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驤

(清末台灣抗日義軍將領)

鎖定
徐驤(1858—1895),字雲賢,台灣苗栗人,祖籍廣東蕉嶺 [1] 
早年務農,習武藝、中過秀才。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運: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後,在家鄉組織抗日義軍,被推為首領。6月中旬日本佔領軍進攻新竹時,率援軍馳救,斃日軍六佐櫻並。新竹被佔後,率義軍分三路反攻,親任攻城先鋒,未果。在新竹外竹林中與日軍周旋兩個月後南撤六甲溪,與實他義軍會合,阻止日軍前進。8月會同劉永福黑旗軍一部在大甲溪伏擊日軍,斃敵甚多。繼又據守台中西南的彰化城。在城外八卦山與日軍激戰兩晝夜,擊斃日軍少將山根信成。10月退守嘉義城,與守將王德標所部並肩作戰,致日本精鋭、近衞師團中將師團長北白川觸久親王重傷斃命。嘉義失陷後,率高山族、漢族同胞在台南曾文溪與日軍決一死戰,捐軀疆場。 [6] 
本    名
徐驤
別    名
家名來昭,又稱徐昂
雲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台灣苗栗
出生日期
1858年
逝世日期
1895年
國    籍
中國
祖    籍
廣東蕉嶺 [1] 

徐驤人物生平

徐驤(1858—1895),字雲賢,台灣苗栗人,祖籍廣東(粵籍,客家人),秀才出身,清末台灣抗日義軍將領。徐驤家世以農耕為業,但他素有大志,“耕而兼讀,耕讀之餘,更以餘力習武技”。徐驤勤奮耐勞,並善於團結羣眾,常資助貧苦鄉民,深得當地農民的信賴。
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割讓了台灣和附屬島嶼。當台北失陷、日軍繼續南犯時,徐驤向鄉民號召説:“吾台,吾民父母之鄉也。吾民之田廬在於是,子孫在於是,祖宗丘墓在於是。台亡,吾民將安歸乎?諸公皆健者,義薄秋雲,氣吞百川,際此生死存亡之交,何興乎來,執梃以為劉(永福)公助。庶幾人自為戰,家自為守,成則建造新邦,熠耀千古,敗則舉吾民之骨血與全台俱盡焉!是亦亡國之榮也。”鄉民感奮,紛紛響應,皆“握拳自擊其掌”,表示願投效義軍,跟隨徐驤,戰死在所不辭。於是,各鄉分別精選壯丁,組織隊伍,與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配合作戰,狠狠打擊日寇。
1895年6月底,日軍攻陷新竹。7月,徐驤與台灣諸義軍統領商議共同恢復新竹城。10日,諸義軍集中在新竹城周圍,徐驤親率精鋭由北路進攻,襲擊敵軍側翼,不幸這次軍事行動因奸徒告密而失敗。徐驤隨機應變,避開敵人的重兵追擊,隱蔽到茂密竹林裏。敵人不諳地形,不敢貿然闖進竹林,只在外面亂闖。堅持到傍晚時分,敵人疲憊不堪,徐驤乘機出擊,首尾夾攻敵人,使敵軍措手不及。在敵人慌亂中,義軍從容衝出重圍。此後,徐驤領導義軍在新竹周圍不斷襲擊入侵日軍,使敵人膽戰心驚。日人所著《台灣統治志》曾不得不承認台灣抗日軍民的“頑強”和“勇猛”。
1895年8月初,日軍為奪取尖筆峯,集結了兩個加強聯隊,分兩路向台灣義軍進攻。徐驤所部僅500餘人,負責在枕頭山抗敵。9日,敵軍再出動3個聯隊,加上戰艦3艘,水陸兩路向尖筆峯攻擊,徐驤等義軍將領率領民團進行了艱苦的搏鬥。他們利用熟悉的地理形勢,抄襲敵人後方,大量消滅日軍有生力量,俘虜敵官兵多人。但終因敵眾我寡,未能取得全勝,最後不得不轉移陣地,尖筆峯終於落入敵手。
8月21日,日軍繼續南下進攻大甲溪。大甲溪是台中地區門户,據有天險,敵人若不得大甲溪,就不能進犯台中,而台中又背山面海,居中馭外,可以控制全台。因此大甲溪的得失,在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為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徐驤在戰前向義軍諸統帥獻計:“我軍兵弱,又無大炮,不利正面交鋒,只能利用大甲溪支流縱橫有利形勢,廣設伏兵,誘敵深入後突然伏擊,必能制勝。”這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當日軍渡過溪水一半時,徐驤率領民團從隱伏處齊聲吶喊,把敵軍橫截兩段。然後義士們勇猛衝殺,使敵軍一時大亂,紛紛落水,屍體重疊,以致溪水不流。大甲溪一役使敵軍傷亡慘重。同月25日,日軍另一支部隊在大甲溪附近,又一次遭到徐驤義軍同樣的伏擊。日軍且戰且退,死傷殆盡。徐驤民軍與日軍在大甲溪一帶相持近一月,最後因漢奸土匪等民族敗類做敵人的內應,才淪於敵人手中。
大甲溪失守後,日軍轉向彰化進攻。徐驤義軍在劉永福的統一指揮下,與黑旗軍相配合,從山上向進犯的敵軍凌空攻擊。山上矢石紛紛地如雨下落,危石訇然從半空壓頂,使敵寇死傷無數。徐驤義軍又乘夜襲擊敵營,日軍更是自相驚擾,互相踐踏,死傷大半。後日本侵略者又重操故伎,收買漢奸土匪武裝匍匐至山頂,偷襲義軍,才使徐驤所部受到重大損失,日軍因而攻下彰化縣城。
10月底,日軍向台南地區進攻。徐驤和劉永福堅守嘉義西南的曾文溪。曾文溪距台南府城僅20公里,形勢十分重要。徐驤率義軍和高山族同胞共約700餘人,在溪尾莊迎敵。他知道戰鬥的艱難和形勢的危急,下定決心破釜沉舟與敵人決一死戰。敵軍集中了強大兵力,馬步並進,炮火齊發。義軍方面一無炮火,二無馬隊,但士氣昂揚,人自為戰,在血泊中猛烈砍殺敵人。但終因力量懸殊,義軍傷亡重大。徐驤在戰鬥中為炮火所傷,壯烈殉國。臨死前,他仍大聲呼喊道:“中華、中華,我所至愛。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充分表現了這位台灣抗日英雄的一片愛國熱忱。曾文溪陷落後不久,台南也為日軍所佔。 [4] 

徐驤主要事蹟

清光緒二十一(1895)年4月17日,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台灣人民表示:“桑梓之地,義與存亡”。決心與日本侵略者決一死戰,“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台灣軍民為了保衞國土和家園,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割台鬥爭。
抗日名將劉永福高舉義旗、抗日,不到十日,投軍效命的已有萬餘人,劉永福乘勢把防務嚴密部署,將民團編成二十營。選定台民中著名勇士徐驤與林義成統轄,徐驤最勇敢,生得矮小精悍,善力過人,勇武高強,跳山入澗如履平地。不論生番和土人,都很怕他。6月在新竹境內伏擊,殲滅日軍百餘人。林義成,福州人,先祖落籍嘉義,魁偉健壯,有一身武藝,智勇超羣。還有劉通華(後背叛投敵)是朱一桂的部將,劉國荃的子孫,在當地有些勢力;和徐、林、常在一起,台灣人稱做“台南三虎”。不過劉生得獐頭鼠目,心計很深,遠不如徐、林的豪俠。編制派定,徐、林兩人日夜操練兵馬,統領民團奮起抗日,甫有頭緒。那時日軍大隊已猛攻新竹。守將楊紫雲,抗擊日軍月餘,大小二十餘仗,勢危請援。徐驤、林義成奉劉永福命令,星夜開赴前敵。剛邁大甲溪,半路遇見吳彭年,方知赴援已不及,新竹已失,楊紫雲已戰死。日軍乘勝長驅,來勢兇猛。於是大家商定退守大甲溪。大甲溪是臨河倚山的要酰,沿溪左岸還有磚壘,山巔可安置炮位。當下徐、林領着民軍,夥同吳彭年把隊伍部署在岸邊和山上,嚴防駐守。在大甲溪戰鬥中與鄭姑姑(鄭芝龍之女)配合,擊斃日軍百餘人,鄭戰死。
8月與日軍激戰於台中、彰化。1895年10月7日與王德標守嘉義,英勇抗日。10月20日,日軍進犯台南,曾文溪、徐驤、簡桂華、王德標率隊阻擊日軍的戰鬥中壯烈殉國。 [5] 

徐驤家族成員

曾孫:徐永興、徐永庚、徐永康 [2] 
2017年4月2日(農曆3月6日)是徐驤160歲冥誕,來自苗栗、屏東、花蓮、台東、彰化的徐氏後代齊聚苗栗縣徐驤紀念公園舉辦追思祭拜儀式,由苗栗縣長徐耀昌、國民黨“立委”徐志榮、縣議員陳永賢、羅雪珠、頭份市長徐定楨、世界徐氏宗親總會理事長徐明恩、屏東縣府財政處處長徐永庚等10多位徐驤後代子孫共同上香,緬懷徐驤的抗日義行。

徐驤人物紀念

台北忠烈祠設有徐驤的衣冠冢供世人拜祭。 [2] 
徐驤紀念公園於2010年2月在苗栗縣落成,園內有徐驤生平故事、參與抗日的歷史足跡及經考究重塑的徐驤銅像。 [2] 
徐驤陣亡前發出的豪言“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被印刻在故鄉為他建造的公園裏,供後人緬懷憑弔。
據悉,台灣“客委會”還有意開拍電視劇,將徐驤的英勇事蹟搬上熒屏。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