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良驥

(博士生導師)

鎖定
徐良驥,男,漢族,1978年12月出生,安徽潛山人,礦山災害與環境監測治理專家,安徽省二級教授、安徽省高水平導師、博士生導師,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技大學訪問學者。現任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執行院長、院士辦主任、科研部副部長(正處級)、省級GIS教學團隊負責人、第四批安徽理工大學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學科帶頭人、第五批安徽理工大學礦山測量學科方向帶頭人。
中文名
徐良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潛山
出生日期
1978年12月
職    務
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執行院長、院士辦主任、科研部副部長(正處級)

徐良驥個人簡介

徐良驥(1978—),男,安徽潛山人,礦山災害與環境監測治理專家,安徽省二級教授、安徽省高水平導師、博士生導師,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技大學訪問學者。現任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執行院長、院士辦主任、科研部副部長(正處級)、省級GIS教學團隊負責人、第四批安徽理工大學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學科帶頭人、第五批安徽理工大學礦山測量學科方向帶頭人。 [1] 

徐良驥研究方向

資源環境感知與保護利用,礦山開採災害監測與防護,國土空間整治與生態修復。

徐良驥工作兼職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個人主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碳中和與清潔能源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6] 

徐良驥學術兼職

中國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碳中和與資源綜合利用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礦山測量學會第六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煤炭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礦山採動損害與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委員、礦產資源綠色高效利用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安徽省“一室一中心”)、安徽省煤礦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礦山測量》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建井技術》編委、《煤炭科學技術》青年專家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工業經濟聯合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徐良驥獲獎

徐良驥主持完成的《採煤沉陷區土地採動損傷機理與多元功能構建關鍵技術》,獲得2019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獎人員:徐良驥,劉傑,嚴家平,許幫貴,陳銀翠,張坤,範廷玉,馬軍,易齊濤,張燕海 [4] 

徐良驥社會貢獻

主持安徽省國土資源科技項目、安徽省國土資源軟科學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安徽省博士後基金、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淮南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縱向課題。
主持淮南礦業集團公司、淮北礦業集團公司、淮南市國土資源局淮北市國土資源局等企事業單位橫向課題20餘項。
主持省級教研項目一項、省級提升計劃項目一項、校級重大教改項目一項、校級教研項目一項。
參加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安徽省教育廳重大項目、安徽省國際合作項目。

徐良驥科研成果

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重點研發計劃、大型國企合作項目30多項,先後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排名第一、第四)、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三等獎8項;授權發明專利8項(第一);第一作者出版《礦山開採形變合成空間雷達影像差分干涉測量理論與實踐》、《煤矸石充填復墾機理探析與實踐》、《煤礦老採空區上方建築地基變形機理及其穩定性評價》、《厚鬆散層下開採覆巖運動及地表形變特性與機理》等著作4部、第二作者出版著作《礦山土地復墾理論與方法》、合作出版著作《我國東部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戰略研究》;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餘篇。 [5] 

徐良驥教學成果

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安徽省高水平導師,安徽省級GIS教學團隊負責人,安徽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學院建設負責人。承擔本科生與研究生的《GIS原理與應用》、《礦山開採沉陷與變形監測》、《測繪專業英語》、《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教學任務;安徽省省級精品課程《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主講教師,參編十二五規劃教材《礦山開採沉陷與變形監測》。

徐良驥人才榮譽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安徽省二級教授、安徽省高水平導師、皖江學者特聘教授、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3]  、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安徽省第八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第八屆全國高校測繪類專業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安徽省教壇新秀、第八屆全國煤炭工業生產一線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安徽理工大學青年拔尖人才、安徽理工大學首批中青年學術骨幹、安徽理工大學教壇新秀、安徽理工大學青年崗位能手,安徽理工大學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理工大學優秀班主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