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福新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鎖定
徐福新,男,1970年畢業於南京郵電學院,任餘杭電信局局長。1996年,組建臨平PAS實驗網並開始小範圍投入使用。1997年,到日本考察 PHS項目,並在餘杭正式開通我國第一個小靈通系統。被稱為"小靈通之父"。徐福新現已辭去電信局局長職務,協助全國各地小靈通的建設和發展。現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中文名
徐福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南京郵電學院,
主要成就
"小靈通之父"
職    稱
教授

徐福新個人簡歷

徐福新 徐福新
1970年畢業於南京郵電學院,當了近20年的基層郵電局局長,曾任浙江數字移動公司總經理。後辭職擔任浙江餘杭電信局局長,一心撲在小靈通的發展上。1996年,他和總部在杭州的UT—斯達康合作,組建臨平PAS實驗網並開始小範圍投入使用。1997年,徐福新以郵電部中國專家研修團團長的身份到日本考察PHS項目,並在餘杭正式開通我國第一個小靈通系統。徐福新現已辭去電信局局長職務,協助全國各地小靈通的建設和發展。現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徐福新主要事蹟

在任職餘杭郵電局工作期間徐福新發現,餘杭鄉以下的廣播電路跟電話線路是合用的,廣播的時候電話就無法打通。早上五點左右開始廣播新聞,直到八點左右.這段期間電話非常難打。那時普通老百姓都通過信件聯絡,有緊急事情就只能發電報.改革開放以後,隨着工業的飛速發展,浙江的鄉鎮企業也快速起步。很多的企業也開始着手開展聯合經營,進出口業務.所以,跟外界聯繫時,撥打國際電話、國內電話的次數增加,電話線路變的異常擁擠.此時,徐福新正是這部分工作的負責人.與此同時,餘杭縣政府也提出了“經濟要騰飛,通信要先行”的發展戰略,把通信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徐福新 徐福新
當時,有個台商想在餘杭良渚投資建造一個製藥廠,經過但是考察之後覺得通信條件很滯後.這時餘杭的領導把徐福新請了過去,提出安裝一個直撥電話的要求,讓台商可以直接和家裏聯繫。徐福新馬上和杭州電信局聯繫,在長途全自動撥號用户數控制得非常緊的情況下,在一個星期之內為要投資的台商開通了直撥電話。之後,台商很滿意地表示,大陸的辦事效率很高並不低於台灣,於是投資計劃很快得到落實。
1983年走上領導崗位的徐福新沒有停止創新的步伐。1989年,在進口設備貴、外匯控制嚴的情況下,徐福新與洛陽電話設備廠的工程師一起研究,實現了餘杭農村電話、市話、長話的全自動直撥,創造了採用國產設備實現“三網合一”的先例。為此,《人民郵電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題為<<進口設備雖然好,國產設備也能挑大樑>>的報道.郵電部的很多領導都到餘杭來視察,全國其他局的同行也來參觀學習。對此,徐福新表示,“想要滿足通信需求,就需要不斷的創新”。
1995年3月,徐福新被領導指派去組建浙江省數字移動通信公司,這也是當時郵電部“引進外資、集約化管理、專業化經營”的第一個全國試點,要為以後的電信改革打基礎.在公司創辦之際.徐福新要辦理企業營業執照,又要引進設備並調試好。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忙碌,1995年12月28日,浙江省數字移動通信公司在杭州開通了第一個GSM網。
1996年平靜的一天,徐福新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日本在搞的PHS(流動市話),他的靈感來了。表面上看,應該説日本搞的PHS與徐福新想為電信找一個業務增長點的關係並不大。因為在日本流動市話是作為另一個移動通信來搞的,與固定電話網不相干。而徐福新則看到了一個新東西,他想到的是把PHS嫁接到固定電話網上。用中國電信已經比較發達的網絡,前端再接上PHS的無線技術,不就成了一個建立在固定網上的小手機嗎?徐福新為自己的發現激動不已。第2年,他就以郵電部中國專家研修團團長的身份到日本考察PHS項目。
1997年,小靈通在浙江餘杭開通,從此,徐福新有了一個眾人皆知的稱號——“中國小靈通之父”。 [1] 

徐福新個人感言

我的做法跟一般人是不一樣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