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陽

(公務員哥)

鎖定
徐陽,32歲,工作地:河南,綽號:“最適合結婚的公務員哥”。
中文名
徐陽
年    齡
32歲
工作地
河南
綽    號
“最適合結婚的公務員哥

徐陽人物簡介

人物
經歷:3年相親500餘次,去年參加過一檔很火的電視相親節目,至今單身
擇偶條件:能力強,會照顧人,長相“順眼”

徐陽相關事件

約會了500多個女孩,徐陽還沒找到滿意的對象,他堅信繼續找下去,“對的人”終會出現。相親,已成都市白領“必修課”之一。《2010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稱,中國約有1.8億適齡青年,加上“幫忙”的8000萬父母,意味着約2.6億的中國人在為擇偶而忙碌。
3年相親500餘次 未找到另一半
從部隊轉業後,徐陽到省內某機關單位工作,1.75米左右的個頭,國字臉、雙眼皮——無論是職業還是外在形象,都符合多數女性的擇偶標準。然而,32歲的徐陽感情至今還沒歸宿。
為結束單身生活,3年時間徐陽相親500餘次,業餘時間“不在相親,就在去相親的路上”。
相親最多時,一天在同一家咖啡廳,坐在同一位置,徐陽約見了4位女孩。
最短的一次相親,他只和對方打聲招呼就走了,起因是那女的滿臉是痘。
“我也不要求多漂亮,最起碼得看着順眼吧。”徐陽説,如果要羅列擇偶標準,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能力強,他欣賞事業型的女人;排在第二位的,是得對他好,會照顧人;排在第三位的是長相,這是很重要的指標。
徐陽説,相親見了500多個女孩,他喜歡的僅有四五人。

徐陽走紅網絡

參加電視相親無功而返
去年興起的電視相親節目,也引起了徐陽的興趣。
去年國慶節後,徐陽連續3期出任湖南台一檔相親節目嘉賓,不過最終還是隻身返回。
但自此之後,徐陽在網上火了,被譽為“最適合結婚的公務員哥”。
徐陽自認為最驕傲的地方,就是有着一段特殊經歷:曾參與影視劇創作拍攝;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大腳印”就有他的創意;帶過兵,曾帶領過幾百人抗洪救災;曾資助過一名維族少年讀書。並且開過飛機、坦克、裝甲車、汽車;會洗衣、做飯、修電腦;為人正派,有上進心,愛乾淨,不抽煙,不喝酒,很少去娛樂場所……
有網友質疑他作為公務員整天相親是“不務正業”,甚至連領導也找他談過話,讓他將精力放在工作上。
對此,徐陽解釋,他相親利用的都是週末及下班時間,不會影響到工作。
不願降低標準 堅信會遇到“對的人”
女企業家、本地公務員,是徐陽理想的結婚對象。
“找個打工的女孩做老婆,我過不了那樣的生活。”徐陽説,自己家底不太厚,以他現在的經濟實力,不可能讓老婆做全職太太。
這段時間,徐陽沒再進行相親活動。徐陽説,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盲目相親了,要講究效率和質量。
“注重對方經濟實力的同時,精神層面的追求更多了。”徐陽説,也有網友勸他降低標準,但他認為見了500人不合適,説明“沒有遇到對的人,堅持下去,沒準第501人就會適合”。(應當事人要求徐陽為化名)

徐陽相關數據

1.8億人的戀愛,忙壞了2.6億人
就在徐陽為告別單身苦惱的時候,全國可能有2.6億的人,同樣為擇偶的問題而忙碌。
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等單位發佈的《2010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稱,被調查者中,23.8%的單身人士的父母在到處幫他們找對象。
民政部統計,中國約有1.8億適齡青年,假設每位單身人士有兩個家人在為他們的擇偶忙碌,那麼,就意味着約2.6億的中國人在為擇偶而忙碌。
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擇偶已成為都市白領的難題。
箇中原因,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對其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影響,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建議。
其中,醫學專家的觀點讓人直冒冷汗——老來得子未必是好事,孩子有可能先天畸形

徐陽專家看法

擇偶錯位
是剩男剩女增多主因
有單身的男性,有單身的女性,為什麼剩男剩女的問題還這麼突出?
《2010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主要執行者王治國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單身男女的擇偶期望值同現狀存在“錯位”,使得婚戀結構性失衡進一步加劇。
一方面,“擇偶錯位”表現為男性擇偶期望與女性擇偶期望的不對稱。
例如,62.4%的女性認為,女性最佳結婚年齡在25~27歲,但約有30%的男性希望找20~24歲的女性;20%的女性認為自己的“黃金年齡”在28~30歲,而事實上,對於超過27歲的所謂“剩女”,只有不到8%的男性願意選擇。
另一方面,“擇偶錯位”也表現為整個單身人羣擇偶期望值與現實情況不吻合。
統計顯示,有41.7%的女性認為理想伴侶的職業是公務員——在大家看來,公務員收入穩定、清閒。但在本次調研中發現,很多女性在與男公務員相親後,都選擇不與男公務員在一起,因為在實際交往中,女性通常會發現很多公務員既沒房,也沒車,拿着不如普通白領的工資,工作很忙、思想固化等,遠不是她們想象中的“公務員”。這就是典型的期望與現實的“錯位”。
“事實上,很多女性想選擇的並不是公務員,而是穩定的收入。”王治國説,這些貌似嚴格的擇偶要求背後,隱藏的真實需求是對穩定生活的嚮往。
社會學家
貧富差距大迫使白領擇偶“想得多”
在農業社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可以確定一份姻緣,而如今,找對象怎麼反倒成為難題了呢?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李銀河説,農業社會,人們獲知的信息非常少,隨着現代交通及網絡通訊的發展,人們的交際範圍越來越廣,隨便上QQ一搜,就能找到成千上萬個符合要求的對象,異地戀、跨國戀也越來越常見,可供選擇的人多了,拒絕的機會自然就會多。
另外,現代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兩極分化嚴重。三四十年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大家的學歷、經濟條件都旗鼓相當,貧富差距不明顯,經濟方面不會成為障礙,只要兩人感覺好就行了。
而如今,不同的人,學歷、家庭背景、職業、經濟條件差別巨大,找個“富二代”和找個“貧二代”,生活會有天淵之別,加上生活壓力大等因素,所以在找對象時,都會羅列出一堆標準。
李銀河説,人都希望能找到最好的那一位,但是,首先應確定自己能找到什麼樣的人,找什麼樣的人自己會幸福。“最優秀的,未必是最適合自己的。”
婚姻經濟學專家
房子問題已成為通往婚姻之路的檻
《2010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顯示,七成女性認為男性必須有房才能結婚。
劉正山,著名經濟學者,北大研究員,東北財經大學博士,曾出版《愛情婚姻經濟學》一書。他認為當前都市白領的相親難,房子佔了主要因素。
劉正山説,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選擇受條件的約束,只要條件發生了變法,人們的選擇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以前,大家相親為什麼不考慮房子的問題?因為那時房子不是問題。”劉正山説,不能簡單地指責女性“拜金”,要去深刻剖析她們拜金的社會原因。
從經濟學來看,婚姻類似一紙合約,人們之所以簽訂它,是因為預期能從中獲益。於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按照“優化”原則選擇對象。這個選擇的範圍或條件,包括內在和外在因素。
“為何住房因素的影響這麼大?這並不是説,內在因素不重要了。”劉正山説,打個比喻,以前吃不上饅頭,後來條件改善了,不僅能吃上饅頭,而且還有肉、米等各種東西吃,於是饅頭就退居次位,生活中急需的卻又難以滿足的物品,就顯得更重要。
住房就是這個越發難以滿足的東西。因此,女性在選擇對象結婚的時候,會看重住房因素。
醫學專家
男性晚育
孩子先天畸形概率大
由於經濟壓力,都市白領結婚現在都已趨向“晚婚”。
王治國説,根據調查,都市白領結婚年齡基本在32至35歲。
而據醫學專家介紹,晚婚晚育,也是有限度的,並不是越晚越好。
很多人都知道高齡產婦的危害:容易難產、早產,嬰兒低能、患遺傳病或先天畸形的比例相對較高。還有觀點認為,男性“老來得子”也未必會有好的結果。
河南精子庫主任李玉山説,儘管男性生育能力能持續到70歲,並不代表男性就不需要“生子趁早”。
李玉山説,男性生育的黃金年齡在25~30歲之間,年齡越大,精子的密度越小,活力越低,會導致精子畸形率高,孩子可能出現先天畸形等疾病。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男科主任醫師李兆鑑説,有產前診斷統計發現,超過40歲男性致孕後,新生兒痴呆症的機會明顯提高,而且每提高5歲,其新生兒染色體異常的機會就會提高1%。另一項大規模統計發現,超過40歲的男性生育出畸形兒的機會可高達萬分之四至萬分之六,較40歲以下的男性高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