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州68-4

鎖定
徐州68-4,中國花生培育品種。
中文名
徐州68-4
選育單位
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親本來源徐州402(♀)伏花生(♂)
品種類型:疏枝直立連續開花中間型
左邊有品種系譜樹,單擊+號可以逐步展開;如果未顯示+號,可能由於網絡擁擠,請刷新或關閉本頁重新打開...
徐402×伏花生(李傳強等, 2002; 荊建國等, 2002)
·1988年山西認定
·1987年天津認定
·1985年陝西審定,編號:122
·1983年北京認定,編號:(84)京審油字第1號
·1983年安徽審定
·1982年河南審定(信息來源:《河南花生品種志》p.184-186; 《中國花生品種及其系譜》)
·1982年山東認定,編號:魯農審字第4號(信息來源:《中國花生品種志》p.410-411; 《中國花生品種及其系譜》)
·1978年江蘇認定(信息來源:《中國花生品種及其系譜》p.482-483)
·1977年河北審定
[1] 
育成單位:江蘇省徐州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親本及育種方法:以徐州402為母本、伏花生為父本雜交育成,1969年引入河南。
審定情況:1982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株型直立,疏枝,屬中間型品種。株高31.5cm,側枝長40.3cm。結果枝7條,總分枝9條,結實範圍13cm左右。莖粗,直徑6.5mm,莖部花青素微量,莖呈綠色,莖枝茸毛稀長。小葉片為長橢圓形、綠色、較大,長5.4mm,寬2.6mm。花冠橙黃色、花大,旗瓣高15mm、寬19mm。單株結果數19個,單株生產力35.9g。莢果多為普通形,間有蠶繭形與葫蘆形,網目中大,網紋粗淺,縮縊較淺,果嘴短鈍,果形整齊度較差。莢果以兩粒為主,特大,長42.7cm、寬16.1cm;百果重224.0g,斤果數275個。子仁橢圓形,仁形較整齊,種皮粉紅色,表面有白色裂紋與暗褐色油斑;子仁長18.3cm、寬10.3cm;百仁重100.5g,斤仁數650個。出仁率73.5%。子仁粗蛋白含量23.37%,粗脂肪含量54.43%。
生育期較短,屬中熟品種。在河南鄭州地區露地栽培,5月初播種,6月中旬開花,9月上中旬成熟,生育期135d左右。出苗較快而整齊,苗期長勢旺盛,中後期生長正常,不早衰。開花早,花期長,花量大,莢果發育較快。果針入土較深,但果柄堅韌,成熟後收穫時不易落果。對土壤要求嚴格,耐肥、耐澇性強,抗旱、耐瘠性差。易感鏽病、青枯病及莖腐病,較抗葉斑病。種子休眠性弱。
產量表現:1969年引入河南以後,在河南各地示範,一般畝產莢果250~300kg,高的達到350~400kg。1981年,在河南省淮陽縣王店公社朱莊大隊,3.457畝地上用地膜覆蓋,畝產517.4kg。
栽培要點:生育期較短,適於春播或麥壟套種,也可在油菜、大麥茬上進行夏播。在中、上等肥力的砂土或砂壤土上種植,更能發揮其增產潛力;播前要施足底肥,播種時施適量速效肥,生育中後期注意排灌。在水肥充足的高產田,生育後期要注意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控制徒長,防止倒伏減產。成熟後要及時收穫,嚴防在收曬過程中種子堆積熱捂黴變,導致莖腐病發生。種植密度以每畝0.75~0.85萬穴,每穴2粒。
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在河南各地種植。 [2] 
參考資料
  • 1.    徐州68-4  .國家花生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6-04-30]
  • 2.    《河南花生品種志》p.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