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得江山助

鎖定
得江山助,是漢語詞彙,讀音:dé jiāng shān zhù,意思為得到江河山川的幫助才能寫出好的詩文。比喻好的詩文是不能脱離現實的。
中文名
得江山助
拼    音
dé jiāng shān zhù
出    處
《新唐書·張説傳》
發    音
dé jiāng shān zhù
釋    義
比喻好的詩文是不能脱離現實的

目錄

得江山助釋義

得到江河山川的幫助才能寫出好的詩文。比喻好的詩文是不能脱離現實的。 [2] 

得江山助出處

《新唐書·張説傳》:“既謫嶽州,而詩亦悽婉,人謂得江山助雲。” [3] 

得江山助成語故事

《新唐書·張説傳》載:張善於寫文章,尤長於碑誌,既謫官嶽州,詩多悽婉,較前為進,人謂“得江山助”。
張説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史學家,也是開元盛世前期的一代文宗。得江山助這個成語,就出自人們對其詩文的讚語。
張説是洛陽人,生於公元667年,字道濟,又字説之。青少年時期的張説聰穎異常,又勤奮讀書,才華十分出眾。載初元年(公元689年),臨朝執政的武則天在科舉中開設詞標文苑科(又名學綜古今科),招賢納士,張説年僅弱冠,應試對策竟得了第一名,被授太子教書職務,從此步入仕途。隨後,他累官至鳳閣舍人,在中書省這一中央行政部門負責起草詔令,參與機密,權力日重。
武則天改唐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后,張説在神都洛陽仍身居要職。長安三年(公元703年),直言敢諫的宰相魏元忠被來俊臣、張昌宗等誣陷謀逆,張説因不願做偽證而違背聖意,被流放到嶺南欽州。中宗李顯即位後,張説被召回朝廷,先後任兵部員外郎、工部侍郎等職。到睿宗李旦時期,張説更加得到重用,相繼任太子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登上了宰相之位,他還力勸睿宗讓太子李隆基監國。後來,李隆基登上皇位成為唐玄宗,以定策清內難有功,任張説為中書令(在唐代,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同為中央行政總彙,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核,經皇帝御批,然後交尚書省執行,中書令為中書省長官),並封其為燕國公。後來,他還出任相州等地刺史,為唐朝北部邊境的安定立下汗馬功勞。公元730年張説去世,被諡“文貞”。
張説一生崇文重道,擅長文辭,當時朝廷的眾多制誥著作都出自其手,並多次受詔纂修國史典籍。開元年間,張説因和另一名相姚崇政見不同,曾一度被貶,出任嶽州(今湖南嶽陽)刺史。在這裏,他飽覽大好江山,貼近黎民百姓,創作的詩文不求華麗,只重風骨,感情真摯,精妙奇美,在剛健中流露出悽婉之情,遠勝他以前的作品。這些詩文流傳到洛陽等地,人們驚奇不已,認為他能寫出這樣的詩文,是因為得到了江山的幫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