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良輔

鎖定
徐良輔(?-1551),字子弼(子拂),號少初,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明嘉靖十九年(1540)任武進縣知縣 [1] 
本    名
徐良輔
子弼
少初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臨川
逝世日期
1551年
主要作品
《愛吾廬集》8卷和《槍榆集》等

徐良輔生平政績

他任武進知縣後,到任閉户月餘,翻閲縣圖、表記、文書案例,盡知全縣的山川、錢穀、户口虛實,然後上堂 ,召官員口述其施政決策,件件與縣裏的實際相符。他坐堂第一天,便決斷大小事幾十件,全縣皆驚。他還曉諭全體大小官員:今後賓客到縣,不廣宴,不張樂,不得多徵百姓一文錢;遵守王道,一定要做到獄平訟息。於是武進人知道縣令意不在苦民,便轉相勸説,勸慰無訟,訴訟減少了許多。他還躬行教化,常疏二程要語,刻以教士,名《明道語略》。學者尊之曰“少初先生”。(見《武進陽湖合志·名宦傳》)。每當縣中各種勞役,徐良輔出資尤多,常傾其薪金,卻不納百姓一寸金,百姓非常感激。對縣中富户,令他們多出些資金,但也做到公平合理。縣中有一號稱“吳十萬”的,一年也不過讓他出百十金。所以,當徐良輔離任時,“吳十萬”懷千金追送他到境外,感激地説:“過去的縣官苦富人深矣,而大人一意休安之,我算服了大人了。謹以此薄金致謝。”徐良輔堅決拒絕。“吳十萬”又説:“縱然你想做廉吏,但也總得為自己的兒孫留點什麼吧?你這樣做不後悔嗎?”徐良輔喟然嘆曰:“吾何悔邪!”飄然而去。
徐良輔後升任吏科給事中,上任半年內,他一再上疏皇帝,要求廣招天下“隱逸”、“賢才”,不一定要等官員任期滿才升用,“重而用之,亦無不可”,但皇帝根本聽不進去。後來徐良輔得罪了首輔夏言,被其陷害入獄後削職為民。
回鄉後,徐良輔在臨川東南筑室而居。“喜讀書,常晨起自掃其閣中,諷誦不絕,無宴飲絲竹嬉遊之好。為生計,獨歲聚生徒百十人,臨高台,橫講經,質疑難,稍以自資”。他回鄉20餘年,以講學、創作而終老於家。 [1] 

徐良輔文學造詣

徐良輔是大戲劇家湯顯祖的啓蒙老師,他對《尚書》很有研究。湯顯祖正是受惠於他講授的《尚書》而於21歲中舉,34歲中進士的。湯顯祖比徐良輔小了40多歲,他不僅在學業上受惠于徐良輔,而且在徐良輔的哲人氣質、人格境界,詩情智慧等方面受益非淺,對他以後的入仕為人、創作都有深刻影響,所以湯顯祖敬稱徐良輔為“哲人”、“玉人”、“德鄰”、“先覺”等,對其非常尊敬。對徐良輔思念之情伴隨着湯顯祖的一生。徐良輔死後,湯顯祖痛挽其師,恨從師太晚,“哲人下壽,哀何時已”(《挽徐子拂先生》)。後湯顯祖又撰寫《徐子弼先生傳》,深切表達了對徐良輔的愛戴之情。直到湯顯祖臨去世前,在《負負吟》一詩中還對徐良輔不能忘懷,為自己有負先生所望而深愧之。
徐良輔文學造詣高,文效班固、韓愈,大吏以下多徵用之。其狀物詩、山水詩淡墨淺潑,語言質樸,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不同世俗的孤傲之情,有類於陶淵明的田園風味,在文壇上有一定的影響。他著有《愛吾廬集》8卷和《槍榆集》,存目於《四庫全書總目》,有《翠雲同》、《文昌新河》等詩文存世。 [1] 
參考資料
  • 1.    徐良輔  .常州市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1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