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得心集醫案

(清代謝映廬所著中醫典籍)

鎖定
《得心集醫案》,醫案著作,6卷。清代謝映廬著,刊於咸豐十一年(1861)。本書內容豐富,涉獵廣泛,凡21門。卷一至四以外感、內傷雜證為主,載傷寒、中風、頭痛、虛寒諸證醫案。卷5為婦人專篇,專述產後證候,介紹產後便閉、腹痛、發狂等病證醫案。卷6前為幼兒痙厥醫案,後為霍亂、消渴等雜證醫案。書末附有與門人問答、述治、書信15篇,及其子甘澍(杏園)所作《一得集》。謝氏學識淵博,臨證經驗豐富,能博採眾長,對傷寒、痿證、痰飲、淋濁、產後的認識頗具獨到之處,闡發醫理,淋漓盡致。
書名(異名)
《得心集醫案》
作    者
謝映廬(星煥)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得心集醫案成書背景

謝氏學識淵博,臨證經驗豐富,此醫案仿《寓意草》體例,先議病,後遣藥。

得心集醫案流傳版本

現存清咸豐十一年(1861)歸學山房藏版刊本、光緒二十五年(1899)佛山鎮天寶樓刻本,並見於《珍本醫書集成》。

得心集醫案作者簡介

謝星煥,字映廬,江西南城人,清代醫家。祖、父皆業醫,承家業。學宗李東垣、喻嘉言,施治數十年,頗富經驗。如於痿躄拘攣,認為肺焦固易產生,而濕熱不攘亦易致之;至於筋急拘攣之形雖與痿躄弛長稍異,而筋受熱傷則一,故於痿躄拘攣症悉從陽勝陰傷、燥氣焚金、熱盛筋急之旨治之。又如痰飲之辨,力排以懸飲、支飲、溢飲為端緒之説,以為不若以內飲、外飲為綱紀,外飲者可湧吐,內飲者可攻滌,頗發前人之未發。子甘澍(字杏園)繼其業,著有《醫學集要》,並輯成其父驗案《得心集醫案》六卷。

得心集醫案書評、序言

姜序
映廬謝先生父執也,實餘心交。憶自先君棄世,先生憫餘貧,重餘守,每當燕坐傾談,必出佳釀相餉,酒酣耳熱,肝膽相示,先生常以箸擊案呼曰:讀書能如吾子,吾友有子矣。由今思之,謦咳如新,何世易滄桑,風流雲散,先生遂不可復見。然不得見先生,得見先生著述如見先生也。先生自幼讀祖父書,以醫道濟世,閲歷近五十餘年,所治驗各症,存案不下千餘條,題曰《得心集》。得乎心,斯應乎手,固先生本意也。近歲疊遭播遷,案多遺失,諸嗣君亟為纂集,而囑勘定於餘。餘受而讀之,益知先生醫學,俎豆《內經》,鼓吹仲景,襟帶李劉,爐冶喻薛,幾於有書皆我,無古非今,以餘淺識,獨不慮買櫝還珠,佛頭着糞耶?雖然,精於理者意境畢呈,達於道者智愚共喻,夫以先生之醫,匠心獨運,故其案妙手寫生,洞然秩然,需於餘者無多。顧曩者先生不鄙不才,嘗授筆硯序家乘記祭產碑傳題贊,出予一手,今先生歿,而於是集垂成,作袖手觀,無以對先生,更何以謝諸嗣君?況杏園所編,動中肯綮,法律謹嚴,予惟贊成之耳。烏乎辭,於是夜以繼日,孜孜評點,以冀其成,亦既成矣,杏園又能出己所著一得集,附於後,予甚樂之。因即以先生當日稱予者,轉為先生頌曰:謝公有子矣。惜也予則守如故,貧亦如故,無可慰先君於九京者。遂無可慰先生,而先生乃以嗣君力,得成遺集,予亦幸共肩斯任,則即此報父執印心交也,奚而不可!是為序。
咸豐辛酉仲冬上澣世愚侄金溪姜演謹撰並書
趙序
醫之道玄矣哉,自神農氏嘗百草以興斯道,後之宗岐黃者千百家,而得其傳以不朽者蓋數十人,醫學之難,自古然矣。顧近代聰明之士,苟心通其意,每得其不傳之緒,出所學以活人,且有非古成法所能拘者。世固時有其人,而醫學之傳,亦時賴其人以不絕於世。善夫明喻子嘉言之自名其書,有曰《寓意草》者,蓋亦本乎醫吉意之説也,喻子真善言醫者矣。我盱南映廬謝先生,少業儒以貧,故棄學肆力於醫,遂通其術。其治病無常法,方投輒應,暇時則又取所治之已效於世者,具書於冊,名曰《得心集》,先生之心蓋欲以醫一時者醫天下後世矣,今夫學問之道公天下者也。而世之一二善詩能文之士,往往私其所學,家有傳書,非其子弟不得觀焉。降而至於方技術數者流,苟能神明其法,終將秘之不以授人,而先生獨以活人之具為人言之,且著為成書以示天下,視世之私其子弟秘不示人者,相去何遠也。先生季子杏園能讀父書,克世其業,懼先生之書泯滅不傳,亟為別類分門,授諸梓人,杏園可謂善繼先人之志,而克述其事者矣。書成囑序於予,予惟世之覽是編者,得先生以意醫人之法,推而廣之,知醫之不盡可以成法拘也,則讀先生之《得心集》,即以為明喻子之《寓意草》也可。
金溪世愚侄趙承恩謹撰
黃序
人生悲歡離合,如夢幻泡影,無從端倪,亦莫能超脱,顧當其時不覺也。由後追思,則感慨系之,甚且涕泣隨之。餘年四十後,疊遭大故,又值東南寇起,親朋徂謝過半,屈指人琴,渺若山河。惟於後嗣繼述,得瞻手澤,遂不啻謦咳親聆,顏色相對,此餘讀《得心集醫案》,所為往復噓欷於映廬謝先生不置也。先生幹餘為世交,以精幹醫,餘家老幼男婦,無弗樂就其診,而於餘姊與婦,尤有起死回生之恩,蓋至是而交情益深矣。竊嘗計之,自餘髫齡以至既壯,二十餘年中,餘年鼎盛,而先生年未老,彼此家世更恬熙康樂,其間離合久暫,視為泛常,無容悲歡者。迨庚戌春,先君棄養,先生與汪偉堂世丈來吊,憫餘孤苦,潸然出涕,則悲之矣。後二年餘歸自武寧,晉謁先生,先生久病初起,蕭蕭白髮,步履蹣跚,餘知為老景也,亦隱悲之。又四年,餘至自粵東為先慈介壽,先生飲餘家,旋招餘飲,寓室平安聚晤,則又歡甚。越歲兵陷郡城,餘隨李觀察次青先生入大營奔走局務,先生朝夕惴惴,懼餘為其害。是冬兵復張,餘奔信州,先生亦避匿盱南,故里居半載,有客自故鄉來河鎮者,傳言先生以憂憤病卒,餘為大慟,悲莫能已。其時地棘天荊,只雞斗酒,無從致奠。幸再歲而全省肅清,餘以秋試報罷,歸省先慈,雖不得見先生而與先生哲嗣杏園日夕燕聚,於是悲歡交集矣。今年秋餘方司鐸高安,逆氛又大至吾邑,先慈見背,先姊先內,同時殉孝,家人相繼亡者三口,餘匍匐歸裏,勉營窀穸,苫塊之次,念先生如在,當不知如何悲餘也。未幾,杏園出先生醫案相示,餘心如眢井,不能匡贊一字,惟追念曩者先君病越月,茲先慈病四越月,均蒙先生暨杏園診視,而餘瞀亂俱未能壹志信從,致有今日。捧讀遺案,夜闌感泣不能成聲,蓋繼悲而痛且為之恨,此餘與先生數十載離合悲歡歷歷可數者,夢幻耶,泡影耶?俱不得而知也。至先生是集審症之確,處方之良,與夫杏園編集校仇之妥,善觀者知之,諸序詳之,無待餘言。
咸豐辛酉十月既望世愚侄金溪黃春魁補之謹序並書
李序
呂東萊先生曰:不憂算之不多,而徒憂敵之難勝,天下之庸將也;不憂術之未精,而徒憂病之難治,天下之庸醫也。醫之道難言矣哉。夫醫有醫於未病,有醫於將病,有醫於已病,又或視有病若無病,見不病而實病,病之端多,即醫之道大,醫誠難言矣哉。得斯旨者,其謝映廬先生乎。先生少穎慧,嗜讀書,士林每樂與之遊。旋以境窘,棄舉子業而就醫,醫於謝氏,固世精其業者也。先生既能自力其學,而又得先世心法之傳,於是教人節飲食,慎寒暑,戒嗜慾,此則醫人之病於未然。亢陽者抑之,純陰者化之,陰陽駁雜者調之,此則醫人之病於將然。辨症之表裏虛實,審脈之浮沉遲數,且證以色之生旺休衰,而後擬方奏效,此則醫人之病於已然。又或譫語顛狂,趨炎赴冷,人多倉皇失措,先生獨聲色不驚,應手而立愈。又神光外鑠,堅匿膏肓,人每翫忽輕之,先生獨深思竭慮,多方乃痊,此則醫夫病如不病,不病而病之病。噫,先生之醫,其良矣哉。若夫望五色,聽五聲,辨五行,度五候,因以定五氣所由病,五病所由發,五邪所由亂,五勞所由傷,由是而調其五臟,順其五氣,固其五精,和其五味,此又先生數十年中精心苦志,濟人之準繩也。夫至病必窮源,症必對方,以故疾無弗瘳,藥無弗效,亦如兵家之戰必克,攻必勝,此邑侯所以有妙手仁心之贈,而先生所以有得心應手之篇也。噫,先生之醫,誠良矣哉。先生哲嗣杏園克承父志,醫人亦多奇效,家學淵源,後先輝映,匯其先人手澤輯而成書,並附己所見效數十則於後,亦繼志述事之意也。梓成而問序於餘,餘素不文,且不知醫,以日與杏園遊,誼不獲辭,因即杏園平日所述先生之薪傳獨得者,撮其大要,而著之於篇。
咸豐十一年歲辛酉孟冬月上浣南州雲巖李霖謹撰並書
王序一
古之不朽者三:太上貴德,次立功,次立言。醫之為道大,其濟人也普,以雲功德無涯涘矣。而非立言以闡發之,後之人又烏能測其端倪,取法而推行之也?然則立言,烏容已哉,此先生之案所由立與。先生姓謝氏,映廬其別字也。予於甲寅秋一獲見之,狀貌清癯,有然出世之概,知必有所得於中,而非冒為孤高所能假託。予心儀久之,今得與哲嗣杏園交,因得讀先生《得心集》,夫既有得於心,則表裏精粗,無所不至,是化裁通變,因心作則,方不外乎古人,實不囿於古人。先生以數十年精力,本先人信心之端,參古賢啓心之秘,原始要終,徹上徹下,而始有此得心之候。夫豈偶有一得,即自視為神明,矜為創穫,以欺世盜名者所得而擬耶!然則先生功德豈有涯涘哉?先生季子杏園以聰明之士,學先生之學,心先生之心,取精用宏,無微不入,當世知名士皆樂就之,即名公鉅卿如節相曾滌生先生,亦延之為座上賓。殆以良相良醫皆有調燮陰陽之寄,故有相契於微者乎。昔漢丞相丙吉郊行見民鬥不問,見牛喘輒問,懼陰陽之乖舛,燮理之失宜也。先生橋梓,可謂先得丞相之心矣。故精益求精,而效無不著,案亦於是乎始立,猶憶贈黃靜夫先生句雲:救時濟世具深心,天有罅漏公能補。予將以之移贈先生,即以之移贈杏園,深識者當不以餘言為河漢也。是為序。
咸豐辛酉仲冬月穀旦金溪小麓弟王敬遵拜撰
王序二
理莫難究於陰陽,即莫難通於醫理,非知不能明,非仁不能任,非勇不能決。映廬謝先生,於斯道,餘雖不敢知曰已臻夫知仁勇之神品,然而明矣任矣決矣。蓋嘗觀其治病,陰陽虛實,辨之最悉而微,明也。扶正祛邪,或攻堅破結,不肯稍從因循,任也。審症必確,處方無疑,決也。三善備而先生之醫著,先生之案,如山之立,蓋惟得之心也,乃應乎手,《得心集》豈空言無補可同語哉。夫燮理陰陽,宰相事也。順陰陽氣化之流行,以愈六淫七情之疾,醫之良也。先生平昔談論,恆不離夫陰陽之理,故其醫竟符夫宰相燮理之妙,即以知仁勇歸之,誰曰不宜!是為序。
咸豐辛酉十月既望東鄉舜臣王禹緒頓首拜撰並書

得心集醫案章節目錄

卷一
傷寒門
一得集附
中風門
一得集附
頭痛門
一得集附
卷二
虛寒門
一得集附
內傷門
痿證門
一得集附
癇厥門
一得集附
卷三
便閉門(二便不通)
癃閉門(小便不通)
吐瀉門(下痢紅白症附)
痢疾附
一得集附
風火門
痰飲門
瘧症門
腫脹門
一得集附
卷四
衝逆門(噎膈嘔呃氣急衝咽)
述治
一得集附
諸痛門(手足肩臂肘膝腰脅心腹)
一得集附
淋濁門
雜症門
卷五
產後門
一得集附
卷六
痙厥門
霍亂門(消渴哮喘目盲啼哭附)
一得集附

得心集醫案內容簡介

本書凡六卷,二十一門,別類分門,另有答問、書信等十五篇,四陽圖説一篇,並附己作《一得集》十八篇,各附於有關門下。卷一至卷四涉及外感、內傷、雜病醫案約一百三十八案;卷五為產後門,記有產後諸證醫案一十四則,崩漏二則;卷六為幼科,記有痙厥醫案十一則,霍亂三十二則。每案病因、病機、辨證、立方均有詳細論述,尤對傷寒、中風、癃閉、衝逆、淋濁、產後、幼科驚風等病證不乏獨特之見。如癃閉因木氣抑鬱斂束所致者,認為當遂其條達;瘡毒兼有中風之證,為血虧津涸、陰陽兩竭之候,主張從大補氣血診治;氣鬱痰凝、陰虛陽亢之衝逆證,擇用清胃和中一法,皆頗具隻眼。
[1-3] 
參考資料
  • 1.    餘瀛鰲 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2.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
  • 3.    裘沛然.《中國醫籍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