉松”愛情長跑,轉嫁他人。
對於一個男人來説,事業是全部,而女人卻不這麼認為。在女人的世界裏是為了愛她的男人存在的,如果沒有了愛情,她什麼都可以割捨。我們懷念鞏俐張藝謀在一起合作的日子,更期待他們的再度聯袂。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95%
王晶與邱淑貞
合作影片:《赤裸羔羊》(1992)、《逃學英雄傳》(1992)、《鹿鼎記》(1992)、《神龍教》(1992)、《整蠱專家》(1991)、《鼠膽龍威》(1995)、《新少林五祖》(1994)、《賭神2》(1994)、《新英雄本色》(1994)、《超級學校霸王》(1993)、《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3)
邱淑貞自入道以來一向以清純可人的模樣呈現於世人眼前,但卻始終未能大紅大紫,直至她遇到了王晶王晶完全把阿貞改裝成了一個性感尤物,1991年,王晶監製了一部***《赤裸羔羊》,該片由邱淑貞領銜主演,投放市場後口碑極佳,阿貞還因此片獲得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於是王晶趁熱打鐵,推出了一套《赤裸羔羊》系列,這套系列電影實則沒有任何可以好好觀瞻的有營養的內容,但卻令阿貞的人氣狂飈,她跟王晶無間的合作,也被圈中公認為關係不一般的“好友”。王晶不僅在預測1994年電影圈走勢的時候,點名力捧邱淑貞。並煞費苦心想借周星馳的光帶一帶邱淑貞,出演了《鹿鼎記》、《整蠱專家》等,雖然有邱淑貞參演的影片部部票房爆收,她也成為性感代言人,她卻始終都是一名讓人驚豔的距一線女演員只一步之遙的女演員。而她與王晶之間的關係則更成了媒體狂追不捨的話題,王晶在一次接受李婉華的訪問時説:“我同她的確經歷過一段好開心的日子,但不是因為這樣的關係才讓我跟她合作,最主要的是她有一定的表演才能,但我對她的私心還是有的。”與王晶分手後,邱淑貞談出影壇。1999年在日本嫁給了時裝店老闆沈嘉偉,林熙蕾旋即成為她的接班人。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約翰.福特與約翰.韋恩
合作影片:《關山飛渡》(1939)、《搜索者》(1956)、《西部開拓史》(1962)、《沉默的人》(1952)、《三個教父》(1948)、《鷹的翅膀》(1957)、《格蘭德河》(1950)、《Black Watch, The》 (1929)、《Born Reckless》 (1930)、《多諾凡之帆》(1963)、《阿帕奇要塞》 (1948)、《四個兒子》 (1928)、《Hangman’’s House》 (1928)、《馬背戰士》 (1959)、《漫長的旅程》 (1940)、《向自由光環開槍的人》 (1962)、《沒有女人的男人》 (1930)、《Mother Machree》 (1928)、《敬禮》 (1929)、《她帶上了黃絲帶》 (1949)、《They Were Expendable》 (1945)
約翰.福特絕對可謂世界影史最偉大的導演之一,更是西部片的開山鼻祖他曾四次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但是每一部都不是西部片,而西部片卻是他的最愛,從影60載,拍片112部,其中西部片佔三分之一。而這三分之一的作品大多由約翰.韋恩領銜,在1928年至1963年的35年間,二位先後展開了20餘次頗具傳奇色彩的合作。1939年合作推出的《關山飛渡》則成為早期西部片中的扛鼎之作,福特的西部片有着“歷險+社會反省”的模式結構,而韋恩的深沉內斂與約翰.福特的大氣磅礴更是相得益彰,《關山飛渡》為福特穩固了頂級導演地位,同時,也幫助韋恩掙脱了低級西部片那無邊無跡的泥潭。隨着《搜索者》、《沉默的人》、《西部征服者》等一系列優秀西部片的推出,韋恩本人也建立了具有超凡魅力的經典銀幕形象,成為三、四十年代西部牛仔的最典型的代表。西部片是福特為世界影壇創立的全新類型,是美國影史少數原創的藝術類型之一,但他與韋恩的經典之作《搜索者》卻仍被奧斯卡視為一隻破舊的輪胎而拒之門外。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維爾內.赫爾措格與克勞斯.金斯基
合作影片:《天譴》(1973)、《吸血鬼》(1979)、《沃切克》(1979)、《陸上行舟》(1982)、《綠色眼鏡蛇》(1988)
眾所周知,赫爾措格是個瘋子,在拍《生活的標誌》時,他與希臘軍事政團發生衝突,他叫嚷着要射殺任何一個企圖逮捕他的人;在非洲拍《新創世紀》時,他被逮捕入獄,還染上了寄生蟲病;在拍《侏儒也是從小長大》時,他為了説服演員,居然往仙人掌裏跳;在南美拍《天譴》時,由於財務緊張、天氣惡化,以致與金斯基用手槍對峙,咆哮着要殺掉對方;在拍《玻璃精靈》時,他將所有的演員催眠以得到幻覺效果;為了拍攝紀錄片《蘇佛裏耶火山》,他帶着工作人員在火山爆發的邊緣冒險;為了那部《陸上行舟》,他甚至耗費了整整四年的時光,歷盡磨難,多位演員無法忍受在熱帶叢林中的拍片之苦,相繼離去,工作人員先後受傷,同時,攝製組不斷受到印地安人的驅逐與騷擾,國際特赦組織甚至派人來調查。
克勞斯.金斯基,這位歐洲影壇著名的“魔鬼”,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而兩個瘋子湊到一起,卻創造出了無限的癲狂與精彩。
赫爾措格與金斯基的相識從13歲時起,1955年,年幼的赫爾措格隨母親及兩個哥哥從巴伐利亞來到陌生的慕尼黑,入住在伊莉莎白大街上的一間公寓,他們的鄰居就是金斯基。在少年赫爾措格的眼中,金斯基就是一個噩夢:這個怪物曾把自己反瑣進廁所,用了整整48個小時把裏面的馬桶、水箱、玻璃都毀成可以穿過網球拍縫隙的碎片,最終口吐白沫地被警察帶走;一絲不掛地在附近的樹林間行走,在空無一人的樹屋中度過整個週末;只因為襯衫的衣領沒有熨平,就開始象禽獸一樣對好心的房東一連怒吼數個小時。
當赫爾措格長大成為導演後,他邀請金斯基出演他的電影,兩人合作了《天譴》、《陸上行舟》等五部重要作品,極端的性情是上帝賦予金斯基的懲罰,也是一種恩惠:為追尋“黃金國”夢想而喪失一切的阿吉爾;疑心於妻子不忠的沃切克;堅持陸上行舟的費茲卡拉度,我們已無法區別這些角色的成功是源於金斯基偉大演技還是赫爾措格超然的本色。為了在舞台上展現非同尋常的才華,這隻亢奮的野獸卻可以在自己狹小的寢室裏用十個小時不斷地背誦台詞;當有評論家讚揚他演技的出色和特別時,他憤怒地將餐具和食物扔到對方的臉上,狂呼着發自內心的詩句:“我不是出色,或者特別,我是不朽的,我是劃時代的!” 1991年金斯基去逝,1997年赫爾措格為金斯基拍攝了紀錄片《我的魔鬼(我最好的朋友——金斯基)》來紀念他。赫爾措格説:“有時候,我真地很想他,想把手再放在他的肩上,但現在這卻只可能是種幻想……”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70%
黑澤明與三船敏郎
黑澤明與三船敏郎 黑澤明與三船敏郎
合作影片:《酩酊天使》(1948)、《靜靜的決鬥》(1949)、《野良犬》(1949)、《醜聞》(1950)、《羅生門》(1950)、《白痴》(1951)、《七武士》(1954)、《活人的記錄》(1955)、《蜘蛛巢城》(1957)、《低下層》(1957)、《戰國英豪》(1958)、《惡漢甜夢》(1960)、《天國與地獄》(1963)、《用心棒》(1961)、《椿十三郎》(1962)、《紅鬍子》(1965)
“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這是日本人的驕傲。
自1948年首度與三船敏郎合作起,黑澤明一生共拍攝了三十部作品,其中十六部是與三船敏郎合作的。從1948年的《酩酊天使》至1965年的《紅鬍子》,他們二人一路行走,一路合作,一併開啓了“黑澤明的黃金時代”。尤其是1950年合作的《羅生門》,一舉捧回了代表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的金獅獎,這不僅僅是日本影史的首個國際獎項,該片也成為第一部闖入歐洲影展的亞洲作品,打破了國際影展被歐美影片長期壟斷的局面,由此黑澤明成為第一位贏得國際認可的日本導演。從此,黑澤明享譽國際影壇近50年之久,而三船敏郎其後也分別以《用心棒》和《紅鬍子》兩次摘得威尼斯影帝頭銜,達到了二人合作的顛峯。
60年代末期,黑澤明三船敏郎關係突然決裂,兩人從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到不跟對方説一句話,當然,也不再與對方再拍任何一部戲。由於二人對此事的原因三緘其口,我們至今仍無法解釋導致他們決裂的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三船敏郎黑澤明進入了事業的低潮,也許在世人的眼裏黑澤明和三船敏郎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失去了其中一個,另一個的存在也毫無意義。傳言,黑澤明於1970年的那次自殺未遂,也是源於此事。如今兩位大師、泰斗已雙雙作古,而他們之間的種種恩恩怨怨也隨之深埋黃土,留下的,是他們二人永遠不滅的神話。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95%
馬丁.西科塞斯與羅伯特.德尼羅
合作影片:《窮街陋巷》(1972)、《出租車司機》(1976)、《憤怒的公牛》(1980)、《紐約,紐約》(1977)、《喜劇之王》(1983)、《好傢伙》(1990)、《恐怖角》(1991)、《賭城風雲》(1995)
這一對組合並不陌生,20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馬丁.西科塞斯與羅伯特.德尼羅的聯盟似乎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專有名詞。從《窮街陋巷》到《賭城風雲》,馬丁.西科塞斯最傑出的八部作品都和德尼羅的名字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
二位鐵桿將相合作的源頭還要追溯到1973年,當時無論西科塞斯還是德尼羅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們的相識始於一次試鏡。德尼羅好友的引見下來到了西科塞斯的《窮街陋巷》劇組試鏡,本應是應徵與被應徵的關係,沒想到這二人卻一見如故。追其原委要歸咎於老天給了他們太多的巧合,二人都是意大利血統,又都生在紐約,長在小意大利區,年齡相差不到一歲,甚至高中的學校也僅是一街之隔。異性之間交集太多會成為戀人,同性之間交集太多會成為死黨,西科塞斯與德尼羅相見恨晚,再加上他們對電影的志同道合,二人的合作從此開始,並一發而不可收。
《窮街陋巷》是他們的首次聯手,也是《出租車司機》的一個前奏。西科塞斯和德尼羅在自己的片子裏圓了他們的種族文化夢,哈維.凱託和喬.派西也是他們長期合作的班底演員,這種意大利味十足的“家庭式”的製作方式,最終形成了西科塞斯那種獨特的黑色電影風格。
如今的西科塞斯和德尼羅都已風光抵達花甲之年,而回首他們一起走過的時光確實可以説是個不悔的年代,我們仍然期待二位大師的第九次合作,即便奧斯卡評審對西科塞斯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吝嗇。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90%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與理查德.德雷弗斯
合作影片:《大白鯊》(1975)、《第三類接觸》(1977)、《直到永遠》(1989)
提到斯皮爾伯格的御用演員,也許許多人會想起哈里森.福特。沒錯,二位合作的《奪寶奇兵》系列的確名冠影史,他們的故事我們也的確講的太多了。而作為斯氏的早期作品的御用演員,理查德.德雷弗斯的名字對於影迷來説恐怕就要陌生許多了。這位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長着一頭稀鬆的金色捲髮,戴着眼鏡,一副書呆子模樣的傢伙曾經三度出現在斯皮爾伯格的影片中。《大白鯊》中高居象牙塔內的海洋學家,《第三類接觸》中破譯外星座標的電力工程師、《直到永遠》中的。他都詮釋的準確到位,不着痕跡。隨着《大白鯊》和《第三類接觸》的空前成功,其聲明也是一日千里。1977年,更憑一部小成本愛情喜劇《再見女郎》,以黑馬姿態勇奪奧斯卡、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三項影帝頭銜,成為七十年代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演技派男星之一。正當其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卻意外暴出了吸毒醜聞——巡警在他的轎車後備箱中發現了大量毒品。其苦心經營的良好公眾形象轉瞬之間便毀於一旦,從此,演藝事業也日走下坡。
默契指數:9 成功率:70%
呂克.貝松與讓.雷諾
合作影片:《最後決戰》(1983)、《地鐵》(1985)、《碧海藍天》(1988)、《殺手萊昂》(1994)、《尼基塔》(1990)、《綠芥末》(2001)
有人説是呂克.貝松成就了讓.雷諾,有人説是讓.雷諾成就了呂克.貝松,其實這兩種命題的結論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造就了一個成功的導演和一個優秀的演員。
雷諾童年生活比較悽苦,從小喪母,這就造了他一副鐵打的冰冷倔犟性格。1980年參加一部影片的演出時,他遇見了當時擔任該片助理導演的呂克.貝松。也此便開始了他們之間密切、友好的合作。二人一口氣合作了三部影片《最後決戰》、《地鐵》和《碧海青天》,年輕的貝松為了拍片四處奔走,而雷諾為了演好《地鐵》的鼓手,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學打手鼓。雷諾在他的每一部影片中總是呈現出最好的敬業精神,這為他以後取得國際上的聲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合作珠聯璧合,就像雷諾對貝松越來越信任一樣,貝松對雷諾的表演也越來越託底,1994年他為雷諾量身訂做了《殺手萊昂》一片,兩人的事業都達到了巔峯時期。雷諾憑藉此片開始了他的好萊塢電影生涯,也擠身世界級明星之列。
雷諾自身也明白,憑着自己的努力和表演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但是一切還必須感謝呂克.貝松給他的機會,他聲稱貝松是他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據不可靠消息稱,杜琪峯要開拍《殺手萊昂》續集,並鐵定由讓.雷諾主演,聽聞此信的第一個反應不是老杜怎麼讓雷諾在續集裏復活,而是覺得曾經呂克.貝松和讓.雷諾的黃金組合似乎不會再有人超越。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馬修.卡索維茨與文森特.卡塞爾
合作影片:《恨》(1995)、《血腥洪流》(2000)、《牛奶巧克力》(1993)
第18屆戛納電影節上,朝氣蓬勃的卡索維茨在三位主要演員的簇擁之下登上領獎台,捧走最佳導演的獎的時同,人們也看到了法國電影的希望。出身在演藝世家的文森特.卡塞爾銀幕處女作是《牛奶巧克力》。這是當時年僅26歲的卡塞爾與25歲的馬修.卡索維茨的首次合作,之後兩個年輕人一路聯手,合作了《恨》、《血腥洪流》,成為法國影壇上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丹尼.保爾與伊萬.邁克格雷格
合作影片:《淺墳》(1994)、《猜火車》(1996)、《標心者》(1997)
與絕大多數演員相同的是伊萬.邁克格雷格從小學習表演步入銀幕後,開始表演的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而與絕大多數演員不同的是,伊萬在初登舞台的第二年便遇上了一個懂得賞識他的導演,那就是丹尼.保爾。
其實早在邁克格雷格與保爾相遇的時候,兩人都不過是無名小卒,第一次合作的影片是1994年的《淺墳》。該片詭譎的黑色氛圍在影壇一致獲得好評,並得到了影藝學院肯定,也讓大家同時認識了這兩個人——丹尼.保爾與伊萬.邁克格雷格。1996年和1997年兩人接連拍了兩部片子《猜火車》和《標心者》。這三部片子不僅是導演丹尼.保爾目前為止最著名的三部,也是新鋭演員邁克格雷格所飾角色最精彩的三部,因此説他們二人互相攙扶着走入了成功的殿堂是一點兒也不為過的。
默契指數:9 成功率:90%
蒂姆.伯頓與約翰尼.德普
合作影片:《埃德.伍德》(1994)、《剪刀手愛德華》(1990)、《斷頭谷》(1999)、《殭屍新娘》(配音,2005)、《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2005)<<理髮師陶德>>(2008)<<愛麗絲漫遊奇境記>>(2009)
蒂姆.伯頓在好萊塢被視為裝神弄鬼的大師,他執導的影片一貫以陰霾似的魔幻氣氛制勝,因此在他的影片裏挑選角色就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1990年,當伯頓準備拍攝幻想式的寓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時候,究意由誰來飾演愛德華成了個大難題,因為這個角色是一個從機牀上製造出來的木偶,他既需要演員的臉形富於造型感,又要有一種翩翩少年的風情,甚至看上去還要鬼裏鬼氣的。最後,伯頓看中了約翰尼.德普。這是他們二人之間的第一次合作,當伯頓看到德普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此次影片的主角非他莫屬,他的雙眼中流露出的天真和他頹唐的氣質恰恰就是他在影片裏想要尋到的那種神情。於是乎,就像女巫有了一個稱心如意的掃帚,伯頓有了面色蒼白的小約翰尼之後顯得更加如魚得水,因此才有了這部既成功又賣座的《剪刀手愛德華》。伯頓欣賞德普的地方是:“他勇於嘗樂於接受挑戰,無論怎樣難演,造型怎樣難看,他都毫不介意。”以脾氣古怪,向來獨來獨往著稱的德普,向來都是一個我行我素的典範,他絕不讓自己妥協於好萊塢的商業主流,只挑選他鐘情的小成本製作、題材獨特的另類電影進行表演,而對於大公司的大製作他卻嗤之以鼻。伯頓則無論是鏡頭裏鏡頭外都是他最佳的選擇,德普曾三次被提名金球獎,其中兩次是伯頓執導的《剪刀手愛德華》和《艾德.伍德》。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95%
吳宇森與他的愛將
與周潤發合作的影片《英雄本色》(1986)、《英雄本色2》(1987)、《喋血雙雄》(1989)、《縱橫四海》(1991)、《辣手神探》(1992)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100%
與尼古拉斯.凱奇合作的影片《變臉》(1997)、《風語者》(2002);
默契指數:9 成功率:50%
與約翰.特拉沃爾塔合作的影片《斷箭》(1996)、《變臉》(1997);
默契指數:9 成功率:70%
與克里斯汀.史萊特合作的影片《斷箭》(1996)、《風語者》(2002)
默契指數:8 成功率:40%
吳宇森的世界裏,殺手像舞蹈家一樣悠揚而令人着迷,血腥和暴力也變得美不勝收,時不時的慢鏡頭總是纏纏綿綿的充斥着我們的視神經。他是個滿是幻想,滿是憂鬱的鋼鐵男人,在一部一部的電影中隱喻着他的幻夢。因此,他的一批手下愛將:周潤發以及後來的尼古拉斯.凱奇、約翰.特拉沃爾塔和克里斯汀.史萊特等人便成了圓夢最有力的代言人。
當天籟般的聖歌響起,會有無數受驚的白鴿伴隨着雨點兒般的子彈穿過鐘樓上方的天空;發哥嘴角帶着迷人而邪惡的微笑,吐掉齒間銜了許久的牙籤,用嘴叼起啤酒杯一飲而盡;凱奇的風衣下襬隨風飄動,他會蹲下身去幫他的倒黴兄弟繫上鞋帶,或是在裝完定時炸彈後在教堂大廳和唱詩班的姑娘們一起高唱“哈里路亞”; 特拉沃爾塔瀟灑地把煙蒂從手指中彈出,隨後就是一場驚天動地的爆炸……如果這世界上只剩下男人,吳宇森的電影世界仍然精彩;如果這個世界上只剩下一發子彈,那麼會用它轟掉自己的腦袋。
周星馳與吳孟達
合作影片:少林足球(2001)、喜劇之王(1999)、食神(1996)、百變星君(1995)、大話西遊之大聖娶妻(1994)、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1994)、九品芝麻官(1994)、濟公(1993)、破壞之王(1993)、武狀元蘇乞兒(1992)、審死官(1992)、鹿鼎記(1992)、神龍教(1992)、上海灘賭聖(1991)、整蠱專家(1991)、賭俠Ⅱ(1990)、賭聖(1990)、逃學威龍(1990)
御用演員 御用演員
20年前,誰也不會想到《射鵰英雄傳》裏的清兵乙會在若干年後成為香港票房神話及“無厘頭”電影的開山鼻祖;誰也不會想到那位簡長老後來會成為香港電影中最傑出的老頭兒,也成了這位開山鼻祖的護法長老。
話説周星馳吳孟達,他們二人的淵源還是比較深遠的。他倆都是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藝員,均畢業於香港藝員培訓班,而且吳孟達還是周星馳的學長。兩人所住的宿舍也都是面對面的,閒來無聊星星和達達就常在一起喝茶、聊天,共同切磋技藝。1989年他們被導演看中在《他來自江湖》,雖然吳孟達周星馳只大了九歲,他們卻在劇中飾一對父子,也是從那時開始,二人的合作如決堤之洪,一發而不可收。
一個古怪精靈、語出驚人,一個唯唯諾諾、窩囊透頂,兩個人強烈的對比,讓看慣了銀幕上風花雪月的我們大開眼界。用周星馳的話來説,他特欣賞吳孟達做事認真的態度。所以兩人一少一老,一唱一和,一逗一棒才會在1989年在《他來自江湖》裏第一次合作以來的十幾年裏一直合作下去。尤其是當星爺執導以來,他對達達更是難以割捨,在幾乎每部周星馳的影片裏都能找到吳孟達“天下第一衰”的身影,成為星爺的“第二當家的”。
默契指數:100 成功率:95%
元奎與李連杰
合作影片:《方世玉》(1993)、《方世玉續集》(1993)、《新少林五祖》(1994)、《給爸爸的信》(1995)、《中南海保鏢》(1994)
元奎李連杰都是我們的驕傲,驕傲於他們都在國際影壇打出了屬自己的一片天下,並一路牽手。早在阿杰尚在香港發展演藝的時候,他們二人就已是一組鐵桿搭檔,元奎的武打設計不與類同,他的風格較程小東寫實,比袁和平要“飄”一些,和李連杰一起形成左右手,打出了一組漂亮的組合拳,先後合作了《方世玉》、《新少林五組》、《給爸爸的信》、《中南海保鏢》等等。而李連杰能在好萊塢有自己的一身之地,元奎的相佐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出演《救世主》的時候,阿杰就欽點元奎為動作指導,並説他和元奎合作能擦出火花,也許只有拉來奎大哥他才安得下心來。
默契指數:9 成功率:90%
杜琪峯與劉青雲
合作影片:《阿呆拜壽》(1995)、《十萬火急》(1996)、《32度》(1996)、《暗花》(1997)、《非常突然》(1998)、《真心英雄》(1998)、《再見阿郎》(1999)、《槍火》(1999)、《暗戰》(1999)、《一個字頭的誕生》(1997)、《暗戰2》(2002)、《我左眼見到鬼》(2002)
劉青雲留給大家的印象永遠是黑色的,黝黑的皮膚,濃密的眉毛,固執的眼神,厚厚的嘴唇,當杜琪峯需要他微笑的時候,他也可以咧開嘴真誠的像個孩子,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總是被他眼裏的陰霾覆蓋。他與杜琪峯一直是極親密的拍片夥伴,老杜每年都替劉青雲量身訂造戲路與劇本,讓劉青雲幾乎年年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暗花》中和梁朝偉對峙的狠毒與陰冷,《目露兇光》裏讓人壓抑的暴戾和詭異,《阿呆拜壽》那個時而呆呆傻傻時而風流倜儻的闊少,劉青雲象一塊堅硬而粗糙的石頭,沉默的甚至有些木訥,偏執的時候尖鋭而不可調節,從第一次合作的《阿呆拜壽》開始,劉青雲便成了杜琪峯電影裏的標誌,就像梁朝偉對於王家衞、周潤發對於吳宇森一樣。劉青雲常把忠奸難辨的角色納入杜氏個人創作的原型之中,往往藉着對比把角色的正、邪性格同時在一部影片裏展現出來,這也許是杜琪峯最為欣賞他的地方。杜琪峯曾公開説,劉青雲是香港演技最佳的男演員。而劉青雲也感嘆到:“我真正的大哥是杜琪峯,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劉青雲。”
默契指數:9 成功率:90%
馮小剛與葛優
馮小剛與葛優 馮小剛與葛優
合作影片:《大撒把》(1992)、《甲方乙方》(1998)、《不見不散》(1999)、《沒完沒了》(2000)、《大腕》(2002)、鐵打的賀歲片,流水的女演員,不變的是葛優那張依然燦爛的笑臉。還用多説些什麼?葛優對於我們來説,已經不單單是演員二字可以形容了的。他似乎早已成了一種標誌,那種冷色調的幽默,那半裸或是全裸的光頭,還有那股子把你逗得大笑他卻仍然以一副痴態狀回敬你的表情。他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奇蹟,他的奇蹟因為和馮小剛的聯手而變成了精彩。馮小剛這樣評價他:“葛優是中國賀歲電影的頂樑柱,而且,我們可以説,是葛優把中國的觀眾又重新請回了電影院,並且重新喜歡上了電影。”
尤其是近年來,二人合作的賀歲片似乎成了老百姓的年夜飯,缺了就覺得不像是過年,從《甲方乙方》,到《不見不散》,到《沒完沒了》,再到《大腕》,我們在馮小剛和葛優身上投入了太多慣性的期待,似乎只要是二人聯手片子就一定會精彩,而葛優那張不尷不尬的臉就是招徠觀眾的活字招牌,有了這張活字招牌,馮小剛怎麼玩心裏都有底。2003年,馮小剛終於再次給我們交了張白卷,但是2004年我們仍然期待,因為這兩人還值得我們期待。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99%
陳凱歌與張國榮
合作影片:《霸王別姬》(1993)、《風月》(1996)
話説陳凱歌在拍《霸王別姬》的時候對程蝶衣一角由誰來飾演一直舉棋不定,因為這是一個比較難以拿捏的角色,他需要一個有着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並重的男演員。一天,陳凱歌歌收到一份香港友人寄來的雜誌號外,雜導的封面是一張張國榮在京劇《奇雙會》中反串旦角的劇照,旁邊有符有一行字:“陳凱歌,你不會迷醉吧。”陳凱歌看一這張照片確實有些心動,開始與身在香港的張國榮聯繫,見面,最終敲定蝶衣一角非張國榮莫屬。其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霸王別姬》可以説是目前為止陳凱歌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尤其是張國榮抑揚頓銼的那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看來張國榮真的做到了戲裏戲外都是人生,而能在銀幕前把反串的角色演繹得如此通透的中國男演員中,大概只有兩個人能做到,尊龍算一個,張國榮算一個。難怪陳凱歌在第一次迎上張國榮的的目光時心裏會咯噔一下,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呢。自《霸王別姬》後,二人又合作了《風月》,張國榮這位花一樣的男子曾一度成為陳凱歌的御用演員,就像陳導對榮哥的演技特別賞識一樣,榮哥對陳導亦是欽佩有嘉,他欣賞陳凱歌身上的那股子霸氣。
張國榮:“現在的導演都不會輕易放過我。為什麼?因為陳凱歌説我是一個偉大的演員。” ;“你跟陳凱歌拍電影,除了死不能,其它你都要作好準備。”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讓.考克多與讓.馬雷
合作影片:《雙頭鷹》(1947)、《美女與野獸》(1947)、《奧菲士》(1950)、《在暴風雨中》(1948)、《奧菲士的新約》(1960)
讓.考克多可謂世界電影史上最前衞的先鋒藝術家之一,除司職導演之外,他還是詩人,小説家,畫家,劇作家,演員及裝置藝術家。自10歲開始寫作,16歲出版詩集,拍攝的12部作品均充滿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色彩。
讓.馬雷在遇到考克多之前不過是個貨真價實的混混,高中退學後找不到工作,整日地滿大街閒逛。一次偶然聽朋友説有個老頭兒的講座很值得一聽,他便欣然前往,結果便認識了改變他一生的讓.考克多。
上天給了馬雷一張漂亮的臉,卻也給了他太多不幸,考克多欣賞馬雷的自身條件及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放蕩不羈的個性,遂親手把他帶入演藝圈。隨着兩人的初歡——《雙頭鷹》和《美女與野獸》的成功推出,馬雷也嚐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此後,馬雷幾乎出現在考克多的每一部作品當中,成為他名副其實的“欽點御用演員”。
如果想要把他們二人的關係説得再通透一些,那麼就一定要交待這樣一個事實:讓.考克多是位不折不扣的同性戀者,而二人非同尋常的關係也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而對於馬雷而言,他對考克多隻是一種虔誠的崇尚與尊敬,他曾這樣對世人説:“考克多是我的父親,亦是我的兄弟;是我的導師,亦是我的朋友。他是我的一切,我的愛。很多人説我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他,我要告訴你們這是錯的,我的成功完全是因為他。”
默契指數:10 成功率:75%
英格瑪.伯格曼與馬克思.馮.賽多
合作影片:《第七封印》(1958)、《野草莓》(1957)、《處女泉》(1960)、《冬之光》(1963)、《狼的時刻》(1968)、《恥辱》(1968)、《面孔》(1958) 、《觸覺》 (1971) 、《生命的邊緣》 (1959) 、《穿過黑暗的玻璃》(1961)
一代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在37歲的時候開始執導影片,僅用了短短几年的時間便成為瑞典最著名的導演,同時,也深受法國及全世界電影人的注目。1955年,這位影業初成的名導又慧眼獨到地挖掘了一顆新星,那就是馬克斯.馮.賽多。賽多也是個瑞典人,在戲劇學院畢業以後,一直表演舞台劇。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賽多在台上不經意的舉手投足全被台下的伯格曼看在眼裏,他非常賞識賽多的表演才華。於是以一部舞台劇《朱門巧婦》拉開了二人合作的序幕,並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賽多絕對稱得上是伯格曼貨真價實的御用演員,他們在一起合作了十多部影片,其實中不乏像《第七封印》、《野草莓》、《處女泉》、《冬之光》等驚世佳作。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與英格麗.褒曼合作的影片:《愛德華大夫》(1945)、《美人計》(1946)、《歷劫佳人》(1949)
默契指數:9 成功率:70%
與格雷絲.凱麗合作的影片:《電話情殺案》(1954)、《後窗》(1954)、《捉賊計》(1955)
默契指數:9 成功率:70%
與加里.格蘭特合作的影片:《西北偏北》(1959)、 《美人計》 (1946)
《深閨疑雲》 (1941) 、《捉賊計》(1955)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與詹姆斯.斯圖爾特合作的影片:《知道太多事情的人》 (1956)
《後窗》(1954) 、《奪魂索》 (1948) 、《眩暈》 (1958)
默契指數:9 成功率:80%
希區柯克曾這樣評價碧姬.芭鐸:“她就像一隻被端上聖誕晚宴的火雞,光光的,黃黃的,肉肉的。”眾所周知,希區柯克經常在大眾面前明確地表示他不喜歡那些“以胴體招徠觀眾”的性感明星。老頭子最欣賞金髮碧眼、風度優雅、矜持的“冷”美人,比如英格麗.褒曼和格雷絲.凱麗
褒曼可謂希氏最心儀的一位女演員,他們一起合作過三部片子:《愛德華大夫》、《美人計》和《歷劫佳人》。遺憾的是在第三部影片合作之後,褒曼着了愛情的道,拋夫棄子漂洋過海投向了羅西里尼的懷抱。褒曼的這場聞名影史的情變讓整個世界為之譁然,希區柯克更是出離憤怒,更把這看成是褒曼對他的背叛。
褒曼之後希區柯克影片的主角一直飄乎不定,這樣的狀態大約繼續了五年,1954年,他終於遇到了格雷絲.凱麗。如果説褒曼希區柯克最心儀的女演員,那麼凱麗就是老頭子評價最高的一個。對於希區柯克而言,這兩位美女愛將給他的重要性是一致的,給他的殺傷力也是一致的。繼《電話情殺案》的首次合作之後,他又邀請凱麗接連主演了《後窗》和《捉賊計》,遺憾的是,他們的合作次數也是三。希區柯克曾經這樣説凱麗,她是一個美得讓人心驚的女子,但卻同時讓人不敢靠近,這就跟他所拍的電影一樣,即在劇情方面吸引觀眾,又設之以懸念保持距離。就在希區柯克認為他的電影離不開凱麗的時候,凱麗卻在戛納電影節上遇見了自己的白馬王子,並最終戴上了摩納哥王妃的后冠。
雖然在此之後,希氏也先後使用中過像維拉.麥爾斯,蒂比.赫德倫這樣的演員,但他們之間始終沒有以前的那種默契,也許是因為她們無法忍受希氏越發暴躁的脾氣和越發苛刻的工作方式,也許是前兩位美女的身形在希區柯克的腦海裏揮之不去,現在我們回首希區柯克的片子,四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末,即他與褒曼凱麗合作的那段時期的確是他的黃金時代。當然,在這十幾年中,加里.格蘭特與詹姆斯.斯圖爾特這兩位奧斯卡影帝的鼎立加盟也是成功的關鍵。
回顧世界影史,大凡大師或名導都有個把個“欽點御用演員”,這就像可口的飯菜還想多來兩口,順手的傢伙下次還會再使一樣順理成章。類似的搭檔組合不勝枚舉。費德里克.費里尼與馬爾切洛.馬斯特洛亞尼;安東尼奧尼.米開朗基羅與莫尼卡.維蒂;胡金銓胡楓;大衞.林奇與凱爾.麥克拉蘭;史蒂文.索德伯格與喬治.克魯尼;約翰.卡朋特與科特.拉塞爾;成龍的“成家班”;周星馳的“周家班”等等等等。而那位喜歡創新出奇的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始終執着與他的幾位醜星們合作,也早已傳為一段佳話。
參考資料
  • 1.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