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天德

(川楚白蓮教起義軍達州青號首領)

鎖定
徐天德(?-1801年),達州(今四川達縣)人,清朝四川達州農民起義首領。 [4] 
徐天德農民出身。嘉慶元年(1796年)九月,他首先率達州白蓮教徒在亭子鋪舉旗起義,擁眾萬人。在他們的影響下,各地教徒也紛紛聚集參加反清鬥爭。義軍打擊了達州、東鄉、太平、新寧、渠縣、大竹等地的團寨鄉勇。同年十一月,天德率軍入陝西,攻打安康、平利、紫陽諸縣。舊曆除夕,義軍返川,攻佔東鄉城,擊斃哈密辦事大臣佛住。 [4] 
嘉慶二年(1797年)七月,川楚義軍會師,天德被舉為達州青號首領,爾後轉戰川東的開縣、梁山、墊江地區。嘉慶五年(1800年)六月,天德領義軍進入鄂西北一帶,在南漳馬家營重創清軍,擊斃了總兵王凱。義軍進入陝西。在西鄉兩河口舟覆,徐天德溺水而死。 [4]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四川達州直隸州亭子鋪
逝世日期
1802年
本    名
徐天德
人物生平
十五日,天德與弟天壽及王登廷等在達州亭子鋪聚集教眾起義。天德稱大都督,白蓮教軍以白布纏頭,豎立旗號。不久移屯麻柳場,旬日問眾至數千人。時東鄉縣(今宣漢縣)王三槐、冷天祿起峯城,未幾,與徐天德合。十二月二十九月攻陷東鄉城,殺重慶總兵袁國璜知縣張寧陽等,聲勢大震。成都將軍觀成等率兵鎮壓。
白蓮教起義 白蓮教起義
嘉慶元年(1796)與王登廷等率眾起義,旬日間眾至萬人。次年川楚起義軍會師,被推為達州青號首領。隨即與各路起義軍配合,取得川東大捷。後圍戰四川湖北陝西三省間,屢得勝利,五年,在湖北南漳馬家營擊潰清軍。殺死清總兵王凱。次年三月,因德楞泰軍追擊,在兩河口舟覆而死。 [1] 陝西西鄉渡河覆舟溺死。其弟天壽、天培等率軍繼續鬥爭。
組織白蓮教起義
嘉慶元年(1796年)十月,達州爆發了徐天德、王登廷領導的起義,東鄉縣爆發了冷天祿、王三槐領導的起義 [2]  與王三槐、冷天祿、羅其清、冉文儔等時分時合,轉戰於川東及鄂、陝邊區。嘉慶三、四年間,王降,羅被俘,冷與冉俱戰死,天德一軍仍流動作戰,清朝廷懸賞擒殺,名列首位。 [1] 
嘉慶三年(1798)夏秋,義軍張漢潮率領白蓮教餘部從陝南小壩經米倉道來到光霧山大壩。他組織人馬在香爐山、巴峪關等地築堡修寨,防禦清軍。在大壩整肅兵馬,屯集糧草,憑藉大壩的地理優勢和密林的掩護,張漢潮率領義軍同從陝南緊追而來的清兵在川陝邊界多次展開殊死拼殺。
嘉慶四年(1799)夏天,清廷對出沒於川陝邊界的白蓮教進行了兇狠剿殺。清兵由清廷大臣親自統領,地方州縣依靠地主武裝辦起了團練,依山隘修建堡寨,扼要道派重兵把守,堅壁清野,步步為營。儘管如此,辛聰、張士龍率領的數千義軍,自嘉慶五年(1800)冬,進入南江桃園、大壩一帶後,便同駐守光霧山一帶的清軍德楞泰部展開多次交鋒。
在辛聰、張士龍部撤出桃園、大壩一帶後,徐天德率領的白蓮教義軍再次進人南江桃園寺、鐵爐壩一帶。這個時候,清軍參贊大臣額勒登保親自率領提督楊遇春統兵於鐵爐壩。當徐天德率領的白蓮教義軍,剛一來到鐵爐壩,便遭到清兵的猛烈轟擊,數千清兵如虎狼般咆哮着從密林中衝殺出來,尚未醒過神來的白蓮教義軍被迫奮起還擊,同清軍展開決一死戰 。據説,在那次戰鬥中,為了支持白蓮教,村裏不少百姓將茅庵草舍讓了出來,供義軍藏匿,還有將衣服、火藥、糧食等接濟給義軍的,村裏的草料、柴火隨時可供義軍使用,還有村民主動為義軍當起了嚮導。在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清軍同白蓮教義軍在鐵爐壩激戰了三天三夜,終因清軍炮火猛烈,人數眾多,副元帥徐二貓不幸陣亡,徐天德為保存實力,不得不率領餘下的義軍撤退至巖房坪一帶。
嘉慶六年(1801)六月,清兵再次對川、陝、楚邊界的白蓮教義軍發起大規模圍剿。義軍龍紹周率領部眾沿米倉道再次從陝南進入桃園、大壩一帶,憑藉林海天險同清兵展開游擊戰。當年,清廷頒發《御製邪教説》,加大了對白蓮教義軍的分化瓦解力度。通過築堡寨,並村落,移民百姓等措施,切斷了義軍同百姓間的聯繫。由於義軍的糧草和兵源得不到補充,龍紹周率領的部眾在光霧山轉戰一段時間後,又一路南下,攻進南江城,放火燒燬了縣衙,趕跑了知縣。
嘉慶七年(1802)春天,苟朝九、宋應伏率領的白蓮教餘部再次來到茫茫光霧山中。他們避開清兵的鋒芒,整天周旋於清兵的圍追堵截。儘管兵源得不到補充,糧草也斷了後路,他們藉助山裏豐富的野生山果和茫茫密林的掩護,堅持同清軍戰鬥了近一年之久。
1803 年夏天,這支白蓮教義軍最終被清兵圍剿鎮壓。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