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現祥

鎖定
徐現祥,男,1975年生,山東人,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系主任,全國核心期刊《南方經濟》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
[2] 
中文名
徐現祥
出生日期
1975年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經濟學
任職院校
中山大學

徐現祥研究領域

中國經濟增長
地方官員行為 [1] 

徐現祥人物經歷

徐現祥教育背景

2004 中山大學 經濟學 博士
2001 中山大學 經濟學 碩士
1998 蘭州大學 經濟學 學士 [1] 

徐現祥職業經歷

[1] 2008.12至今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 教授
[2] 2006.06至2008.12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 副教授
[3] 2004.07至2006.06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 講師
[4] 2008.03至今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 系主任
[5] 2007.06至2008.03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 副系主任
[6] 2013.09至2016.8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博士項目主任
[7] 2013.11至2015.12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處副處長
[8] 2007.12至2012.03 《南方經濟》副主編 [1] 

徐現祥學術成果

徐現祥著作

[1] 徐現祥,《圖解宏觀經濟學》(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
[2] 陸銘、陳釗、朱希偉、徐現祥,《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回顧與展望》,格致出版,2011
[3] 徐現祥、王賢彬,《中國地方官員治理的增長績效》,科學出版社,2011
[4] 李郇、徐現祥,《城市化、區域一體化與經濟增長》,科學出版社,2011
[5] 《廣東發展模式》(與舒元等合著)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6] 徐現祥,《圖解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7] 徐現祥,《中國省區經濟增長分佈的演進:1978-1998》,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 [1] 

徐現祥論文

[1] 徐現祥、劉毓芸,《經濟增長目標管理》,《經濟研究》2017年第7期。
[2] 李書娟、徐現祥、戴天仕,《身份認同與夜間燈光亮度》,《世界經濟》2016年第8期。
[3] 李書娟、徐現祥,《身份認同與經濟增長》,《經濟學》(季刊)2016年第3期。
[4] 劉毓芸;徐現祥;肖澤凱,《勞動力跨方言流動的倒U型模式》,《經濟研究》2015年第10期。
[5] 李郇; 徐現祥,《中國撤縣(市)設區對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地理學報》, 2015年第8期。
[6] Kenneth S. Chan; 徐現祥; Yuanhua Gao, The China Growth Miracle: The Role of the Formal and the Informal Institutions, The World Economy, 2015年1月第38卷第1期
[7] 徐現祥; Yuanhua Gao,Growth Target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2015年7月第20卷第3期.
[8] 王賢彬; 張莉; 徐現祥,《地方政府土地出讓、基礎設施投資與地方經濟增長》,《中國工業經濟》,2014年第7期。
[9] 徐現祥、梁劍雄,《增長目標的策略性調整》,《經濟研究》2014年第1期,第27-40頁。
[10] 張莉、高元驊、徐現祥,《政企合謀下的土地出讓》,《管理世界》2013年第12期。
[11] 宋凌雲、王賢彬、徐現祥,《地方官員引領產業結構變動》,《經濟學(季刊)》2013年第13卷第1期,第71-92頁。
[12] 徐現祥、李郇,《中國省際貿易貿易》,《世界經濟》2012年第9期。
[13] 張莉、李捷瑜、徐現祥,《國際貿易、偏向型技術進步與要素收入分配》,《經濟學(季刊)》2012年第11卷第2期,第409-428頁。
[14] 張莉、徐現祥、王賢彬,《地方官員合謀與土地違法》,《世界經濟》2011年第3期,第72-88頁
[15] 張莉、王賢彬和徐現祥,《財政激勵、晉升激勵與地方官員的土地出讓行為》,《中國工業經濟》2011年第4期,第34-53頁。
[16] 戴天仕、徐現祥,《中國的技術進步方向》,《世界經濟》2010年第11期,第54-70頁。
[17] 徐現祥、王賢彬,《任命制下的官員經濟增長行為》,《經濟學(季刊)》2010年第9卷第4期,第1447-1466。
[18] Li Xun, Xu xianxiang, Li zhigang,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China Review, Vol. 10, 1, pp11-38.
[19] 徐現祥、王賢彬,《晉升激勵與經濟增長》,《世界經濟》2010年第2期,第15-36頁。
[20] 王賢彬、徐現祥、李郇,《地方官員更替與經濟增長》,《經濟學(季刊)》2009年第8卷第4期,第1301-1328。
[21] 徐現祥、舒元,《基於對偶法的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核算》,《統計研究》2009年第7期,第78-86頁。
[22] 徐現祥、王海港,《我國初次分配中的兩極分化及成因》,《經濟研究》2008年第2期,第106-118頁。
[23] 王賢彬、徐現祥,《地方官員來源、任期、去向與經濟增長》,《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第16-26頁。
[24] 徐現祥、王賢彬、舒元,《地方官員與經濟增長》,《經濟研究》2007年第9期,第18-31頁
[25] 徐現祥、周吉梅、舒元,《中國省區三次產業物質資本存量估計》,《統計研究》2007年第5期,第6-13頁
[26] 徐現祥、李郇、王美今,《區域一體化、經濟增長與政治晉升》,《經濟學(季刊)》,2007年第6卷第4期,第1075-1096頁
[27] 李郇、徐現祥,《邊界效應的測定方法及其在長三角洲的應用》,《地理研究》2006年(9月)第25卷第5期,第792-802頁
[28] 徐現祥、李郇,《市場一體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研究》2005年12月,第57-67頁
[29] 徐現祥,《漸進改革中的最優經濟增長》,《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年8月,第3-15頁
[30] 徐現祥、舒元,《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與中國地區雙峯趨同》,《世界經濟》2005年第1期,第47-57頁
[31] 徐現祥、李郇,《中國省區經濟差距的內生制度根源》,《經濟學(季刊)》2005年10月,第81-100頁
[32] 徐現祥、舒元,《協調發展:一個新的分析框架》,《管理世界》2005年第2期,第27-35頁。
[33] 李郇、徐現祥、陳浩輝,《20世紀90年代我國城市效率的時空變化》,《地理學報》2005年第4期,第615-625頁
[34] Xun Li, Xianxiang Xu, and Fiona, F. Yang,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Urban Efficiency in China, Asian Geographer, 2005,vol 24, 45-59
[35] 徐現祥、李郇,《中國城市經濟增長的趨同分析》,《經濟研究》2004年第5期,第40-48頁
[36] 徐現祥、舒元,《中國省區增長分佈的演進》,《經濟學(季刊)》2004年第3卷第3期,第619-638頁
[37] 舒元、徐現祥,《中國經濟增長模型的設定:1952-1998》,《經濟研究》2002年第11期,第3-11頁
[38] 徐現祥,《國有股的最優減持》,《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
[39] 徐現祥、舒元,《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勞動結構效應》,《世界經濟》2001年第5期 [1] 

徐現祥課題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經濟增長目標管理的機制及績效研究》(71673310)2017.1-2020.1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地方官員配置及績效研究:基於匹配的省-地級官員數據》(71373290)2014.1-2017.1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方官員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機制研究》(70803055)2009.1-2011.12。結項。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我國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與成因》(08JC790103)2009.1-2011.12。結項。
主持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2007年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07B04)2008.01-2012.12。結項。
主持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創新團隊項目《生產要素市場一體化與廣東經濟發展研究》(07JDTDXM79006),2008.1-2010.12。結項。 [1] 

徐現祥教授課程

2014至今,本科生課程《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部分)
2014至今,博士生課程《經濟增長》
2004至今,研究生課程《宏觀經濟學》
2004-2013,本科生課程《中級宏觀經濟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