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爰

鎖定
徐爰(394年—475年)本名瑗,字長玉,南琅琊開陽(今屬江蘇)人,寒門出身,南朝劉宋著名大臣、史學家文學家
徐爰早年最初只是東晉琅琊王大司馬府中的一位不起眼的中典軍,後來參加劉裕北伐,因思維縝密,很會講理,被劉裕知曉。宋武帝時,入侍太子左右。宋文帝元嘉年間,獲得文帝任用,先後擔任過殿中侍御史、南台侍御史、始興王劉浚的後軍參軍、員外散騎侍郎。文帝北伐時,任命徐爰到前線傳授和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和中旨。
孝武帝即大位前,徐爰被任命為太常丞,為孝武帝制定朝章和儀注。孝武帝對他委寄尤重,朝廷大體儀注,非徐爰議不行。孝建初年(454年),徐爰補為尚書水部郎,轉為殿中郎,兼尚書右丞。孝建三年(457年),參與孝武帝朝邊境防禦之策的討論。不久升遷為尚書左丞。大明六年(462年),領著作郎,編著國史。大明七年(463年),遷遊擊將軍,兼尚書左丞、著作郎如故。
前廢帝即位後,以徐爰為黃門侍郎,領射聲校尉,著作如故。封吳平縣子,食邑五百户。宋明帝劉彧即位,為太中大夫,徐爰因執權日久,劉彧在藩時就看不慣他,同時在劉彧受前廢帝各種屈辱時,徐爰對他禮敬甚簡。泰始三年(467年),劉彧命有司以“事君無禮”之罪,將徐爰發配交州。劉彧逝世後,才得以回京,擔任南濟陰太守、中散大夫。元徽三年(475年),病卒,年八十二。
徐爰著有文集百餘卷,多亡佚。有《宋書》、《繫辭》、《禮記音》、《家儀》、《釋問》、《釋疑略》等行於世,抄合《皇覽》,今亡。
本    名
徐爰
長玉
所處時代
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琅琊開陽
出生日期
394年
逝世日期
475年
主要作品
《宋書》
《繫辭》
《禮記音》等,抄合《皇覽》。

徐爰人物生平

徐爰早年經歷

徐爰,字長玉,南琅琊開陽人也。本名瑗,後來,因為與傅亮的父親同名,所以改為爰。徐爰最初僅是東晉琅邪王大司馬府中的中典軍,參加劉裕的北征。徐爰因思維縝密,很會講理,為劉裕所知。劉義符在東宮為太子的時候,他入侍劉義符的左右。 [1] 

徐爰元嘉為官

宋文帝元嘉初期,徐爰又被文帝親任,因為多年擔任吏職的資歷,被文帝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435年),轉南台侍御史,始興王劉浚的後軍參軍。不久,又復侍太子於東宮,遷員外散騎侍郎。宋文帝每次對外出軍行師,總會懸授兵略。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書》誤作二十九年),宋文帝遣王玄謨等北伐,同時配徐爰五百人馬,隨軍向碻磝,銜中旨,臨時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 [2] 

徐爰輔助孝武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殺宋文帝自立。不久,武陵王劉駿率軍討伐劉劭,兵至新亭。此時大將軍、江夏王劉義恭向南奔跑逃走,而徐爰被劉劭困在殿內,徐爰以三寸不爛之舌,誆騙劉劭讓自己追擊劉義恭,他因此得以趁機逃走,直奔新亭。當時劉駿將在新亭即大位,但軍府造次,不知曉朝章。而徐爰素諳其事,徐爰一到新亭,新亭的文武官員都很喜悦,於是劉駿任命徐爰太常丞,撰立儀注。 [3] 
孝建初年(454年),補尚書水部郎,轉為殿中郎,兼尚書右丞。 [4] 
孝建三年(456年),孝武帝詔問羣臣邊境防禦之策,徐爰針對孝武帝詔旨,分別提出了各項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徐爰認為勞師遠征,耗費巨大,且距離遙遠,羽林救援不及。提出加強對淮北各邊鎮的軍事部署的經營,加強邊境各軍事重鎮及其周邊地區的建設,認為“威虜之方,在於積粟塞下”,提議在邊鎮施行屯戍結合、兵民合一、農戰並修、耕戰結合的軍事組織與訓練,並認為這是固本之道。同時認為守可抵禦北魏侵擾,若攻則需協同反擊,認為“為立之方,擊之為要”。 [5]  當年,徐爰升任為尚書左丞 [6] 
大明六年(462年),早在元嘉年間,宋文帝就使著作郎何承天草創國史。孝武帝即位初年,又使奉朝請山謙之、南台御史蘇寶生踵成之,但他們任史職的時間都很短,因此並未完成。大明六年,孝武帝以徐爰領著作郎,讓他全部完成這項工作,全面編修國史。徐爰雖然參考前面的這些人的著作,但最後的所著,卻不失為一家之書。徐爰上表説:"起元義熙,為王業之始;載序宣力,為功臣之斷。"也就是將國史的元年,即劉宋王業的肇始,界定為東晉義熙元年(405年)開始。於是孝武帝命內外大臣討論和商議這個問題。太宰、江夏王劉義恭等三十五人贊同徐爰的提議,認為應當以義熙元年為斷。而散騎常侍、巴陵王劉休若、尚書金部郎檀道鸞二人則認為應該以元興三年(404年),即劉裕起兵討滅桓玄的那年為始。太學博士虞和認為應該以開國為宋公元年。最後,孝武帝同意徐爰之議,下詔説:"項籍、聖公(劉玄)的傳記,就曾編錄在兩漢的國史中,前史已有這樣的先例。桓玄的傳記也應該收錄在宋書中。其他相關事項,就按徐爰的提議來。"  [7] 
大明七年(463年),徐爰遷遊擊將軍。其年,孝武帝南巡,徐爰暫時以本官兼任尚書左丞,車駕還宮,罷左丞之職。 [8] 
大明八年(464年),又兼任尚書左丞,著作兼如故。不久,孝武帝病逝,朝廷營建景寧陵,徐爰以本官兼任將作大匠負責景寧陵的營建工作。 [9] 
徐爰為人世故圓滑,懂得怎樣取悦他人,也涉獵過很多詩書史傳,尤其知曉朝議。自從元嘉初年,他就進入皇宮做皇帝的左右侍從,參加商議決斷朝廷的一些事務,他既長於附和逢迎,而且又能用一些經典的詞句來裝飾自己,因此,很受宋文帝的信任。孝武帝時,對他更為信任,朝廷大體儀注,如果不是徐爰的見議往往都不能行。孝武帝架崩,公除後,晉安王劉子勳侍讀博士諮詢徐爰應不應該習業?徐爰回答道:"居喪讀喪禮,習業何嫌。"過了幾日,始安王劉子真的侍讀博士又用同樣的問題諮詢徐爰,徐爰説:"小功廢業,三年喪何容讀書。"其專斷乖謬皆如此。 [10] 

徐爰明哲保身

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兇暴無道,大肆誅殺內外大臣,當時宮廷、朝廷裏的舊人大多被誅殺或被放逐,人人自立不安,只有徐爰一人工於心計,能言善辯,巧於迎合,自始至終沒有忤逆過皇帝,因此得以保全自身。誅滅羣公後,前廢帝以徐爰為黃門侍郎,領射聲校尉,著作如故。封吳平縣子,食邑五百户。前廢帝對他十分優厚,其他臣屬沒有誰能趕得上他。前廢帝每次出行,經常和沈慶之山陰公主乘坐在同一輛輦車上,徐爰也往往是其中之一。 [11] 
宋明帝即位後,削減徐爰的封號和官爵,將徐爰以黃門侍郎改領長水校尉,兼尚書左丞。明年,擔任太中大夫,著作並如故。 [12] 

徐爰被貶交州

徐爰秉權日久,當初劉彧在藩時,就很看不慣他。景和年間,劉彧在前廢帝劉子業面前屈辱卑約,徐爰因此對劉彧更加不以禮相待,劉彧一直記恨在心。泰始三年(467年),劉彧下詔令,以“事君無禮”之罪為起點,一條條編制出徐爰奸詐諂媚的罪狀,然後將他貶謫到交州。 [13] 
徐爰已經出發去交州,可能是徐爰先前一直都善於結交朝廷內外的各方勢力,為人世故圓滑的原因,應該是很多人在劉彧面前為徐爰求情,所以劉彧才又下詔説,可以讓徐爰擔任廣州轄境內的某一個郡的太守。有司奏請他為廣州的宋隆太守。任命既下,可是徐爰已經離開了廣州,抵達了交州。當時,正值交州刺史張牧病卒,交州土人李長仁作亂,大肆誅殺向北來的流放和寓居的人,幾乎沒有人倖免。李長仁素聞徐爰大名,徐爰趁機以智計誑誘李長仁,所以才沒事。久之,李長仁居然放徐爰回去,徐爰因此得以北返,只留在南康郡擔任南康郡丞。 [14] 

徐爰晚年還京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劉彧病逝,徐爰因此得以返回京都,朝廷以徐爰為南濟陰太守,復除中散大夫。 [15] 
元徽三年(475年),徐爰病卒,時年八十二歲。 [16] 

徐爰人物評價

王鳴盛:徐爰本儒者,長於禮學,又修《宋書》,仕至顯位。考其生平,敭歷內外,無大過惡。沈約乃入之《恩幸傳》,與阮佃夫、壽寂之、李道兒輩同列,此必沈約一人之私見。約撰《宋書》,忌爰在前,有意污貶,曲成其罪,正與魏收強以酈道元入《酷吏》相似。李延壽最喜改舊,乃於此種大乖謬處則仍而不改,惟於所載爰諸奏議痛加刊削而已。 [17] 

徐爰家族成員

子:徐希秀,甚有學解,亦閒篆隸,正覺、禪靈二寺碑,即希秀書也。官至驍騎將軍、淮南太守。 [18] 
孫:徐泓,甚閒吏職。仕南齊,歷任位台郎,秣陵、建康令,湘東太守。 [18] 

徐爰主要作品

徐爰 徐爰
徐爰著有文集百餘卷 [19]  ,其所著的《宋書》、《繫辭》、《禮記音》、《家儀》、《釋問》、《釋疑略》等頗行於後世,其所上的禮儀和典章相關的奏文常為後世史籍所引用,另曾抄合《皇覽》,今已亡佚。 [20]  其中,影響較大的是他編的《宋書》(異於沈約編的《宋書》),記述了上自東晉義熙元年(405年),下訖劉宋大明八年(464年)止的歷史。後來沈約就是在徐爰舊作的基礎上,修改和添加,並增補了孝武帝之後的十六年的劉宋的歷史事蹟,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宋書》,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宋書》。《隋書·經籍志》著錄徐爰宋書六十五卷,可見他的書曾和沈約的宋書並行,現在《太平御覽》等類書中,還保存了徐爰宋書的殘篇零段,今其文集大多已亡佚,僅存一些殘篇零段。

徐爰軼事典故

徐爰被劉彧發配交州,後來很多人為徐爰求情,所以劉彧最後又下了一道,讓他返回擔任廣州的宋隆太守的詔令。並對徐爰的兒子徐希秀説:"此當令卿父還"。 [18]  但是,詔令下達的時候,徐爰已經到了交州。而當時,交州因刺史張牧病卒,李長仁佔據交州作亂,大肆誅殺向北來的流放和寓居的人,幾乎無人倖免。李長仁因為一向聽聞徐爰的大名,徐爰又再次發揮了他極會講理、巧言善辯的過人本領,以智計誑誘李長仁,所以才沒事。不久,李長仁居然又被徐爰説動了,才得以返回廣州。 [14] 

徐爰史籍記載

《宋書.卷九十四.列傳.第五十四.徐爰》
《南史.卷七十七.列傳.第六十七.徐爰》
參考資料
  • 1.    《宋書.徐爰傳》:“徐爰,字長玉,南琅邪開陽人也。本名瑗,後以與傅亮父同名,改為爰。初為晉琅邪王大司馬府中典軍,從北征。微密有意理,為高祖所知。少帝在東宮,入侍左右。”
  • 2.    《宋書.徐爰傳》:“太祖初,又見親任,歷治吏勞,遂至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轉南台侍御史,始興王浚後軍。復侍太子於東宮,遷員外散騎侍郎。太祖每出軍行師,常懸授兵略。二十九年,重遣王玄謨等北伐,配爰五百人,隨軍向確磝,銜中旨,臨時宣示。”
  • 3.    《宋書.徐爰傳》:“世祖至新亭,大將軍江夏王義恭南奔,爰時在殿內,誑劭追義恭,因得南走。時世祖將即大位,軍府造次,不曉朝章。爰素諳其事,既至,莫不喜説,以兼太常丞,撰立儀注。”
  • 4.    《宋書.徐爰傳》:“孝建初,補尚書水部郎,轉為殿中郎,兼右丞。”
  • 5.    《宋書.徐爰傳》:“詔問羣臣防禦之策,爰議曰:詔旨"虜犯邊塞,水陸遼遠,孤城危棘,復不可置"。臣以戎虜猖狂,狡焉滋廣,列卒擬候,伺覘間隙,不勞大舉,終莫永寧。然連於千里,費固鉅萬,而中興造創,資儲未積,是以齊斧徘徊,朔氣稽掃。今皇運洪休,靈威遐懾,蠢爾遺燼,懼在誅剪,思肆蜂蠆,以表有餘,雖不敢深入濟、沛,或能草竊邊塞。羽林鞭長,太倉遙阻,救援之日,勢不相及。且當使緣邊諸戍,練卒嚴城,凡諸督統,聚糧蓄田,籌計資力,足相抗擬。小鎮告警,大督電赴,塢壁邀斷,州郡犄角,儻有自送,可使匹馬不反。 詔旨"胡騎倏忽,抄暴無漸,出耕見虜,野粒資寇,比及少年,軍實無擬,江東根本,不可俱竭,宜立何方,可以相贍?"臣以為方鎮所資,實宜且田且守,若使堅壁而春墾輟耕,清野而秋登莫擬,私無生業,公成虛罄,遠引根本,二三非宜。救之之術,唯在盡力防衞,來必拒戰,去則邀躡,據險保隘,易為首尾。胡馬既退,則民豐稟實,比及三載,可以長驅。 詔旨"賊之所向,本無前謀,兵之所進,亦無定所。比歲戎戍,倉庫多虛,先事聚眾,則消費糧粟,敵至倉卒,又無以相應。"臣以為推鋒前討,大須資力,據本應末,不俟多眾。今寇無傾國豕突,列城勢足唇齒,養卒得勇,所任得才,臨事而懼,應機無失,豈煩空聚兵眾,以待未然。 詔旨"戎狄貪婪,唯利是規,不挫兇圖,奸志歲結。"臣以為不擊則必侵掠,侵掠不已,則民失農桑;農桑不收,則王戍不立,為立之方,擊之為要。   詔旨"若令邊地歲驚,公私失業,經費困於遙輸,遠圖決無遂事,寢弊贊略,逆應有方"。臣以為威虜之方,在於積粟塞下。若使邊民失業,列鎮寡儲,非唯無以遠圖,亦不能制其侵抄。今當使小戍制其始寇,大鎮赴其入境,一被毒手,便自吹齏鳥逝矣。”
  • 6.    《宋書.徐爰傳》:“尋即真,遷左丞。”
  • 7.    《南史.徐爰傳》:“先是,元嘉中使著作郎何承天草創國史,孝武初又使奉朝請山謙之、南台御史蘇寶生踵成之。大明六年,又以爰領著作郎,使終其業。爰雖因前作,而專為一家之書。上表"起元義熙,為王業之始;載序宣力,為功臣之斷。"於是內外博議。太宰江夏王義恭等三十五人同爰,宜以義熙元年為斷。散騎常侍巴陵王休若、尚書金部郎檀道鸞二人謂宜以元興三年為始。太學博士虞龢謂宜以開國為宋公元年。詔曰:"項籍、聖公,編錄二漢,前史已有成例。桓玄傳宜在宋典,餘如爰議。"”
  • 8.    《宋書.徐爰傳》:“七年,爰遷遊擊將軍。其年,世祖南巡,權以本官兼尚書左丞,車駕還宮,罷。”
  • 9.    《宋書.徐爰傳》:“明年,又兼左丞,著作兼如故。世祖崩,營景寧陵,爰以本官兼將作大匠。”
  • 10.    《宋書.徐爰傳》:“爰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頗涉書傳,尤悉朝儀。元嘉初便入侍左右,預參顧問,既長於附會,又飾以典文,故為太祖所任遇。大明世,委寄尤重,朝廷大體儀注,非爰議不行。雖復當時碩學所解過人者,既不敢立異議,所言亦不見從。世祖崩,公除後,晉安王子勳侍讀博士諮爰宜習業與不?爰答:"居喪讀喪禮,習業何嫌。"少日,始安王子真博士又諮爰,爰曰:"小功廢業,三年喪何容讀書。"其專斷乖謬皆如此。”
  • 11.    《宋書.徐爰傳》:“前廢帝兇暴無道,殿省舊人,多見罪黜,唯爰巧於將迎,始終無迕。誅羣公後,以爰為黃門侍郎,領射聲校尉,著作如故。封吳平縣子,食邑五百户。寵待隆密,羣臣莫二。帝每出行,常與沈慶之、山陰公主同輦,爰亦預焉。”
  • 12.    《宋書.徐爰傳》:“太宗即位,例削封,以黃門侍郎改領長水校尉,兼尚書左丞。明年,除太中大夫,著作並如故。”
  • 13.    《南史.徐爰傳》:“爰執權日久,上在蕃,素所不悦。及景和世,屈辱卑約,爰禮敬甚簡,益銜之。泰始三年,詔暴其罪,徙交州。”
  • 14.    《宋書.徐爰傳》:“爰既行,又詔曰:"八議緩罪,舊在一條;五刑所抵,耆必加貸。徐爰前後釁跡,理無可申,廢棄海埵,實允國憲。但蚤蒙朕識,曲矜愚朽,既經大宥,思沾殊渥。可特除廣州統內郡。"有司奏以為宋隆太守。除命既下,爰已至交州,值刺史張牧病卒,土人李長仁為亂,悉誅北來流寓,無或免者。長仁素聞爰名,以智計誑誘,故得無患。久之聽還,仍除南康郡丞。”
  • 15.    《宋書.徐爰傳》:“太宗崩,還京都,以爰為南濟陰太守,復除中散大夫。”
  • 16.    《宋書.徐爰傳》:“元徽三年,卒,時年八十二。”
  • 17.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十八.徐爰不當入恩幸傳》
  • 18.    《南史.徐爰傳》
  • 19.    根據《隋書》、《舊唐書》、《新唐書》等經籍列傳中,提到的徐爰文集情況,徐爰著《宋書》就達六十五卷、《皇覽》達五十卷、《繫辭》二卷、《禮記音》二十六卷、《賦文集》十六卷,還有其他所著的各類文集卷數不詳,但就具體可考的文集卷數加起來算已然達到百餘卷。
  • 20.    參見《宋書》、(唐修)《晉書》、《南齊書》、《梁書》、《魏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南史》、《北史》、《太平御覽》、《通典》等諸多史籍記述相關的禮樂、地理、典章、經籍等內容時,均不同程度地引用徐爰的奏議和文集著作中的內容。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