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韜

(徐孺子支系始祖)

鎖定
徐韜字丕略公,生卒年不詳,官至御史。屬南州高士徐氏支系始祖。
本    名
徐韜
字    號
字丕略
所處時代
唐代
出生地
南塘沙村
出生時間
唐寶曆二年丙午(826年)
去世時間
唐乾寧四年丁已(897年)
主要成就
御史
徐孺子25世孫徐韜字丕略公,唐宣宗丁卯年(847年)通過鄉試獲得推薦走上仕途,直到都御史官位,遷居(豐城)吳塘。”在該譜世系第一卷64-65頁還載有:二十八世“韜,敦公子,字丕略,唐寶曆二年丙午(826年)十二月初七日未時生,唐乾寧四年丁已(897年)九月二十日戍時歿,葬側坑。娶黎塘甘氏,歿,葬賴家壠。繼娶趙氏,歿,葬龍澤。生子四:晁,晸,晟,口(上曰下山結構字)。”徐稚,字孺子,出生於公元97年,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高士賢人,其家貧,以耕種為業據《徐氏大成家譜》記載,徐孺子生於南塘沙村(疑為今下沙窩一帶,難以詳細考證)史載,徐稚清貧自樂,淡泊自守,曾四次察舉孝廉方正,五次辟召為宰府,三次舉為茂才,均未赴任桓帝時,因不滿宦官專權,雖屢為陳蕃等大臣舉薦,終不為官,人稱“南州高士”(南州即豫章郡)據傳,徐孺子廣採博學,天文、地理、歷算、占卜無一不通,於寧帝建寧六年(公元168年)去世,與當時的豫章太守陳蕃流傳有“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的佳話流傳於世徐孺子死後,其後裔稱為“南州高士徐氏”,尊他為一世祖,漢朝末年時,徐孺子已經是名聲在外了,徐氏也逐漸以江西為中心,進一步向南方傳播,江西也由此成為南方徐姓的集散地了據徐傑考證,除贛州尚未確認外,江西的徐姓基本上都是徐孺子的後代,“南州高士徐氏”在唐朝時期分為江西五大支派其一是以徐孺子的第40世裔孫南唐徐韜為祖的,徐韜從南昌遷至浙江了,之後又返遷江西,江西北部的大部分,包括南昌、臨川、進賢、豐城、崇仁、萬年、樂平以及鄱陽的大部分,都是徐韜的後代,明朝的開國元勳徐達也是徐韜這支,朱元璋便曾親自為其撰寫譜序家世其二為新建、餘干支,由唐末徐温衍生,徐温生延休,延休生鉉公和鍇公,鉉公成為新建的始祖,鍇公則被尊為餘干縣徐姓祖先這支還遷移到了江蘇,成就了西山徐氏,徐霞客即為這支,新建、餘干支大概有10來萬徐姓,而西山徐氏則繁衍到了20多代。
其三為修水、北瀝支,也是唐朝分化而出,在修水有5***之眾,南昌縣北瀝有3000人左右,武寧、銅鼓、南昌縣蔣巷、德興市天門以及餘干還有1萬多人其四為九江地區支,包括鄱陽一部分、都昌、湖口等地,有10多***,還在安徽的西南部繁衍有15***之多安徽省潛山縣萬歲山徐氏宗祠聯便稱“一派出鄱陽,於江於淮於河於漢;二支分皖嶽,有松有柏有梓有楠”第五支為江西南部支,包括萬載、宜春等地,現有10多***,更繁衍到廣東、福建及我國台灣省等地萬載還有一支從廣東回遷過來的,共6000多人徐傑説,除此之外,徐姓在江西還有漢朝時衍生的高安米峯支,有近2***,南昌縣南新鄉有3000人也屬另外的一個小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