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岙村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縣徐岙村)

鎖定
徐岙村浙是江省温州市泰順縣下轄村。 [1] 
中文名
徐岙村
別    名
徐岙村
行政區類別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縣筱村鎮
所屬地區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縣筱村鎮
地理位置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縣筱村鎮
面    積
11.55 km²
下轄地區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縣筱村鎮
政府駐地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縣筱村鎮
電話區號
0577
郵政編碼
325503
人口數量
3946人

徐岙村歷史沿革

村落景色 村落景色
宋宣和年間,方臘作亂,徐震(泰順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犧牲。其靈柩扶歸鄉里,途經玉溪(今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説明徐岙前之溪流)時顯靈,天降甘霖,當地因久旱而欠收的田地連年豐收。鄉民為紀念他便將其地稱為"徐岙",後又在村中立祠祭祀。徐岙吳氏系新山唐諫議大夫(西漢置諫大夫,掌議論,屬光祿勳。東漢改稱諫議大夫。隋、唐隸門下省,掌侍從規諫)吳畦的後裔,吳畦五世孫吳承褚由庫村遷居筱村柏樹底,越幾世後,承褚後裔吳萊羨徐岙"曲徑坦途,引人入勝,崇巒疊嶂……自成幽秀。"於宋端平三年(1236)自柏樹底析居徐岙,七百多年來,吳氏家族"詩書禮相傳,簪纓相繼,可謂能光其祖、顯其宗矣?"
徐岙村是泰順縣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具有多方面的文物研究價值。泰順縣將以徐岙為主體聯合筱村其他幾處歷史文化遺產申報省級第三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在徐岙居住的人並不姓徐,而是姓吳,據記載,宋宣和年間,方臘作亂,徐震(泰順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犧牲。其靈柩扶歸鄉里,途經玉溪(今徐岙前之溪流)時顯靈,天降甘霖,當地因久旱而欠收的田地連年豐收。鄉民為紀念他便將其地稱為"徐岙",後又在村中立祠祭祀。此外,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縣茗岙鄉也有徐岙村。2016年11月9日根據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公示,温州市泰順縣筱村鎮徐岙村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徐岙村歷史文化

徐岙村 徐岙村
"羅陽為東嘉陲邑,山明水秀,多著族出其間,徐岙吳姓尤羅陽之著族也!"吳氏家族自宋朝遷基徐岙以來,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在古代鄉土社會中,家法族規是維持宗族秩序的重要內容,往往分類記載在宗譜中。徐岙吳氏在約束族人行為方面主要有格言等,譜中載的《格言》有學道、孝友、睦族、修身、齊家等內容。格言對族眾的立身處世、居家治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約束和教化意義。
氏族中的族人雖同祖共宗,源出一門,但互相之間的血緣關係卻有親疏差異,實際上,族人之間的聯繫已不限於單純的血緣關係,在更廣的範圍內結成複雜的社會關係。為了調整族人之間的關係,更好地維持宗族的和睦相處,宣揚睦族思想無疑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吳氏宗譜《睦族歌》:"睦族歌兮睦族歌,族不睦兮爭奈何?祖宗只顧子孫多,子孫多兮族不和。族人本是同根樹,枝葉雖繁根一處。根培樹長枝葉繁,縱遇狂風吹不墜。人家族繁若能和,子孫和兮禮義固。兄仁弟義有切磋,強族不敢相欺侮。賢族但存仁與義,愚族只爭財與利。爭財悖義亂仁倫,仁義芳名世稱美……"

徐岙村風景名勝

徐岙前有玉溪環流,後倚金山,左右奇峯對峙,似龍虎踞鎮之勢。村中山泉潺湲,古樹蒼翠,粗壯的枝幹和虯根顯示出歲月 的滄桑。吳氏宗譜中記有多首詩讚,體現出先人的山水情懷。徐岙樹茂林幽,翠竹搖曳,丹桂飄香,勝似人間仙境。

徐岙村雙井

徐岙村後有一"雙井"--即在一處有兩口井,上一口井為飲用水源,下一口井為洗滌之用。

徐岙村頂頭厝

徐岙巷道縱橫,路面均用卵石鋪設。民居錯落有致地分佈在道路兩旁,立面豐富,屋檐富於變化,主要有文元院、舉人府、頂頭厝等。頂頭厝為村落現存建築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處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們俗稱為"頂頭厝"。許多構造延用宋式做法,如門樓的木質抱鼓石,稍飾雕刻,紋樣清晰,古樸且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鋪出花紋,正房和兩廂也採用較多的雕飾,風格樸雅。

徐岙村文元院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縣徐岙村景色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縣徐岙村景色
文元院位於頂頭厝的正前方,為吳存經所建。存經字王綸,號鬱庭,生於乾隆辛酉年(1741),卒道光己丑年(1829), 壽八十九。吳存經於清乾隆甲戌年(1754)取入縣學,庚寅年(1770)成為附貢生。至今門樓檐下仍懸着其立的"文元"匾。吳宅右廂房的二樓有一間吳存經的讀書房,房間雖不大,但頂上作有藻井,顯示出與眾不同。"一盞燈火夜深紅,猛着心時不計工。他日風雲能際會,定應平地步蟾宮。"--《南窗夜讀》走進讀書房,我們似乎還能看到當年在微弱的燭光下伏案苦讀的吳存經,聞到穿透歲月的淡淡墨香。

徐岙村舉人府

舉人府又位於文元院的左前方,從長巷的一側進去,可看見立在門樓外的數塊旗杆石,上面刻記着屋主吳永楓當年考中舉人的年月,門樓上懸掛着吳永楓的"登科"匾額。 永楓字爾宸,號華園,生乾隆丁卯年(1747),卒嘉慶己巳年(1809)。由右庠生參加清乾隆庚寅(1770)恩科鄉試成為武科舉人,名列全省第三十七名。吳永楓宅整體為四合院式,倒座門樓設三間,房屋中間有一個非常大的天地坪,中設卵石甬路,從門樓通往正堂。廳堂存放着一把吳舉人當年使用過的有一百二十多斤重的大刀,在村落的後山彎裏有一塊大空地,鄉民們稱為"跑馬場",為吳舉人當年舞大刀騎戰馬的習武之地。 [2] 

徐岙村吳氏宗祠

吳氏宗祠位於徐岙村左畔月山下,清乾隆十二年(1747)族人吳家駒主持建造,家駒字允千,太學生,例贈武信郎,其子即舉人吳永楓。宗祠共有三進,四面環夯土牆,周圍松柏翠竹蔭護。整體規模雖不算很大,但構作較為講究,鏤雕淺刻均見匠者手工之嫺熟。 明清是我國第二個戲劇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絕大部分祠堂都建有戲台,出現了大量宗祠戲台。徐岙吳氏宗祠享堂前方也建有戲台,這一類祭神祀祖的戲台稱為神廟戲台。在各類戲台中,神廟戲台是來源最古、出現最早同時也是分佈最廣的一類戲台。徐岙村人都説,在宗祠裏建戲台,那是演戲給祖宗看的;其實這也是由敬祖轉而娛人的一種形式。吳氏宗祠內的戲台同樣具有戲台建築的幾大特徵,空間開放,可以通過多個方向觀看台上的表演;飛檐翹角,斗拱、脊飾較為精繁,體現了造型上的裝飾性。

徐岙村徐三翁祠

徐三翁祠位於徐岙村口。約清乾隆年間,筱村吳、林等姓氏又在北坑建了一座徐三翁宮,建築規模比較大,惜在文革中被破壞,後又被改建,部分建築已非原貌,但宮內藻井飾彩畫的戲台和主堂的軒棚以及用材巨大、雕刻精細的大梁,説明當時這些家族建造徐三翁宮投入了大量資金。查仙居《徐氏宗譜》,中有林鶚、林用霖(林鶚子)等人寫徐震的詩讚,林鶚詩讚:"怪石陰風吼大貓,鬼雄丘壟禁囗蕘。千山迎水祥雲護,萬里英靈氣未消。桐嶺功臣尋常碣,水月庵前見新苗。誰知蔓草榛無後,尚有子孫護聖朝。"林用霖詩讚:"大貓奇峯甲騎屯,蕭蕭草木悵黃昏。燈花地合埋忠骨,水月庵前弔古魂。南宋鄉賢遺蹟杳,東甌社廟幾人存。獨有高壠斜陽外,常做山城保障論。"

徐岙村望樓茶亭遺址

望樓亭茶亭建於明末,規模比較大。當中一間立有三官大帝像,供路人和村人祭拜。左三間設為店面,店租入族產。右三間供守亭燒茶者住持,清康熙年間族人吳永馨等人還捐田收租以作為燒茶濟渴之費用。

徐岙村湯夫人宮遺址

徐岙湯夫人宮始建於清道光年間,今宮廢基在。祀湯夫人在泰順也甚為盛行,全縣許多地方均可見到此類建築。祭祀湯夫人的主要目的是祈雨保豐收。《宋神女傳》有關"湯夫人"的記載:宋徽宗時,景寧有湯氏人家生下一女,温良純粹,神異幽嫺,修道好善,事親至孝。 崇寧元年(1102)壬午歲,結廬山之巔,偕親而處,服勞奉養,備極殷勤。紹興甲子(1144)秋七月十五日,白日飛昇。至高宗建都臨安臨安縣(今之杭州),經營宮室,籌劃樹木而不可得。神女運木顯靈,以供國用。忽起清風一道,而不可見其跡,驗厥木,皆有敕木二字。高宗大幸,降旨敕封:靈應神女惠澤夫人。詣之曰:敕木山遇有水旱疾苦,禱焉響應。至今人皆祀之,迄大元順帝至正二年壬午歲,天然和尚開山供奉,募緣開創祠寧。後逐漸廣受許多地區鄉民的祭祀。

徐岙村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 2018年浙江省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