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明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教師)

鎖定
徐明老師1983年從武漢師範學院化學系畢業,來到武漢二師(現改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做了一名教師。二十四年過去了,她已是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湖北省特級教師,享受武漢市政府專項津貼。二十四年來,她潛心耕耘,用自己的愛心培育出一批批學生,以自己的學識贏得了同行的讚譽。
中文名
徐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武漢師範學院
職    業
教師
代表作品
《小學科學教學法》
《模擬課在師範教學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主要成就
湖北省特級教師
任職院校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徐明老師1983年從武漢師範學院化學系畢業,來到武漢二師(現改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做了一名教師。二十四年過去了她已是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湖北省特級教師,享受武漢市政府專項津貼。二十四年來,她潛心耕耘,用自己的愛心培育出一批批學生,以自己的學識贏得了同行的讚譽。 [1] 
一.師德鑄魂,愛心澆花
徐老師熱愛教育事業,全心投入,不懈追求,勇挑重擔,樂於奉獻,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影響着學生和她身邊的人。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她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在學院,徐明是有名的熱心人,她介紹過多位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誰的生活、工作中遇到了困難,她總是鼎力相助,與同事的關係非常融洽。
她更是深得學生的喜愛,課堂上,她與學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課堂生動活潑、寬鬆愉快,學生們説,上徐老師的課真是一種享受。
與學生相處她既像家長又像朋友。她曾先後當過三個班的班主任,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心體貼。她擅長班級管理,精心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集體精神。她非常注重學生行為規範及基本素養的培養,在學校進行的一日常規檢查、體育達標測評、“三字一話”競賽等方面,她的班總是名列榜首,班級學習成績也總是年級之冠。對後進生她更是付出了很多心血,她針對每位後進生的特點,努力發現他們的長處,循循善誘,因勢利導,促成他們由後進變先進。如學生張,學習好,聰明,有組織能力和號召力,但從前的老師認為她調皮,不聽話,連共青團都沒入。徐老師接班後,發現她有很多優點,尤其是有極強的集體榮譽感,於是在改選幹部的時候,極力舉薦她當了班長。這種無聲的信任,使張同學很受感動,她不僅改掉了存在的毛病,而且工作很出色。
徐老師本着“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愛學生,呵護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李同學是剛剛進校的新生,愛吃零食。一天看見同學的10元錢就順手拿走了。徐老師根據同學們提供的線索,斷定是青青拿了這錢,但是徐老師在班上是這樣説的:“昨天華華同學不小心掉了10元錢,如果哪個同學撿到了,就還給她。”等到下課的時候,這10元錢就回到了華華抽屜裏。受了徐老師的保護,青青沒有受到學校“新生有偷盜行為可退回”的處理,她從此和其他同學一起努力地學習順利畢業,在一所重點學校工作,而且工作很有成就。 [1] 
二.辛勤耕耘,開拓創新
教書二十四年,徐老師辛勤耕耘,不斷開拓創新,她虛心向校內外的名師請教,聽各科老師的課,取人所長,補己之短,教學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小學科學教育領域,她是名副其實的拓荒者,也是不斷前行的領頭人。
1988年因師範教育改革的需要,她從教化學改為教《小學科學教學法》課程。當時既無教材,也無別的教學經驗可資借鑑。於是,她儘可能多地深入小學課堂,積極與省、市、區各級教研室聯繫,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並在1989年親自到水果湖第一小學兼教自然課,弄清了合格的小學自然教師的知、能條件,在此基礎上,編寫了比較系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法》教材,在校內試用。在教學中,大膽改革探索,形成了學科教學法的“實例—研討—概括—應用”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即以小學科學課或教學錄像、教學實錄以及模擬課為實例,讓學生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繼而進行探究研討,概括出關於科學教學的規律,然後應用於科學教學實踐之中。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改變了過去教法課枯燥無味的局面,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主動,在實習時用得上。這種教學模式,同樣也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肯定和讚揚,她撰寫的文章《模擬課在師範教學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發表於《課程教材教法》雜誌。
如今她的學生遍佈了武漢市小學科學課的講台,成為武漢小學科學教學的骨幹。85級學生杜鴻燕、劉崢在武漢市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獲得一等獎;89級學生熊詩瑩在武漢市青年教師科學學科比武中獲二等獎;88級學生李翠榮工作不到一年,就在全省上公開示範課;96屆畢業生劉思,工作剛剛二個月,在橋口區科學課比賽中脱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1] 
三、潛心研究,碩果累累
從1990年起,她根據自己的積累,着手編寫《小學科學教學法》教材,前後修改達四次之多,終於得到了專家同行的一致認可。1993年,由她主編的該教材被省教委確定為湖北省中師統一使用教材。1996年她應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請參加《小學科學教學法》編寫,她是作者中唯一的中師教師,承擔第一章“緒論”和第九章“教師”兩章(約3萬字)的編寫任務,此教材作為全國中師教材,200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1996年她參加了《環境保護基礎》教材的編寫,該教材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全國中等師範學校試用教材,她編寫的第二章、第八章(約5萬字),在審定會上一次通過。2002年,教育部頒發了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她*應邀參加了湖北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的編寫工作,此讀本已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她被湖北教育出版社聘請參加小學新課程《科學》課本的編寫工作,該教材已經通過國家教育部審定通過。
1997年至2000年,她參與了武漢市“九五”重點課題“師範生科技意識和科技能力研究”的研究全過程,其間配合課題負責人做了大量的問卷調查和數據統計分析工作,撰寫論文兩篇,此課題已結題,被專家們認定為“武漢市2000年教育科學研究成果,達到省內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她潛心研究小學自然教學的規律,撰寫的多篇論文發表在《小學科學教學》雜誌上。2001年,她針對科學教學中教師對於概念教學的困惑,撰寫了論文“小學科學課中的概念教學”,此文發表在國家級雜誌中小學教材教學》2001年第3期上。
在十餘年的小學科學教學研究過程中,她也在關注着師範的理科教學改革,思考着如何將小學科學的教學思想與方法應用於師範理科教學,如何使師範理科教學適應小學科學教學的需要,1998年她撰寫的論文“師範學校理科教學改革的思考”發表於《武漢師範教育》。2000年初,她建議學校開設一門新課——《小學科學教育基礎》,並組織理、化、生、地組的青年教師協同“作戰”,編寫教材,此教材正在小教大專畢業班試用,學生反應良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