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州博物館

鎖定
徐州博物館是徐州市人民政府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行宮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1] 
徐州博物館建於1959年,坐落在雲龍山北麓,歷經三次改擴建,由陳列主樓、土山東漢彭城王墓、漢代採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四個展區組成。佔地面積6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2000餘平方米。並配有書吧、咖啡吧、紀念品商店等休閒服務區。 [2] 
徐州博物館陳列主樓為主展區,常年陳列有“古彭千秋”、“大漢氣象”、“天工漢玉”、“漢家煙火”、“俑秀凝華”、“金戈鐵馬”、“鄧永清收藏書畫展”等七大展覽。 [2] 
中文名
徐州博物館
外文名
Xuzhou Museum
地理位置
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和平路101號
佔地面積
60000 m²
類    別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景點級別
AAAA級
投用時間
1959年4月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金縷玉衣銀縷玉衣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徐州博物館歷史沿革

徐州博物館原址為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時的行宮舊址。1996年市政府批准了總體規劃設計,同年市政重點工程——陳列樓(博物館一期工程)開始建設,1999年5月建成開放。 [3] 
2004年,在西側基建工程中,發現西漢採石場遺址。
2006年,公佈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7月19日採石場遺址一併被納入博物館總體規劃和擴建工程。由此以陳列主樓為中心,其北側、西南側、東南側分別有土山漢墓、採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四位一體”的文物保護單位。 [4] 
2009年徐州博物館擴建工程於6月份起實施,年底完成。 [3] 
2012年,“陳列主樓擴建和文保中心建設”主要為在博物館陳列主樓西北部增建庫房和展廳,為地下一層、地上兩層框架結構。徐州博物館形成了國家級(採石場遺址)、省級(土山漢墓)、市級(乾隆行宮及碑園)保護單位和館藏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區。 [5] 
徐州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結構佈局

徐州博物館綜述

徐州博物館是以陳列主樓為中心,其北側、西南側、東南側分別有土山漢墓、採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等重要文物保護單位的格局。 [5] 
西漢採石場遺址展示了部分採石坑;土山東漢彭城王墓內展示了考古發掘現場和彭城王墓出土文物,其中土山二號墓考古發掘榮獲“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乾隆行宮及碑園陳列着“乾隆與徐州史料展”、歷代碑刻等。 [2] 

徐州博物館常設展覽

  • 徐州博物館主館
徐州博物館主館基本陳列包括“古彭千秋”“大漢氣象”“天工漢玉”“漢家煙火”“俑秀凝華”“金戈鐵馬”“鄧永清收藏書畫展”七大展覽,展出各類文物珍品五千餘件,全面展示了徐州豐富璀璨的歷史文化和厚重的地域文明。 [2] 
古彭千秋—徐州歷史文化陳列
“古彭千秋——徐州歷史基本陳列”展廳面積約800平方米,展出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約1400件文物,通過通史陳列,多角度闡釋徐州悠久歷史和人文景觀,滿足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文化認同感。
古彭千秋—徐州歷史文化陳列 古彭千秋—徐州歷史文化陳列
大漢氣象—徐州漢代文物陳列
展廳重點以西漢楚王(王后)墓出土文物為主體,以王室生活場景為主線,使遊客直觀瞭解漢代楚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繁榮發展。
大漢氣象—徐州漢代文物陳列 大漢氣象—徐州漢代文物陳列
“天工漢玉——徐州漢代玉器精品陳列”
展廳為我國唯一漢玉專題常設展覽,展出金縷玉衣、獅子山鑲玉漆棺等珍貴文物300餘件套。
“天工漢玉——徐州漢代玉器精品陳列” “天工漢玉——徐州漢代玉器精品陳列”
“漢家煙火——徐州漢代文物陳列”
展廳以組團的特徵佈局文物,包括反映社會經濟的鐵器、錢幣、陶瓷器,反映田園生活的陶器,反映漢代市井生活的飲食類文物,直觀展現漢代百姓富庶、長治久安的生活場景。
“漢家煙火——徐州漢代文物陳列” “漢家煙火——徐州漢代文物陳列”
“金戈鐵馬——徐州古代兵器陳列”
展廳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兵器專題展覽之一,集中展示徐州出土的大量兵器,以“彭”字為元素、展示徐州血與火的戰爭史。
“金戈鐵馬——徐州古代兵器陳列” “金戈鐵馬——徐州古代兵器陳列”
“俑秀凝華——徐州出土歷代陶俑陳列”
展廳重點展示漢代北洞山彩繪儀衞俑、馱籃山樂舞俑、獅子山兵馬俑等,南北朝陶俑部分獅子山北齊俑和內華彩俑、唐宋部分三彩俑也為展覽亮點。
“俑秀凝華——徐州出土歷代陶俑陳列” “俑秀凝華——徐州出土歷代陶俑陳列”
土山漢墓
土山漢墓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徐州市區南部雲龍山北麓,現徐州博物館院內。考古發掘證實其為東漢時期分封于徐州的某代諸侯王陵墓。土山漢墓封土堆高約16米,其下共有三座墓葬,均為磚石混合結構,其中二號墓為主墓,墓葬結構複雜,由墓道,東、西耳室,甬道,前室,後室及迴廊組成,墓內使用石料4200多塊,用磚40000餘塊,用柏木、梓木、樟木和杉木等大量木材,墓內出土各類文物近5000件(套)。 [19] 
土山漢墓 土山漢墓
西漢採石場
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採石遺址的基本單元為露天石坑。採石場遺址的主要採石開鑿工藝與徐州西漢王陵及中型墓葬等內封石的開鑿工藝相近,遺留的開鑿工具也具有明顯的漢代風格,特別是一些採石坑內的大量陶器殘片及“五銖”錢幣的出土,證明該採石遺址的時代為西漢,可能延續至東漢初期。 [20] 
西漢採石場 西漢採石場
乾隆行宮與碑園
乾隆行宮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行宮大殿內以復原場景等形式講述了乾隆南巡,四次來到徐州的歷史和逸聞故事。行宮東側碑廊裏陳列着珍貴的唐石幢以及歐陽詢、虞世南、蘇軾、米芾、岳飛等歷代碑刻。 [21] 
乾隆行宮與碑園 乾隆行宮與碑園
  •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基本陳列為“大漢王朝——石上史詩” 陳列於南館,展出畫像石精品400餘塊;“漢石遺珍”陳列於北館,展出自清末到1989年之間發掘和發現的畫像石精品167塊,分別陳列在七個展室和206米的展廊上。程大利先生藝術館,展出程大利先生近年來精品力作40餘幅。南、北館的陳列全面、立體地反映了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在文物收藏、科學研究及陳列藝術方面的成果,使觀眾能夠較全面地瞭解徐州漢畫像石和漢代徐州人的生活面貌。 [2] 
大漢王朝—石上史詩
展出20多塊漢碑刻銘和有文字題記的石刻畫像,表現漢代書法藝術的卓越成就。陳列全面、立體地反映了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在文物收藏、科學研究及陳列藝術方面的成績,使觀眾能夠全方位地瞭解徐州漢畫像石。
大漢王朝—石上史詩 大漢王朝—石上史詩
漢石遺珍
“漢石遺珍”陳列,位於北館,展出畫像石160餘件,分別陳列在七個展室和206米的展廊內。展品主要是自清代末年1989年的館藏文物精品,有銅山洪樓祠堂、苗山漢墓、利國漢墓,沛縣棲山漢墓,睢寧九女墩等漢墓出土的畫像石,此外還有清代、民國、新中國不同歷史階段的散存以及徐州區域內外收藏的漢畫像石。 [22] 
漢石遺珍 漢石遺珍
程大利藝術館基本陳列
2015年8月,程大利藝術館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成立。程大利先生為徐州籍畫家,長期從事中國畫創作及研究,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畫學會副會長。程大利藝術館共收藏其精品畫作40餘幅。 [24] 
程大利藝術館基本陳列 程大利藝術館基本陳列
  • 尉天池書法館
尉天池書法館基本陳列
尉天池書法館現有兩個展廳,收藏並展示了尉天池先生自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百餘幅精品力作,館內所有作品的展陳位置均是由尉老親自設計安排的。作品形式有條幅、對聯、橫批、中堂、扇面等,涵蓋篆、隸、楷、草、行等各式書體,集中展現了尉天池先生畢生的藝術創作和書法成就。 [23] 
尉天池書法館 尉天池書法館
  • 趙緒成藝術館
趙緒成藝術館基本陳列
趙緒成藝術館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館內收藏並展示了趙緒成先生作品210組、329幅,集中展現了趙緒成的藝術創作和書法成就。趙緒成藝術館開館後由徐州博物館運營管理,藝術館將秉承學術性和公益性原則,常年向公眾開放,致力於打造集藝術展示、教育、交流、研究和創作於一體的學術平台。 [25] 
趙緒成藝術館 趙緒成藝術館

徐州博物館臨時展覽

李守銀書法(捐贈)作品展
本次展覽的作品,其中近一半是臨摹、題跋作品,主要是圍繞近幾十年來徐州境內考古發掘出土的兩漢時期漢碑刻石和器物拓片。如漢碑、墓誌銘、漢畫石題記銘文、黃腸石刻銘文、磚文和漢代玉器、金器、銀器、銅器等器物上的銘文,以及漢代簡牘墨跡等原始資料,極具漢代獨有的藝術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另一部分創作作品,以隸書作品居多,也是我2014年“大道無極”個人書法展覽後,近十年來立足古彭徐州漢文化源頭,學書過程的一段小結。風格取向還是以漢碑摩崖為主,其中也有部分參有秦、漢簡牘、磚文、漢畫題記銘文以及西漢器物銘文筆意的作品。 [26] 
巧木造化意萬千——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展
通過展現漳州木偶鮮明的人物性格、誇張的造型、豐富的表情、類型化的雕刻技藝,弘揚中華傳統工匠的精神,讓更多人瞭解雕刻文化的博大精深。 [27] 
巧木造化意萬千——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展 巧木造化意萬千——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展
時間·風度——2023徐州油畫20家聯展
二十位藝術家六十年來不同時期的作品彙集一堂,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藝術觀念、不同的選材視角、不同的表現手法,呈現出風格迥異的畫面,七彩斑斕、蔚然大觀。這既是向老師的致敬,也是這一羣跋涉者的風采展示。 [28] 
時間·風度——2023徐州油畫20家聯展 時間·風度——2023徐州油畫20家聯展

徐州博物館館藏文物

徐州博物館綜述

徐州博物館及展品圖集(1)
徐州博物館及展品圖集(1)(21張)
徐州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藏品體系完整,凸顯徐州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藴,不僅代表本地區的藝術水準,更有不少還代表國內的最高水平。主要有陶瓷器、陶俑、玉石器、金銀器、銅鐵器、璽印、書畫、雜項等門類。館藏文物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及當代藝術品,內涵豐富。其中以新石器時代、漢代和明代文物最為豐富突出。又尤以漢代文物最具特色,形成完整陳列體系。館藏文物主體除書畫外,絕大多數為古遺址或古墓葬科學發掘出土,時代明確,來源清楚。 [2] 

徐州博物館館藏精品

  • 陶俑
西漢“飛騎”銘陶騎馬俑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長65、高59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兵馬俑坑
文物介紹:馬腹部刻劃“飛騎”二字,史書記載“楚兵剽輕,難於爭鋒”。“飛騎”二字表現出當時楚國騎兵的驃悍與迅疾。騎俑由馬耳、首、身(鞍)、四足、尾以及俑身、雙腿等部件組合而成。 [29] 
西漢“飛騎”銘陶騎馬俑 西漢“飛騎”銘陶騎馬俑
西漢彩繪陶執兵俑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高51、寬13釐米;高50、寬12釐米;高50、寬12釐米;高50、寬12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
文物介紹:俑為戴帽執兵陶俑,帽帶繫結於頜下。面部眉目細長,留有八字鬍鬚。身穿二重右衽曲裾深衣,胸前佩長劍。腰間束帶並懸掛組帶和綬帶。雙手半握拳置於右肋,左拳在上,右拳居下,所執兵器為木質長戟,僅剩朽痕。下身穿肥袴,足登雙尖翹首履。 [30] 
西漢彩繪陶執兵俑 西漢彩繪陶執兵俑
西漢陶繞襟衣女舞俑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高52、寬48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馱籃山漢墓
文物介紹:陶舞俑身着繞襟深衣,頂發中分,於腦後挽成髮髻,身體隨着舞步變化呈現出“S”形。雙臂上舉,長袖從空中垂下。舞俑的手臂呈曲尺形,為單獨燒製。這類舞俑的身體彎曲度和側轉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變化。 [31] 
西漢陶繞襟衣女舞俑 西漢陶繞襟衣女舞俑
北齊彩繪陶風帽俑
歷史年代:北朝
藏品尺寸:高24、寬7.5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北齊墓
文物介紹:俑站立,頭戴風帽,內穿圓領短衣,外罩寬袖長袍,下着長褲,雙手握物置於胸前,握物缺失。器身施紅彩。 [32] 
北齊彩繪陶風帽俑 北齊彩繪陶風帽俑
唐陶人面鳥身俑
歷史年代:唐
藏品尺寸:高22、寬6.5釐米;高20、寬9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銅山縣茅村鄉花馬莊二號墓
文物介紹:此類俑有雌雄兩種。雌性為“千秋”,面部圓潤,體態豐滿,背生雙翅,足為奇蹄;着博袖衣,雙手拱於胸前,為偶蹄。東晉葛洪《抱朴子.對俗》曰:“千歲之鳥,萬歲之禽,皆人棉而鳥身,獸亦如其名。”
唐陶人面鳥身俑 唐陶人面鳥身俑
以上內容來自徐州博物館,其他藏品可參考該館官方網站。
  • 陶瓷
西漢漆繪帶蓋陶鈁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通高34、腹寬19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簸箕山M5漢墓
文物介紹:陶胎,通體髹褐漆。鈁蓋以朱漆繪繁密雲氣紋,肩頸以朱、黃漆繪三角紋,三角內繪捲雲紋等,端莊華麗。鈁即方形壺,用以盛裝酒漿或糧食,盛行於戰國末西漢初。陶鈁是仿銅禮器,西漢時期的墓葬中,多和陶鼎、陶敦等器成組出現。 [33] 
西漢漆繪帶蓋陶鈁 西漢漆繪帶蓋陶鈁
明綠釉陶亭
歷史年代:明
藏品尺寸:長33、寬29、高72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地下城遺址
文物介紹:陶亭分上下兩層;上層拱門內書“萬善堂,“相對一面門內壁右 側豎題”“香首鄧愛泉等仝遠”,左側有“萬曆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立”,上橫書“吉祥如意”。均為墨書,字體隨意。為明代有確切紀年的陶亭,是研究明代民間信仰的實物資料。 [34] 
明綠釉陶亭 明綠釉陶亭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白陶鬹
歷史年代:大汶口文化
藏品尺寸:高39、口徑12、喙長11釐米
藏品來源:邳州梁王城遺址
文物介紹:白陶質。圓口折沿,流口上翹作鳥啄形,頸呈直筒型,以三尖底袋足支撐,頸足間置寬帶扳柄,頸腹界限不明顯,袋足部飾二道凸旋紋。造型生動,製作規整。流部修復。 [35]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白陶鬹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白陶鬹
清乾隆茶葉末釉雙耳葫蘆瓶
歷史年代:清
藏品尺寸:高25.3、口徑3、腹徑13.9、足徑8.3釐米
藏品來源:館藏
文物介紹:葫蘆瓶為瓶式之一,又稱福壽瓶。明、清景德鎮燒造較多。此器直口較小,溜肩,束腰,上腹小,下腹大,束腰部分有凸起紋飾帶,肩腹兩側置細長對稱的雙曲柄,底心刻有"乾隆年制"方形款,通體施茶葉末釉,釉面滋潤,造型獨特秀美。 [36] 
清乾隆茶葉末釉雙耳葫蘆瓶 清乾隆茶葉末釉雙耳葫蘆瓶
唐青釉陰刻“油盒”瓷盒
歷史年代:唐
藏品尺寸:高2.5、腹徑10.6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酒廠唐墓
文物介紹:盒滿施青釉,盒面青釉下有褐彩書行楷“油盒”二字。盒呈扁圓形,為唐代長沙窯瓷器,這種釉下彩裝飾,為唐代出現的青花瓷做好了準備。油盒為唐代婦女盛化妝油脂的用品。 [37] 
唐青釉陰刻“油盒”瓷盒 唐青釉陰刻“油盒”瓷盒
以上內容來自徐州博物館,其他藏品可參考該館官方網站。
  • 玉石器
西漢谷紋玉璧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直徑14、孔徑4.7、厚0.5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文物介紹:玉璧青白色,用名貴的新疆和田玉製成,玉質温潤。玉璧正面滿飾谷紋,排列有序,背面素面。谷紋玉璧在戰國時期就很流行。戰國玉璧上的谷紋,穀粒似旋渦,排列緊密。漢代的谷紋璧則不同,穀粒小而圓,為較高的凸起,且排列稀疏。 [38] 
西漢谷紋玉璧 西漢谷紋玉璧
西漢鎏金銅龍架玉枕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通長37、高11、寬16.5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後樓山M1
文物介紹:鎏金銅做枕架。枕架四角鑄有四條龍,龍首高昂,前爪挺立,龍尾相交鏤鑄於枕架底部,枕架放置玉枕,枕為木芯,外鑲嵌玉板,朝上一面板雕刻二龍形紋,正面中間有一長方形銅框,框內有4塊長方形小玉片,左右兩塊上部各有一銅鋪首銜環,內側面由8塊玉片組成,中間一塊透雕虎形,玉枕及枕邊框用金箔裝飾。
西漢鎏金銅龍架玉枕 西漢鎏金銅龍架玉枕
西漢金縷玉衣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長175、寬68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文物介紹:由頭罩、前胸、後背、左右袖筒、左右褲管、左右手套、左右靴等十餘部件組成。玉片均由新疆和田玉製成,玉質白而温潤,呈半透明狀。該玉衣所用玉片4248片,玉衣片尺寸較小,最大的玉鞋片不足9平方釐米,最小的不足1平方釐米,有的厚度僅有1毫米。在四角或周邊鑽孔,單面鑽,孔徑極小。玉片形狀多樣,有正方形、長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穿綴玉片用的金絲重1576克。根據玉衣出土時部分金縷遺留痕跡測得,金縷的直徑有四種規格即:0.70、0.62、0.52、0.44毫米。其打結的方法是以一根金絲四孔連綴並在正面盤繞為螺結。 [39] 
西漢金縷玉衣 西漢金縷玉衣
西漢綴玉面飾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長22.5、寬24.5、厚0.2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後樓山漢墓
文物介紹:面罩以多種形狀的玉片組成,玉片為青灰色或灰白色。多有褐色雜斑,正面拋光,玉片角均穿孔,用於裝綴。耳部下有四個小玉環,直徑1.3釐米。整件玉面罩共用玉片三十片,其中一片為後配片。 [40] 
西漢綴玉面飾 西漢綴玉面飾
西漢鎏金銅龍架玉枕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通長37、高11、寬16.5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後樓山M1
文物介紹:鎏金銅做枕架。枕架四角鑄有四條龍,龍首高昂,前爪挺立,龍尾相交鏤鑄於枕架底部,枕架放置玉枕,枕為木芯,外鑲嵌玉板,朝上一面板雕刻二龍形紋,正面中間有一長方形銅框,框內有4塊長方形小玉片,左右兩塊上部各有一銅鋪首銜環,內側面由8塊玉片組成,中間一塊透雕虎形,玉枕及枕邊框用金箔裝飾。 [41] 
西漢鎏金銅龍架玉枕 西漢鎏金銅龍架玉枕
以上內容來自徐州博物館,其他藏品可參考該館官方網站。
  • 銅鐵器
西漢鎏金銅鈁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通高58.8、腹徑28.3、頂徑23、足徑20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文物介紹:銅鈁通體鎏金,子母口、短頸,頸部有一週出三角紋痕,鼓腹,腹上部兩側有對稱鋪首銜環,平底下有方形圈足,口上有覆鬥形方蓋,蓋下有子口,上有四隻鳳鳥。 [42] 
西漢鎏金銅鈁 西漢鎏金銅鈁
西漢鐵胄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高42、直徑27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文物介紹:該鐵甲冑呈風字形,由120片鐵甲片穿綴而成,重4.7公斤,筒狀主體可以伸縮,前部有方形開口,僅露出眼、鼻和口部。 [43] 
西漢鐵胄 西漢鐵胄
西漢銅列鼎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高26、腹徑31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羊鬼山5號陪葬坑
文物介紹:蓋上有三橋形鈕,鈕凸為釘帽狀,蹄足、附耳、深腹,腹部飾有一週凸弦紋,銅鼎上有記重及容量的銘文。 [44] 
西漢銅列鼎 西漢銅列鼎
西漢錯金銀嵌珠銅瑟枘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高4.4、直徑4.1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東洞山二號楚王后墓
文物介紹:首部為圓形,分六瓣,上作圓頂,下有方形銎。頂端嵌淡黃色球星瑪瑙一顆。外周錯金作正六角形,六角內相間嵌桃形綠松石和淡黃色瑪瑙。六角外為六個錯銀三角花瓣,花瓣內亦嵌綠松石和瑪瑙,花瓣下錯金,並嵌珠六顆。再錯金銀件上皆陰刻花紋圖案。 [45] 
西漢錯金銀嵌珠銅瑟枘 西漢錯金銀嵌珠銅瑟枘
西漢“趙姬家”銘銅行燈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高9.3、口徑11.7、足高5.5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東洞山二號楚王后墓
文物介紹:直口、淺盤,盤內中間有高1.2釐米的錐形釘(燈芯柱),口沿外附葉形柄,柄背面陰刻隸書“趙姬家”三字。平底,燈盤下有三蹄足。 [46] 
西漢“趙姬家”銘銅行燈 西漢“趙姬家”銘銅行燈
以上內容來自徐州博物館,其他藏品可參考該館官方網站。
  • 金銀器
西漢金帶扣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兩件均長8.15、寬4.4、厚0.5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後樓山5號墓
文物介紹:兩件帶板內容相同。各為三隻羊形動物,騰躍翻曲,肢體誇張變形。邊框飾麥穗紋,右側帶板一側有橢圓形穿孔。 [47] 
西漢金帶扣 西漢金帶扣
西漢金餅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直徑6.5、厚0.6釐米
藏品來源:館藏 [48] 
西漢金餅 西漢金餅
西漢鑲綠松石魚龍形金帶鈎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長3.5、厚3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文物介紹:帶鈎為魚龍形,屈體張口,盤卧在圓紐之上,富於動感。口內吐一長舌,向後彎曲成鈎。魚體中鑲嵌一顆綠松石,創意新穎,精緻異常。 [49] 
西漢鑲綠松石魚龍形金帶鈎 西漢鑲綠松石魚龍形金帶鈎
西漢記重銘文獸紋金帶扣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長13.3、寬6、扣舌長3.3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文物介紹:由左右帶板及扣舌組成。帶板為長方形,正面紋飾採用淺浮雕,主體為熊噬馬的場面,主體紋飾周邊為勾喙鳥首紋。帶板背面無紋飾,有纖維織物痕跡,中部有兩個橫向環鈕。每個帶板內角下有一略近三角形小孔,以便扣舌穿入。扣舌形狀類似鳥舌,後部有鼻穿。 [50] 
西漢記重銘文獸紋金帶扣 西漢記重銘文獸紋金帶扣
西漢記重銘文銀鑑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高13.6、直徑74.7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文物介紹:折沿、短頸、平底、素面,口沿下面有兩環。腹下部有一週折線,左旋卧刻陰文篆書“宦者尚浴銀沐鑑容二石一斗五升重一鈞十八斤十兩第一御”。 [51] 
西漢記重銘文銀鑑 西漢記重銘文銀鑑
以上內容來自徐州博物館,其他藏品可參考該館官方網站。
  • 璽印
西漢“宛朐侯埶”龜鈕金印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印面邊長2.3,高5.3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簸箕山M3
文物介紹:先鑄造成形,再經雕刻加工而成。龜紐,整個龜身大致呈方形。龜首較小,稍外伸上昂口背部拱起,龜甲刻飾相套合的六邊形。外側六邊形較規整,向內漸簡化為五邊形、四邊形。四足,爪形分明。印台為方形,四邊略有外弧,枱面中部亦稍顯外凸.龜紐與印台間有一圓形橫穿孔。印文為白文“宛朐侯埶”四字,篆書,字體規整,結體方正。筆道內刻劃痕跡明顯,略有凸凹。 [57] 
西漢“宛朐侯埶”龜鈕金印 西漢“宛朐侯埶”龜鈕金印
晉六面銅印
歷史年代:西晉
藏品尺寸:長1.9、寬1.9、高3.1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銅山區茅村內華大隊
文物介紹:此印為長方形印,方形鈕,有穿。印下、左、右前後及鈕上六面均有印文,分別刻有墓主人的姓名、官職等。 [58] 
晉六面銅印 晉六面銅印
西漢"薛毋傷"銀印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邊長1.35、厚1.2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繡球山墓1東室
文物介紹:橋鬥鈕,方形雙層印台,印面陰文篆書。私印。 [59] 
西漢"薛毋傷"銀印 西漢"薛毋傷"銀印
西漢陰文鳥蟲書“劉慎”盝鬥鈕玉印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高2、長2.1、寬2.1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黑山頭一號墓
文物介紹:青白玉質,盝頂形印台,上有橋形鈕,有穿。印面陰線琢刻鳥蟲書“劉慎”二字。 [60] 
西漢陰文鳥蟲書“劉慎”盝鬥鈕玉印 西漢陰文鳥蟲書“劉慎”盝鬥鈕玉印
西漢“楚候之印”銅印
歷史年代:西漢
藏品尺寸:長2.2、寬2.1、高1.7釐米
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文物介紹:印為鑄造,橋形鈕,印台近方形,印文為篆書“楚候之印”。“楚候”與“楚司馬”一樣,為楚國軍隊中直接統兵之官,地位較低。《秩律》中記載:“中候、郡候、騎千人、衞將軍候、衞尉候,秩各六百石。”可知,候與千人秩都為六百石。獅子山楚王墓出土“楚候之印”近百方,表明了楚國當時擁有雄厚的軍事力量。 [61] 
西漢“楚候之印”銅印 西漢“楚候之印”銅印
以上內容來自徐州博物館,其他藏品可參考該館官方網站。
  • 漢畫像
朱雀行龍(墓門)
歷史年代:東漢
藏品尺寸:102*84*14釐米
藏品來源:銅山散存
文物介紹:鳳鳥、青龍圖 。畫面主體為展翅欲飛的鳳鳥,長尾大冠,昂首挺立。《山海經 大荒西經》雲:"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鳳鳥為鳥中之王,是幸福吉祥的象徵,"見則天下安寧"。畫面左刻青龍,其尾下拖;右上角為人首蛇軀圖像。 [52] 
朱雀行龍(墓門) 朱雀行龍(墓門)
燕享、庖廚
歷史年代:東漢
藏品尺寸:106*95*10釐米
藏品來源:銅山縣苗山漢墓
文物介紹:陰線刻。畫面分兩格:上格為宴飲。亭內二人彈琴宴飲,亭外有侍者、假山、 樹木等,右上角亭上有一鳥在哺幼。下格為庖廚。有汲水、燒火、宰羊、飼馬等。 [53] 
燕享、庖廚 燕享、庖廚
紡織圖
歷史年代:東漢
藏品尺寸:103*92*20釐米
藏品來源:銅山縣青山泉散存
文物介紹:淺浮雕。畫面分兩格:上格為紡織圖,刻四位婦女調絲、紡線,紡好的絲團懸掛在檐下。一位織女正轉身接抱嬰兒,欲在織機上餵奶。此圖再現了漢代織女辛苦勞作的情景。下格建築內二人坐於榻上閒談,旁刻車馬,亭上兩隻鳳鳥象徵吉祥、幸福。邊飾幔紋、齒紋。 [54] 
紡織圖 紡織圖
力士圖
歷史年代:東漢
藏品尺寸:63*232*42釐米
藏品來源:銅山縣洪樓出土
文物介紹:淺浮雕。力士圖。石刻三面有畫。一面為力士圖,圖刻七力士,有背牛、扛鼎,還有拔樹、伏虎等,雕刻精美傳神。 [55] 
力士圖 力士圖
武庫蘭錡圖
歷史年代:東漢
藏品尺寸:140*125*23釐米
藏品來源:山東蒼山出土
文物介紹淺浮雕。畫面中央站立一武士,雙袖高卷,一手執弓,一手執鈎鑲;在其身後置武庫,懸掛有囊、鎧甲、行軍壺、弩,欄錡上置有環首刀、劍、矛、鈹、鎩、戈、戟、盾牌等各種兵器。漢代置放兵器的架子稱為"蘭錡"。《西京賦》有"武庫禁兵,設在蘭錡。" [56] 
武庫蘭錡圖 武庫蘭錡圖
以上內容來自徐州博物館,其他藏品可參考該館官方網站。

徐州博物館管理保護

徐州博物館內部機構

徐州博物館下設辦公室、保管部、考古部、陳列部、羣工部、資料室、設備部、保衞部等機構。 [6] 
考古部是徐州博物館下設重要部室之一,主要負責徐州市及區縣的地下文物考古發掘工作,截止2011年12月,有專業技術人員10人,均可直接或間接從事田野發掘和室內整理工作,其中2人具有國家考古個人領隊資質。學歷情況:碩士研究生3人,大學本科7人。專業技術職務情況:研究員1人,副研究員2人,中級職稱4人。 [7] 

徐州博物館修復工程

館藏陶瓷器 館藏陶瓷器
徐州博物館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展館藏文物修復及字畫裝裱工作,八十年代末,設陶瓷專業修復人員,相繼修復保護了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繪陶俑、獅子山兵馬俑坑出土的“飛騎” 俑、馱藍山漢墓出土的舞俑、後樓山西漢墓出土鎏金龍架玉枕、玉面罩、火山“劉和”墓出土的銀縷玉衣,鑲貼金箔玉枕等重要文物。
1999年成立文物修復保護室,配備了專業文物修復保護設備,負責修復保護館藏及考古出土文物。
2000年以來,陸續從相關院校引進文物保護專業人員,開展系統的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並配合考古發掘展開文物現場保護工作。完成了 “羊鬼山陪葬坑銅鐵器保護修復”項目、淮安博物館石刻保護項目、沛縣博物館彩繪陶器保護項目等。
修復保護領先領域包括:組合玉器的修復與保護,修復保護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金縷玉衣、火山漢墓出土“劉和”銀縷玉衣、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棺以及“食官監”等系列玉枕、系列玉面罩等;組合鐵器的保與修復:修復楚王墓出土鐵札甲、鐵胄,金代鐵胄、鎧甲等;彩繪陶器的保護與修復:保護修復北洞山彩繪俑羣、藺家壩南朝彩繪俑羣等。
完成國家文物局“彩繪玉片保護研究”、江蘇省文化廳“出土飽水彩繪陶器保護”兩項科研課題。
2008年,獲得首批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乙級資質和可移動文物修復二級資質。 [8] 

徐州博物館科研成果

徐州博物館學術成果

《江蘇徐州漢畫像石》
《徐州史話》
《張伯英先生書法選集》
《徐州博物館三十年紀念文集(1960-1990)》
《徐州珍寶》
《古彭遺珍——徐州博物館館藏文物精選》
《徐州勝蹟》
《鄧永清藏明清書畫選集》
《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集萃》

徐州博物館研究成果

專著文集
徐州博物館、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周學鷹:《徐州漢墓建築——中國漢代楚(彭城)國墓葬建築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
鄒後本主編:《江蘇考古五十年》秦漢部分,南京出版社,2000年。
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館: 《邳州山頭東漢墓地》 科學出版社2010年4月。
劉尊志:《徐州漢墓與漢代社會研究》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
王愷、葛明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主編,夏凱晨、及巨濤副主編:《兩漢文化研究》(第一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
王中文主編,及巨濤、夏凱晨、劉玉芝副主編:《兩漢文化研究》(第二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
孫厚興、郭海林主編,夏凱晨、劉玉芝副主編:《兩漢文化研究》(第三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年。
綜論
尤振堯:《江蘇漢代諸侯國的考古發現及其歷史價值》,《南京博物院60週年紀念文集》,1993年出版。
黃展嶽:《漢代諸侯王墓論述》,《考古學報》1998年1期。
鄭紹宗、鄭灤明:《漢代諸侯王陵的營建和葬制》,《文物春秋》2001年第2期。
劉瑞:《西漢諸侯王陵墓制度三題》,《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出版
李銀德:《徐州西漢楚王陵墓考古的發現與收穫》,《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周保平、劉照建:《西漢楚王陵墓形制研究》,《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第2期。
邱永生、劉照建:《江蘇漢代王陵研究》,《東南文化》2005第5期。
孫波:《西漢諸侯王墓的發現和研究》,《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齊魯書社,2006年。
劉照建:《西漢楚王陵墓制度研究》,《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郝莉蓉; 楊孝軍:《淺談外來文化對漢代藝術的影響──從徐州獅子山漢楚王陵出土的金帶扣談起》,《四川文物》1997年第5期
楊孝鴻:《歐亞草原動物紋飾對漢代藝術的影響——從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出土的金帶扣談起》,《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1998年第1期
申茂盛:《試論西漢初期漢廷對諸侯國軍隊控制的加強——從獅子山出土的兵馬俑談起》,《秦漢文化比較研究——秦漢兵馬俑暨兩漢文化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王愷:《徐州獅子山兵馬俑與西漢楚國》,《江蘇史論考》,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獅子山楚王陵考古發掘隊:《獅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座談會紀要》,《文物》1998年第8期
王進南、劉尊志:《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思想在徐州漢墓中的體現與反映》《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墓葬結構
梁勇:《從西漢楚王墓的建築結構看楚王墓的排列順序》,《文物》2001年第10期。
邱永生:《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園初步研究》,《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孟強:《從墓葬結構談獅子山西漢墓的幾個問題》,《東南文化》2002年第3期。
耿建軍:《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的結構特徵及形成原因》,《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劉照建:《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天井成因考》,《考古》2006年第3期。
耿建軍:《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陪葬人位置問題初探》,《蔣贊初先生八秩華誕頌壽紀念論文集》,學苑出版社,2009年。
劉照建、梁勇:《楚王山漢墓羣考古調查》,《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出版。
周學鷹:《因山為陵葬制探源》,《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劉尊志:《西漢晚期楚王(後)墓葬淺探》,《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
馬永強:《對徐州龜山和獅子山漢墓結構的幾點認識》,《華夏考古》2008年第2期。
漢墓墓主人研究
王雲度:《獅子山漢墓墓主劉戊説釋疑》,《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第五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宋治民:《獅子山西漢楚王陵的兩個問題》,《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1期。
耿建軍:《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開鑿時間考析》,《東南文化》2000年第3期。
劉照建、張浩林:《徐州獅子山漢墓墓主考略》,《東南文化》2001年7期。
劉瑞:《獅子山楚王陵墓主考略》,《文博》2002年第6期。
韋正:《江蘇徐州市獅子山西漢墓墓主的再認識》,《考古》2002年第9期。
劉尊志:《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墓主再探》,《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孟強:《從隨葬品談徐州獅子山漢墓的墓主問題》,《考古》2006年第9期。
耿建軍:《劉戊還是劉郢(客)——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墓墓主之謎》,《中國考古謎案》,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冉如波、陳海霞:《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墓主身份及其相關問題的初步研究》,《江漢考古》2007年2期。
李春雷、李紅:《徐州獅子山漢墓墓主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邱永生、茅玉:《北洞山王陵考略》,《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第3、4期。
葛明宇、孫鳳娟:《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墓主應為夷王劉郢客》,《中國文物報》2004年11月19日。
劉瑞:《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墓主考》,《考古》2008年第10期。
葛明宇:《徐州北洞山漢墓年代與墓主探討》,《考古》2009年第3期。
劉照建、邊策:《也談北洞山西漢楚王墓的墓主和時代》,《東南文化》2010年第3期。
蔣若是:《徐州龜山楚王陵及其家族墓葬制年代、葬制與錢幣類型》,《徐州博物館三十年紀念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器物研究
李銀德:《徐州出土西漢印章與封泥概述》西泠印社中國印學博物館編《青泥遺珍--戰國秦漢封泥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梁勇:《試論“大匠宮司空”》《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孟強:《西漢楚王劉注墓薄葬刻石淺析》《中國文物報》2010年2月17日。
呂健、杜益華:《江蘇徐州黑頭山漢墓出土印章的幾點認識》《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6輯
李永樂:《館藏漢代玉枕》《收藏》2010年第2期。
趙贇、劉照建:《江蘇邳州紀年東漢墓出土銅人造像考辯》《青銅文化研究》2010年第六輯。
王愷:《淺説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東亞玉器》第二冊,香港,1998年出版。
王愷、王凌:《西漢楚王劉戊墓及出土玉器》,《收藏家》2000年第11期。
張玉、李國安:《中國古代玉斂葬現象研究》,《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梁勇:《徐州出土漢代玉器的歷史價值》,《光明日報》2003年4月8日。
石榮傳:《兩漢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製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
石榮傳:《從兩漢諸侯王墓出土玉器看漢玉藝術風格》,《文物春秋》2004年第1期。
盧兆蔭:《彌足珍貴的西漢楚王陵墓玉器》,《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田芝梅:《徐州出土漢墓玉器的分類》,《東南文化》2008年1期。
王黎琳:《徐州出土漢玉概論》,《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谷嫺子、 丘志力、李銀德、 楊萍、 李榴芬:《西漢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中的石墨包裹體》,《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第6期。
鐵札甲 鐵札甲
魏鳴:《鱗片式玉衣》,《文物天地》1987年第2期。
盧兆蔭:《再論兩漢的玉衣》,《文物》1989年第10期。
龔良孟強耿建軍:《徐州地區的漢代玉衣及相關問題》,《東南文化》1996年第1期。
李春雷:《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鑲玉漆棺的推理復原研究》,《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1期。
李銀德:《漢代的玉棺與鑲玉漆棺》,《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論文集》,台北,2001年。
徐州市博物館:《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金縷玉衣修復》,《中國文化遺產》2004年第3期。
王愷:《獅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和封泥對研究西漢楚國建制及封域的意義》,《文物》1998年第8期。
趙平安:《對獅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認識》,《文物》1999年第1期。
韋正:《從出土印章封泥談漢初楚國屬縣》,《考古》2000年第3期。
黃盛璋:《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墓主與出土印章問題》,《考古》2000年第9期。
耿建軍:《試析徐州西漢楚王墓出土官印及封泥的性質》,《考古》2000年第9期。
劉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封泥考釋》,《21世紀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汪俊明 韋正:《從出土印章談西漢王侯國行政關係》,《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吳榮曾:《從西漢楚國印章封泥看王國中央官職》,《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梁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印章與墓主問題的再認識》,《考古》2006年第9期。
館藏銅器 館藏銅器
劉照建:《秦漢兵馬俑形體差異探源》,《秦漢文化比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
張玉:《徐州漢兵馬俑的再認識》,《考古與文物》2002年漢唐考古增刊。
張振中:《徐州獅子山西漢兵馬俑陣大揭密》,《文史春秋》2002年第3期。
張玉、劉照建:《徐州地區西漢陶俑的發現及初步研究》,《東南文化》2002年第11期。
邱永生、葛明宇:《獅子山楚王陵鐵甲冑研究綜述》,《中國文物報》2000年2月13日。
申茂盛、閻紅霞:《試論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出土的銅質“雞鳴戟”》,《秦漢文化比較研究一秦漢兵馬俑暨兩漢文化研究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楊泓:《徐州楚王陵墓出土兵器初論》,《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葛明宇、邱永生、白榮金:《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出土鐵甲冑的清理與復原研究》,《考古學報》2008年第1期
徐州博物館及展品 圖集(2)
徐州博物館及展品 圖集(2)(13張)
李銀德:《徐州出土“明光宮”銅器及有關問題探釋》,《江蘇省考古學會論文·1984-1985合集》。
鄒厚本、韋正:《徐州獅子山西漢墓的金扣腰帶》,《文物》1998年第8期。
單月英、 黃琛:《大漢楚王的時尚腰帶》,《文明》2006年第4期。
李永樂:《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金腰帶扣面圖案含義略考》,《徐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孫機:《徐州楚王墓出土文物珍品散記》,《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顧風:《寥若晨星珍比拱璧——徐州龜山漢墓石刻文字的發現與研究》,《書法叢刊》1998年第3期。
趙雄偉:《先秦至西漢札甲形制的繼承與演變》《文物鑑定與鑑賞》2010年第2期。
文物保護
王愛超:《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壁面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山西建築》2005年第13期
萬俐、徐飛、範陶峯、陳步榮:《徐州獅子山漢楚王陵彩繪陶俑的保護研究》,《文博》2009年第6期。 [10] 

徐州博物館所獲榮譽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11] 
2020年11月,徐州博物館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 [12] 
2020年,徐州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13] 
2022年7月,徐州博物館申報的“天工漢玉——徐州漢代玉器陳列”榮獲江蘇省2022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省級重點推介項目。 [16] 
2023年1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17] 
2023年2月16日,入選“文化城市建設中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討會暨第七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推介公佈活動”。 [18] 

徐州博物館參觀信息

徐州博物館交通信息

市外
從火車站乘坐2路、11路、11附路到中山南路中醫院站下車,步行至和平路101號即可到達,總時約24分鐘;。
市內
乘坐12路、35路、38路、69路、604路、608路到中山南路中醫院站下車,步行至和平路101號即可到達。 [14] 

徐州博物館觀展須知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17:00開放(16:30停止領票入館),每週一閉館(遇法定節假日順延)。
領票方法
個人參觀持有效身份證件,到徐州博物館領票處領取免費參觀券;團體參觀須提前兩至三天電話預約,憑單位介紹信或旅行社任務派遣書在領票處領票。
如需要專業講解員的介紹,需購買解説票,您可以到服務枱聯繫,有中英文講解員。(團體講解要提前預約)。
人數限額
每天限定參觀觀眾為1000人次。
注意事項
酗酒者、衣冠不整者、攜帶寵物者以及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者無監護人陪伴的,謝絕入館。
嚴禁將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險品帶入館內。
學齡前兒童,小學生須有監護人陪伴參觀;高齡老人、心血管病患者、行動不便者須有人陪伴參觀。
請愛護公共設施,花草樹木,如有損壞須照價賠償。
為保護館內環境衞生的整潔,請不要隨地吐痰、飲食、喧譁、玩耍嬉鬧、口香糖切勿隨地亂吐、隨手亂扔廢棄物。
博物館樓宇建築內嚴禁吸煙或使用明火。
請不要在展廳內使用閃光燈拍照,這樣對文物有損害,謝謝您的配合和理解,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禁止攜帶攝影三角架,大、中型專業攝像機等攝影設備進館拍攝。
下雨下雪天進館參觀請在入口處將雨具套進塑料袋,以免弄濕地面。 [14] 

徐州博物館暫停開放

2021年11月26日零時起,根據江蘇省徐州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徐州博物館暫停對外開放。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