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寄廎

鎖定
徐寄廎(1882年—1956年),浙江永嘉城區人,民國時期金融家、銀行家。自1914年起從事金融工作,長達40年之久。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黃羣赴滬主辦《時事新報》,請寄廎協助。同年,應聘任蘭溪中國銀行經理,後調九江中國銀行經理。1917年再至上海,由盛竹書推薦到浙江興業銀行,歷任副經理、協理、常務董事、董事長等職。他在主持總司庫時,倡導該行準備金實行百分之百的現金,使“浙興”信用大增,推動全行的業務開展。歷時十年,興業銀行存款額為全國商業銀行之冠。1956年逝世。 [1]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56年
畢業院校
山口高等商業學院
職    業
金融家、銀行家、社會活動家
出生地
浙江永嘉城區
代表作品
《上海金融史》《泉幣拓本》

徐寄廎人物生平

徐寄廎(1882-1956),永嘉城區(今温州鹿城區)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考縣學。二十九年進杭州兩浙公學,次年東渡留學,初入東京弘文書院學日語,旋入山口高等商業學校,專習金融。三十一年夏返温,與黃羣、吳鍾翰一起向温處道童兆蓉建議成立温處學務分處,十月下旬始獲學部批准,下設文牘、管理、調查、編檢、評議五部,孫詒讓任總理,寄廎為管理部副主任並任日文譯員。三十三年,温州師範學堂建成,為監學。1914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黃羣赴滬主辦《時事新報》,請寄廎協助。同年,應聘任蘭溪中國銀行經理,後調九江中國銀行經理。1917年,再至上海,任浙江興業銀行常務董事副經理。聯絡張嘉嗷、錢新之、陳光甫等人共同創上海銀行公會,任常務理事。歷時十年,興業銀行存款額為全國商業銀行之冠。1928年,任交通銀行官股董事,並被選為中國銀行商股董事。1930年倡議舉辦西湖博覽會,轟動全國。1932年,任中央銀行副總裁、代理總裁。1月25日,孫科辭行政院長,寄顧隨之去職。為加強本國銀行同業實力,成立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聯合籌備委員會,被選為五常董之一。1935年,建造錢塘江大橋,寄廎曾支持浙江興業銀行投資100萬元。抗戰初,仍居上海,1940年3月後避居香港九龍,上海市商會亦遷香港,寄顧以常董身份處理會務。日軍登陸香港,被迫返滬。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寄廎以國民政府特派員身份接收偽上海市商會和偽銀行公會,擔任浙江興業銀行董事辰,上海市商會理事辰,中央銀行監事及中國銀行、浙江實業銀行、中國墾業銀行、上海市銀行常務董事,上海信託公司、泰山保險公司董事長,上海證券交易所常務理事等。上海市參議會成立,任副議長。1952年因病去職。1956年12月25日去世,年75歲。 [1] 

徐寄廎人物事蹟

徐寄廎,本名陳名冕,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光明磊落,胸襟坦蕩。抗日戰爭初期,他擔任上海市商會理事長時,積極團結工商界人士,投入抗日愛國洪流。 1939年底,徐寄廎從同鄉黃溯初處瞭解到跟隨汪精衞出國潛逃至上海的“首義分子”高宗武因對日本特工不滿,未能安排他為日偽外交部長而苦惱,遂與黃溯初多次到高宗武家曉以大義。1940年1月4日,徐寄廎向香港杜月笙報告,杜即飛抵重慶向蔣介石請示,獲得蔣的同意。 經過徐寄廎一番周密安排,1940年1月22日,高宗武在香港《大公報》頭版頭條,以醒目的標題刊出《日支新關係調整綱要》,又刊登原文照片,同時還發表了高宗武、陶希聖致汪精衞等人的信,要汪精衞一夥“趕快懸崖勒馬,勿再受日閥之欺騙”,史稱“高陶事件”,在全國範圍掀起反投降反漢奸的熱潮,沉重地打擊了日汪勾結的陰謀。 1940年起,徐寄廎主持上海市商會工作。1942年3月,徐寄廎赴香港主持上海市商會工作。香港淪陷後,被日軍押送回滬,稱病在家拒與日偽合作。1944年下半年,在中共地下黨員梅達君聯繫下,徐寄廎參與抗日,代表浙江興業銀行承擔部分基金,用於支持在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的進步青年的旅費。1946年,續任浙江興業銀行董事長。同年,當選上海市商會理事長。 [2] 

徐寄廎人物作品

遺著已刊者有《上海金融史》、《日本語典》,未刊者有《泉幣拓本》。 [1] 
參考資料
  • 1.    浙江省人物誌編纂委員會:《浙江省人物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46頁。
  • 2.    《徐寄廎:策反高宗武立功》,《中華工商時報》2015年9月 1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