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維揚

鎖定
徐維揚(1887年—1952年2月1日),廣東花縣人,辛亥革命志士。因受祖父、父親的薰陶,少年時立志要推翻清王朝統治。在廣州培英學校讀書時,開始嚮往孫中山倡導的反清革命。畢業後,在廣東陸軍將棄學堂習炮科。1890年1月,徐維揚與黃興等人加入同盟會。1907年2月,孫中山在潮州發動黃岡起義,徐維揚奉命前往潮州參加起義。
此後,徐維揚參加廣西欽州等地武裝起義。1910年,與黃興、倪映典、徐佩天等人,策動清政府新軍起義,率領一部新軍血戰龍王廟。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徐維揚率領的40多名花縣敢死隊參加起義。
1911年12月,徐維揚因歷次參加反清起義鬥爭有功,被任命為陸軍第七團團長,授炮兵上校銜,同時兼任廣東雷廉綏靖總辦。中華民國成立後,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奪,徐維揚遭龍濟光追殺,棄職逃往香港。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任徐維揚為大本營中將參議。1925年,因粵北匪患獵,火車常遭搶劫,嚴重影響軍用和民生物資的調運,廣東國民政府任命徐維揚為粵漢鐵路護路司令兼粵漢鐵路總巡。1927年,徐維揚任為粵漢鐵路局局長。1928年辭職回鄉,致身教育。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徐維揚被任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衞統率委員會委員,兼中路總指揮,協助政府抗日。抗戰勝利後,徐維揚因年事已高,在家休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徐維揚賦閒居家。於1952年2月1日在廣州去世,終年65歲。 [2] 
出生地
廣東花縣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52年
主要成就
參加黃花崗起義
本    名
徐維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廣州培英書院

目錄

徐維揚人物生平

徐維揚(1887-1952),字遂甫,廣東花縣(今花都區)人。祖父俊賢,曾參加太平天國起義,父朗耀,在鄉經營杉店。徐自幼習聞父講述洪秀全故事,萌生反清思想。稍長,在父親店中工作,因欲求學,私取店中貨款出廣州,人美國教會所辦培英學校學習。以勤奮好學為校方賞識,允其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清光緒三十年(1904),考入廣東陸軍將弁學堂炮科,與趙聲、倪映典等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認識,參加了同盟會。光緒三十四年冬,朱執信、趙聲等策劃在廣州發動起義,徐遂回鄉組織同志謀響應。因事泄,起義計劃未能實現。
宣統元年(1909年)10月,同盟會南方支部在香港成立,準備再在廣州舉義。徐與莫紀彭入花縣組織同盟會番(禹)花(縣)分會,加盟者甚眾,編為敢死隊。宣統三年一月底,同盟會在香港設立廣州起義統籌部,計劃集會800人,分10路進攻,徐維揚負責率其中一路攻督練公所。由於計劃屢變,號令不一,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起義隊伍在小東營和蓮塘街兩處集合時,僅得170人左右。徐維揚率花縣同志40餘人集合於小東營,是人數最多的一支隊伍。下午5點半,黃興率全部隊伍攻入兩廣總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逃走。敵援兵繼至,黃興命隊伍撤出督署,分兵三路,徐維揚所部為一路,擬出小北門與計劃響應起義的新軍接應。經過激烈的戰鬥,花縣起義隊伍多被敵軍衝散,18人犧牲,徐突圍出小北門。旋赴越南向華僑籌集革命經費。
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徐回國,參加組織北江一帶民軍起義。民國元年(1912),出任陸軍炮兵團長,兼雷(州)廉(州)綏靖處總辦,駐守南路。民國2年7月,“二次革命”失敗,龍濟光竊據廣東。徐維揚避居香港,創辦昭昭學校,從事教育事業,並參與策劃討龍活動。
民國6年(1917)夏,應孫中山之召,赴滬參加護法運動。7月,隨孫返廣州,參與建立護法軍政府的工作。民國9年8月,孫中山命援閩粵軍回粵驅逐桂系,徐被任命為粵軍第七支隊司令。經過他的聯繫,李福林、魏邦平在廣州河南宣佈獨立,加速了桂系的失敗。民國10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徐維揚任總統府中將參軍。民國1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下令北伐,任命徐維揚為中央直轄第三軍左翼司令,隨同出發韶關。陳炯明部將葉舉隨即擅自率部進駐廣州。6月1日,孫中山為安定後方回穗坐鎮,徐維揚同行。6月16日,葉舉發兵圍攻總統府,徐維揚協同護衞孫中山脱險。民國12年3月,孫中山在廣州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徐任大本營參議。民國13年至14年,任粵漢鐵路護路司令兼粵漢鐵路總巡,清粵北鐵路沿線患。民國16年,任粵漢鐵路局局長。民國17年春去職,回鄉致力教育事業。1952年2月1日病逝於廣州。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 人物誌》(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50頁。
  • 2.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花都地情叢書 花都古村落》,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第88-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