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滔

鎖定
徐滔,女,漢族,中共黨員 ,1968年9月出生,1991年參加工作,主任編輯,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中國傳媒大學在讀博士 [1]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評委。
現任北京廣播電視台黨組副書記、總編輯。 [40] 
從業28年的徐滔獲得中國中青年記者最高獎——範長江新聞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曾經六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2]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 [3]  ,2007中國播音主持界——金話筒獎 [4]  全國三八紅旗手 [5]  ,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 [6]  ,首都榮譽民警稱號,入選“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60位廣播影視人物” [7] 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 [8]  ,2007年、2012年連續當選北京市第十次和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 [9-10]  。2018年,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終身榮譽民警”的稱號 [11-12]  。2018年,徐滔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3] 
從業僅30年,徐滔以記者、主持人、電視策劃人、媒體管理者的身份,見證並推動了首都廣電行業和新聞輿論工作的發展壯大。徐滔創辦了《法治進行時 [14] 養生堂 [15]  《我是大醫生》 [15] 生命緣 [16]  跨界歌王 [17] 音樂大師課 [18]  《傳承者》 [19]  我是演説家 [20]  上新了·故宮 [21]  等品牌節目。 [39] 
中文名
徐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8年9月
畢業院校
中國傳媒大學
主要成就
六次榮獲了中國新聞獎
五次榮獲了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全國社會治安好新聞評比的一等獎
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22]  展開
主要成就
六次榮獲了中國新聞獎
五次榮獲了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全國社會治安好新聞評比的一等獎
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22] 
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 [8] 
2018年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終身榮譽民警”稱號 [12] 
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3] 
範長江新聞獎 [23]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 [24]  收起
出生地
湖北

徐滔人物履歷

1991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獲得學士學位;同年被分配到北京電視台工作。
個人寫真
個人寫真(17張)
1999年參與創辦《法治進行時》並擔任節目主持。 [9] 
2001年5月12日凌晨一歹徒手持炸彈和尖刀,在西站候車室劫持了一名女售貨員。作為談判代表,徐滔與犯罪嫌疑人進行了9個小時的談判並最終協助警方成功的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2004年2月3日,吳若甫被綁架案發生後,徐滔冒着生命危險隨警採訪22小時,直至人質安全獲救。這樣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採訪在徐滔的記者生涯中已有多次,而這些深入實際、深入生活的新聞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凡響,特別是記錄吳若甫被綁架案的記錄片《驚心動魄22小時》不僅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第22屆金鷹獎優秀記錄片獎,中國記錄片學術獎短片一等獎,更被譽為是近年來政法報道經典之作
1997年,榮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 [3] 
2000年,榮獲首屆“全國優秀電視法制節目”主持人一等獎。 [25] 
個人圖冊
個人圖冊(6張)
2002年榮獲中國中青年記者最高獎——“範長江新聞獎 [23]  ”。同年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首都榮譽民警”稱號 [12] 
2004年,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全國觀眾喜愛的節目”主持人稱號 [26]  ,並當選“北京第六屆十大傑出青年”。
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22] 
2006年,入選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27]  ,並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 [8] 
2007年,榮獲中國青年最高榮譽——“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 [28]  ,同年榮獲中國播音主持界最高獎項——“金話筒獎”。 [4] 
徐滔 徐滔
2009年,榮獲“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 [6]  ,並被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60位廣播影視人物”和“中國電視主持人60年60人”。 [7] 
2008年,徐滔通過公開競聘,當選科教節目中心主任,隨即開始對科教頻道的戰略升級和品牌經營。繼以《法治進行時》為龍頭打造午間法治欄目帶後,徐滔又先後創辦了《養生堂》《八點非常故事匯》等定位清晰,風格獨特,深受百姓喜愛的品牌欄目,並策劃推出科教頻道宣傳口號——“點亮智慧人生”,通過頻道包裝系統、主題系列mv拍攝等方式深入千家萬户,成為全國電視頻道品牌經營的成功案例。 [29] 
1991年至2007年,徐滔作為記者和主持人先後六次榮獲“中國新聞獎”,五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好新聞”一等獎,五次獲得“北京新聞獎”一等獎,連續四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 [30] 
徐滔 徐滔
從2010年起,徐滔擔任北京電視台衞視節目中心主任,開始帶領北京衞視在全國省級衞視的戰場上競爭。到任初期徐滔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對北京衞視的首輪改版,以全天候競爭思路構建編排格局,打造出品牌風格化的“秀場”欄目帶,並將《養生堂》和《檔案》欄目成功打造為全國第一健康養生品牌和第一人文紀實品牌。在2012年至2014年三年時間裏,徐滔帶領北京衞視成功實現從全國省級衞視第八名到第四名的跨越,並以無法撼動的收視優勢,保持着在北方市場的影響力,成為名符其實的“北方第一衞視”。2012年北京衞視成功躋身中國電視發展最具創新力十大上星頻道之列。 [31] 
在嘗試與外部力量進行合作的同時,徐滔也帶領北京衞視積極探索季播欄目的自制發展,2014年帶領北京衞視《身邊》欄目團隊,策劃推出原創自制醫療紀實欄目《生命緣》,開啓國內醫療紀實節目與季播節目的全新模式。2018年推出全國首檔市民與公共領域對話的公德節目《向前一步》,聚焦首都建設和百姓生活的交匯點,選取城市治理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和痛點,直面市民與公共領域的分歧,通過營造一個由普通百姓、政府工作人員和專家調解團組成的“對話場”,起到解讀公共政策、普及公共價值、構建公共情感、建立公德意識的作用 [32] 
2013年4月23日徐滔被任命為北京電視台副總編輯,分管衞視、科教和動畫三個中心。在這一年,力推北京衞視走出“開門辦衞視”的第一步,通過與外部團隊合作的形式推出北京電視台首檔大型音樂季播欄目《最美和聲》,一經播出就以全國平均1.02%的節目收視率,開創了北京衞視的收視紀錄。 [33] 
徐滔 徐滔
2014年7月31日,徐滔帶領北京電視台走出機制破冰的關鍵一步,成立北京京視衞星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徐滔擔任公司董事長。徐滔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引入公司,構建起良性運轉的生產經營機制平台,並帶領公司上下完成三種理念和行動的突破:一是由“管理者”的身份向“合作者”“服務者”的身份轉變;二是由“坐商”向“行商”轉變;三是通過與節目生產的高度融合,升級廣告產品,激發平台對客户的吸引力。 [32] 
2013年,徐滔帶領北京衞視又相繼推出《跨界歌王》、《跨界喜劇王》、《上新了故宮》、《老師請回答》、《媽媽聽我 説》、《勇敢的心》、《造夢者》、《我 是演説家》、《音樂大師課》等多檔大型季播欄目。 [15]  [17-18]  [20-21]  [32]  其中大型勵志演講欄目《我 是演説家》成功掀起全媒體時代的語言風暴。《跨界歌王》創造北京衞視季播節目收視新高,讓“跨界”稱為最受矚目的熱搜詞彙和文化現象。《上新了·故宮》成為2018年文化類節目抗鼎之作,引爆故宮熱,開啓國潮時代。 [9] 
徐滔
徐滔(5張)
2018年,在徐滔的帶領下,北京衞視取得歷史性突破,奪得2018年全國省級衞視收視冠軍。在央視索福瑞全國35城、52城、71城收視排名中,北京衞視均位列省級衞視第一名,一舉改寫了近15年的省級衞視競爭格局 [34]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評委。 [35] 

徐滔獲獎情況

在徐滔的帶領下,北京衞視成長為全國一線衞視,收視率排名取得歷史性突破,2018年北京衞視收視排名位列省級衞視第一位。徐滔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品牌媒體影響力人物”,成為當今中國電視的領軍人物 [9] 
徐滔帶領北京衞視頻道成功躋身並長年穩定在省級衞視第一陣營,2018年更是以創紀錄的成績獲得省級衞視收視排名第一。徐滔主持創辦的節目多次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星光獎、中國電視白玉蘭獎等國家級最高榮譽。徐滔個人榮獲過範長江新聞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百家新聞工作者、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首都勞動獎章,入選“中國電視50年5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2019年
政府特殊津貼 2007年
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 2006年 [39] 
2023年4月8日,入選《2023中國品牌女性500強》榜單,位列第265。 [41] 

徐滔奮鬥歷程

徐滔戰地記者

徐滔 徐滔
為掌握第一手材料,她像公安民警一樣衝鋒陷陣,贏得了“戰地記者”的口碑。而徐滔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的論文《同時空傳播的魅力》被多家學術刊物轉載。

徐滔打造品牌

徐滔 徐滔
徐滔不僅在新聞的採訪上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視角,她在新聞的報道思路和新聞的製作手法上,也積極自覺的思考電視節目的製作規律,不斷探索新聞節目新的“做法”。當運用特技手法來加強新聞節目的可視性在全國還是盲點時,徐滔是最早將特技手法運用於新聞節目的人。1999年12月,徐滔和同事們一起開辦了北京電視台第一個法制日播欄目《法治進行時》,徐滔鮮明的提出了“政法新聞社會化、社會新聞政法化”的嶄新節目理念。正是在這樣嶄新節目創作理念的支持下,《法治進行時》欄目中的四個節目《現場交鋒》、《現場提示》、《法網追蹤》、《治安播報》均為全國獨創。這四個節目的開播不僅為中國的電視節目增添了新的“物種”,更重要的是為羣眾參與社會治安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徑。現《法治進行時》已進入全國所有電視台所有頻道所有新聞專題節目收視率大排行的第三名,這是地方台新聞專題節目第一次打破中央台壟斷收視前十名的局面,極高的收視率是《法治進行時》開播8年來,累計為北京電視台創造GDP超過3億元,也是成為全國一家年廣告創收上億的午間欄目,正是因為這些出色的業績《法治進行時》被譽為是中國最引人注目的電視品牌節目。作為節目的靈魂人物徐滔也多次走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的講壇,發表了《論品牌節目效應》、《構成精品節目要素之分析》、《法制節目的發展趨勢》等一系列演講。為不斷探索品牌節目的發展,創新服務觀眾的方式,2006年,徐滔和同事們又推出了《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諮詢熱線和徐滔法律服務網。

徐滔艱辛付出

徐滔 徐滔
1991年從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徐滔成為一名政法記者,特殊的工作性質使她經常和民警打交道,漸漸的她的言談舉止都流露出了一種警察特有的豪放與爽氣,“他們身上那種細膩與粗獷的矛盾組合深深地影響了我。是他們讓我變得果敢”。説話繪聲繪色,走路風風火火的徐滔從小生活在部隊大院,搬着板凳跟在父親身後,帶着小朋友喊着號去吃飯看電影,完全一幅孩子王的模樣。後來鍛煉出來的性格多少也源於她的這種生活環境。很多觀眾甚至犯罪嫌疑人都不約而同地問:“徐滔原來是警察吧。”因為長時間深入基層,跟公安幹警一起工作,徐滔説,這些工作經驗為她擔任法制欄目的主持幫助不少,也使得她的氣質與欄目要求越來越吻合。儘管在欄目創立之初,關於徐滔的主持特點曾有過各種爭議,但隨着欄目的不斷成熟和徐滔的努力,如今她已經成為一名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不,不是著名節目主持人,是著名節目的主持人。”徐滔在“節目”兩個字上加重了語氣,在她的心目中,《法治進行時》才是明星,而她不過是為明星服務的人。有人説政法領域就是和平年代沒有硝煙的戰場,政法記者就是奔波在這個戰場上的戰地記者,而徐滔感覺這份工作彷彿燃燒着的火,因為有點危險,有點刺激,有點熱辣,又時時變化無常。問徐滔,她在面對手持尖刀和炸藥的犯罪嫌疑人時害怕麼。怕,但她卻鎮定自若地對歹徒説:“寶貝,這麼晚了你都不睡覺,記者阿姨也睡不了,警察叔叔也睡不了,你這樣做相當不道德。”徐滔説這是記者應有的素質,在需要的時間説出該説出的話。在營救被綁架的影視明星吳若甫的驚心動魄的22個小時中,徐滔保持着一個優秀現場記者的冷靜與敏鋭,她幾乎和公安幹警同一時間衝進關押吳若甫的房間,第一個安慰吳若甫説:“沒事了,沒關係的,真的沒事了,生命會永遠跟你牽手。”以一個女人獨有的智慧和温柔給吳若甫以支持。
當年報考廣播學院的時候,老師問徐滔,記者這個工作意味着什麼。當時的回答徐滔已經記不清了,但這麼多年來她一直沒有停止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17年政法記者的工作經歷讓她感受最深的就是記者從來不意味着鮮花和掌聲,有的是艱辛與付出,雖然不易,但是值得。

徐滔感恩的心

出席活動
出席活動(17張)
有一年夏天,徐滔與民警在警車裏蹲守執行任務。盛夏的北京,繁華的西單街頭,一個個身着短裙的女孩隨着吹過的微風輕拂着長髮。那一刻,平安生活的幸福一下子湧上徐滔心頭。在經歷了一次次生死考驗之後,徐滔體會最深的是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那些看似平常普通的場景可能會在一瞬間從你身邊消失;那些你認為能陪着你度過很多年的人也可能會在一瞬間離你而去,所以我更珍惜平安的生活,更有知足感和幸福感。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我有一顆感恩的心。”
徐滔説自己很平常,不是什麼成功人士,也不是明星。她善待每個人的所求,也感動於周圍人的支持。曾經有段時間徐滔嗓子不舒服,在帶病主持了一期節目之後,她收到了一個來自陌生小朋友的禮物——創可貼,小朋友在信中這樣寫道:徐滔阿姨,您把創可貼貼在嗓子上,嗓子就不疼了。任何一個成年人都知道,這樣的方法不可行,然而,這樣真摯淳樸的關切卻讓每個人都忍不住感動,徐滔作為當事人更是深深感動,她説,這種人與人之間最單純的感情就是生活的動力。
生活之中的徐滔從火焰變成温柔的水。她愛美文,會在每一個精彩之處為之心動。她愛音樂,每每聽到“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她覺得自己的心也像月光一般皎潔純淨。她愛運動,游泳時,她任身體漂浮在水面上,靜謐得甚至聽不到自己的心跳,像入定一般;她還愛散步,可以在頤和園裏看北京四季的美景……
繁忙的工作並不能影響徐滔對精緻生活地追求。她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她養了一條小金魚,有一天她發現小魚直立着身子在水中。心想,它要去天堂了。可後來,小金魚下了很多更小的魚。“總聽到有人説自己太累了,你是真地累麼。還是捨不得放棄太多欲望。也許放棄一些浮華和慾望,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我們會覺得輕鬆很多。”

徐滔進行時

工作照
工作照(11張)
“認識”徐滔,沒有十年也有七八年了,之所以用“”將認識引上,是因為那時我認識她,她不認識我。之所以“認識”她,是因為她的欄目被人關注,被人們喜愛,我也不例外。但不知為什麼,我和家人在評價徐滔的主持風格時總覺得她並不“輕鬆”,彷彿要把每句話都“送”到你“心裏”。
“認識”徐滔,是在2007年北京電視台的春節特別節目《笑動2007》,她改行演出的《超生游擊隊》,是我第一次看到“法”外的徐滔,雖然只是個模仿秀的節目,但我當時在笑過之後覺得“法”內“法”外的徐滔“差距咋就這麼大呢。”也許是“法”與警不能分離的緣故吧,所以我們在屏幕上看到更多的是嚴謹的徐滔。
認識徐滔是在她自己主持的自己的新書《徐滔進行時》的發佈會上,比小品還小品的幽默,與于丹近似相聲段子的對話使我在欣賞到她“太有才了”之後,看到了“法”外的徐滔。雖説此書是為《法治進行時》十週年而奉獻,但裏面沒有《法治進行時》成長的故事,而是集中了十二個經典案例。雖然大家都關心《法治進行時》十年的成長,我們也在探討為什麼一檔“法制”節目能夠長盛不衰。
據説徐滔向來低調,但此次她卻希望媒體多多宣傳她的新書《徐滔進行時》,其目的還是希望喚起大家增強法律意識,同為媒體人的我們自然責無旁貸。但看到書中17位名人個個如雷貫耳,白巖松、于丹、趙忠祥張國立趙本山崔永元毛阿敏水均益朱軍韓紅小瀋陽等人的聯袂推薦,在評價徐滔和她的節目時,17個人居然用了27個《法治進行時》,那麼還用我去多説嗎。倒是“法”外的徐滔令我刮目相看,她的靈氣——永遠開放的視角,“霸氣”——捨我其誰的精神,“熱氣”——活力四射的激情,加上“美女”、“寶貝”等口頭禪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化的《法治進行時》,看到了不一樣的徐滔,也註定了她的名人效應:徐徐道來,滔滔不絕的《法治進行時》,同時也使我明白了十年的《法治進行時》之所以能夠“新鮮如故”,是因為有了“法”外的另面徐滔。
認識徐滔是在會後的採訪,大多數記者都離去了,剩下為數不多的記者提問,她還是那麼認真地回答着每一個問題,在採訪結束時站在門口向每一位採訪她的記者握手道別,一聲姐姐叫得你心和眼睛都熱起來。我為有這樣的妹妹驕傲。按照徐滔自己的説法,是差59歲就100的人,不正好是我的“猴妹”嗎?我堅信數猴的人聰明且認真。當年在汽車圈,我認了無數的“猴哥”、“猴姐”,一直認到美國;但進入圖書圈,我以“猴姐”著稱了,小猴妹也認了些,但徐滔這個“猴妹”我認定了。她活潑可愛,讓人在喜愛之餘又有些心疼,因為她太累了,特別是在讀到她在《法治進行時》開播後6年多時間,3年住在辦公室,3年住在台附近的簡易樓,一到冬天半夜回家就會被樓道的大白菜絆倒而流淚的情景時,不禁為“猴妹”而難受。
認識徐滔也許是巧合,其實圖博會上的發佈會很多,且重量級的發佈會不少,但那天我選擇了徐滔,雖然我不追星,但我惜才,喜歡她辦事的風格和熱情,也許這就是我們的“猴性”吧:叫真、不惜力。
認識徐滔也許是巧合加緣分,那天在去開會的路上正好聽到中央台正在播出四川省高院對成都男子孫偉銘無照醉酒駕車連撞5車後逃逸,造成4死1傷慘劇的二審情況,我和同事還在感慨不懂法造成的悲劇,您能説這只是巧合嗎。我之所以讓徐滔給我們的讀者寫一句共勉的話“法治進行時,明 天會更好”,絕不僅僅只是為我們的讀者,而是希望像徐滔一樣為法制建設多做一份工作,這也是我們的一份責任。我想,對《徐滔進行時》的宣傳不僅是對《法治進行時》十年的回顧,也不光是對徐滔個人法治人生十年的盤點,而是對北京人乃至中國人法制意識的推進,只有當大家的法制觀念都能進行時,才是社會進步時,才是悲劇減少時,才是社會和諧時,才是我們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時。

徐滔個人語錄

北京是一座夢想的城市,北京衞視秉承着這座城市的精神與氣質,北京衞視的觀眾與這座城市一樣,從來不會辜負每一個夢想,從來不會讓努力白費。 [36] 
只要我們在,就是中國電視的黃金時代。
長存感恩之心的人,從來不會孤獨。
慶幸我們還在賽場吧,慶幸我們還有目標吧,慶幸我們還在努力吧,奔跑是對跑者最大的獎賞,哪有什麼終點,在成長的旅途中,願每個人道路漫長。
所以面對民警的時候,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的歲月靜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所以面對北京民警的時候,我們要時時自問,正義從來都不是一味的索取,真正的公平是將心比心!
如果你需要正義,就向挑釁正義的行為零容忍!如果你需要夢想,就向踐踏夢想的行為零容忍!如果你需要尊嚴,就向蔑視尊嚴的行為零容忍!如果你需要我們的民警,就對所有的襲警行為零容忍!
我們不逾規,但是我們非常的行得正,我們敢跨界,但是我們也玩得開,我們的心安靜,但是我們的聲自遠,所以我們北京衞視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37] 
這就是我們對國潮文化的定義:它的紅,是大國威儀;它的酷,是青春風範;它的趣,是人生氣度。 [38] 
在很多人唱衰電視,一些同行面臨經營困局的時候,北京衞視想用行動證明,趨勢從來不是失敗的藉口,環境更不是偷懶的理由。 [31] 
每一個台前無比閃亮的身影,是背後大家不瞭解的一個又一個的不眠之夜。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團隊的很多人身上都着一塊糖。因為在最難的時候我們要吃一塊糖鼓勵自己,告訴自己,生活是甜的。 [32] 
我相信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因為北京衞視多年來不忘初心的堅守創作,我們不斷與更多的觀眾和合作夥伴相遇;因為北京衞視始終以電視手藝人的自律堅守品質,我們不斷與更好的電視節目相遇;因為北京衞視始終以逆風飛揚、王者無界的姿態堅守勇氣,我們才能不斷在更高的天空和更強的自己相遇。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