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欣夫

鎖定
徐欣夫(1899—1971),台灣著名導演。1949年到台灣,組織萬象影片公司,拍攝了台灣第一部國語片《阿里山風雲》。1951年出任農業教育電影製片廠台中分廠廠長。後“農教”與台灣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製片廠合併為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仍任其製片廠廠長。導演的影片有《永不分離》《軍中芳草》《歧路》以及台語片《呂洞賓》等。1958年辭去廠長職務,又導演了多部台語片後退休,病逝於香港。生前曾任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的理事長。 [1] 
中文名
徐欣夫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江陰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71年
畢業院校
上海徐匯公學
職    業
導演
代表作品
美人心
翡翠馬

徐欣夫人物生平

徐欣夫,1920年畢業於上海徐匯公學,同年與陳壽芝等合組中國影戲研究社,並參加拍攝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1924年入大中華影片公司,與陸潔合作導演影片《戰功》(導演徐欣夫)。
1931年任明星影片公司導演,導演影片《鹽潮》、《女兒經》等。徐欣夫後在新華、中華、國泰等影業公司任導演。
1948年在台灣自組萬象公司,擔任台灣第一部國語片《阿里山風雲》的製片人。
1954年任台灣農業教育電影公司台中廠廠長兼導演,導演《日月潭之戀》等影片。
1958年後任台灣“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台灣省電影製片廠顧問。後病逝於香港。 [2] 
關於徐欣夫的生年,一説1899年; [3]  一説1897年。 [2]  徐欣夫的卒年,一説1971年; [1]  一説1968年。 [2] 

徐欣夫人物事蹟

忠於原始材料,尊重真實生命
徐欣夫原本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就想拍一部名為《唐伯虎點秋香》的片子,但是始終只停留在紙上談兵、桌邊許願的階段。計劃胎死腹中,實有緣故。這個題材一直到1969年才由香港邵氏公司真正拍出來,當時雖然已經過了黃梅調電影的全盛時期,由凌波、李菁領銜主演的《三笑姻緣》卻為這個類型留下了一個極為燦爛的尾巴。我學唱“虎秋三笑留情索,三條情索點魂魄”不下數千遍,以為論詞曲咬合之精準華麗,此片唱段的成就絕不在《梁山伯與祝英台》之下。
徐欣夫最早籌拍此片的時候,曾經請教過他的江蘇同鄉李猷。李猷(1915 - 1997)年輩略晚於徐,但是少年時曾經是虞山國學專校的高材生,詩學渾厚清雅,書法篆刻極工,早年受教於楊雲史、金松岑、張一麟等耆老,由於為學醇篤,很受時人敬重。徐欣夫要拍唐伯虎的故事,第一個就想到了他。
可是沒想到李猷劈頭給澆了一盆冷水。他的第一句話是:“唐伯虎撞不上秋香。 ”第二句話是:“秋香是個妓女。 ”
李猷的説法顯然有所本。清梁紹壬的《兩般秋雨庵隨筆》考證得很清楚:唐伯虎得解元、成大名是明弘治戊午年(1498)的事,當時他剛為父母守喪三年滿期,而他的妻子、妹妹也幾乎是在同時病逝的。秋香則是明代成化年間(1465 - 1488)的人,本性林,名金蘭,秋香是入妓籍之後的花名。秋香原本出生於官宦之家,幼年時父母雙亡,跟着伯父流落到金陵,迫於生計而淪墮煙花。日後許多浸成套路的妓女故事也多少由秋香的事蹟點染而來。她美豔而孤傲、多才而寡合,能絲竹、擅詩畫,有色藝雙全之譽,卻不幸酒後失身,終於在抑鬱無聊之際,脱籍從良,卻從來沒有遇到一個知心而能夠託付終身的伴侶。
也有在秋香炙手可熱的時期不能一親芳澤之人,或是曾經有過數面之緣而自詡為熟識的俗客,這班人以為還可以和脱籍之後的秋香通通交情,往往致厚貺而求見,但是所得到的回報總是一幅畫了柳枝的扇子,柳邊並題一詩,道盡灰頹心事,極有情味:
昔日章台舞細腰,任君攀折舊枝條。如今寫入丹青裏,不許東風再動搖。
李猷把唐伯虎和秋香各自的故事原原本本告訴了徐欣夫,徐跌足大嘆可惜,就此做罷。有人問他:“乾脆就照民間傳説來拍,根本不要理會史實,何可惜之有? ”徐欣夫説:“知情的人進了戲院,是看我説笑話嗎? ” [5] 

徐欣夫人物作品

徐欣夫導演的故事片:1925年《戰功》(與陸潔合作),1929年《兩劍客》,1931年《三箭之愛》、《誰是英雄》,1932年《血債》,1933年《鹽潮》,1934年《路柳牆花》,1935年《女兒經》(與張石川、程步高、沈西苓、鄭正秋等人合作)、《美人心》,1935年《熱血忠魂》(與張石川、鄭正秋等合作),1936年《珍珠衫》、《蝶戀花》,1941年《雨夜槍聲》,1942年《千里眼》,1943年《斷腸明月》,1944年《吸血魔王》,1945年《回頭是岸》,1947年《粉紅色的炸彈》,1948年《呂四娘》、《古屋魔影》、《美人血》,1951年《永不分離》,1952年《軍中芳草》,1955年《歧路》、《郎心狼心》,1956年《日月潭之戀》、《寒夜孤星劍》,1957年《呂洞賓》、《呂洞賓三戰白牡丹》1968年《玉面貓》。
編導的影片:1935年《翡翠馬》,1936年《金剛鑽》,1937年《生龍活虎》,1939年《播音台大血案》、《蘭閨飛户》,1940年《黃天霸》、《王老五搶親》、《陳查禮大破隱身術》。 [2] 

徐欣夫人物評價

張大春:
中國第一部劇情長片《閻瑞生》的導演徐欣夫是個全才。拍《鹽潮》 ,走的是社會寫實的路子;拍《熱血忠魂》樹立了愛國軍事片的典型, 《古屋魔影》啓發了不止一代人對於富翁遺囑殺人事件的懸念;《翡翠馬》 、《金剛鑽》則開中國電影偵探類型之先河。 [5] 

徐欣夫作品評價

温尚南:
《鹽潮》(根據樓適夷的故事改編)編劇鄭伯奇、阿英,導演徐欣夫,攝影董克毅,主要演員胡蝶、王徵信、王夢石、孫敏、唐巢父、顧梅君。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3年攝製成無聲黑白故事片。影片描寫濱海某鹽村,貧苦鹽民世代在東堤海灘茅柴公地燒鹽為生。鹽霸李大户,為加緊榨取鹽民血汗,久有佔茅柴公地為己有之心。一天,鹽民張德三(王夢石飾)因有燒製私鹽嫌疑,被捕入獄。德三之女阿鳳(胡蝶飾)為救其父,求助於同村青年鹽民陳炳生(王徵信飾)。炳生與阿鳳自幼相愛,然兩家皆赤貧如洗,無以為計。其時,李大户之胡心吾來海濱遊玩。胡心吾實為執給子弟,他看中阿鳳美貌,伴作同情,將德三保釋出獄,騙取阿鳳好感。阿鳳年輕單純,感其恩而日與接近,因而疏遠炳生。不久,炳生因鹽商殺價,無錢為母治病,被迫加入販私鹽集團。事為鹽警偵知,阿鳳從胡心吾口中得知鹽警將搜捕炳生,奔告炳生,促其潛逃。這時,李大户見時機成熟,不顧鹽民死活,強行霸佔茅柴公地,終於激起鹽民反抗。阿鳳也終於悔悟過來,跟隨眾人高唱“革命已經開始,人們已經起來”,向李大户展開鬥爭,迫使他狼損逃往上海。《鹽潮》是繼夏衍編劇、程步高導演,異常鮮明地反映了反封建鬥爭主題之《狂流》後,一部由鄭伯奇、阿英編劇,徐欣夫導演的正面描寫階級鬥爭的影片,展示了二三十年代鹽民在土豪劣紳殘酷壓迫下的生活困境,表現了他們團結起來,拆起鹽潮,反抗封建勢力的鬥爭。題材是很現實很尖鋭的,為了避免反動派的檢查,影片仍不得不含蓄地在字幕中説,這是一個發生於“現在”以前的故事。但有不少鬥爭場面都給檢查官剪掉了,而且硬給加上了一個鹽潮平靜結束的尾巴,損害和歪曲了影片的主題。 [2] 
參考資料
  • 1.    馬奕主編,中國戲劇電影辭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09,第450頁
  • 2.    温尚南編著,姑蘇影人,古吳軒出版社,2012.03,第111-112頁
  • 3.    劉文寧:《徐欣夫導演研究》,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第6頁
  • 4.    《胡蝶·徐欣夫·顧梅君》,《明星(上海1933)》1933年第2卷第1期,無具體頁碼
  • 5.    隨手風流話民國之第一部劇情長片  .中國藝術報-中國文藝網[引用日期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