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宣(?—236年),字寶堅,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廣陵海西(今江蘇灌南縣東南)人。
- 本 名
- 徐宣
- 字
- 寶堅
- 出生地
- 廣陵海西(今江蘇灌南縣東南)
- 逝世日期
- 236年
- 主要成就
-
勸扈質討平海西和淮浦
馬超叛亂,在壽春留守統軍 - 國 籍
- 曹魏
- 民 族
- 漢
- 籍 貫
- 廣陵海西(今江蘇灌南縣東南)
- 職 業
- 官員
- 官 職
- 司隸校尉、散騎常侍、尚書
- 封 爵
- 關內侯、津陽亭侯
- 追 贈
- 車騎將軍
- 諡 號
- 貞侯
徐宣人物生平
編輯徐宣早年經歷
徐宣起初為躲避戰亂來到江東,後來因為拒絕孫策任命而回到廣陵郡。在廣陵郡與陳矯一起在州郡任職,二人齊名但等私下關係並不好,廣陵太守陳登卻對二人都非常器重,而徐宣亦與陳登一心投效曹操。後來海西和淮浦二縣縣民作亂,曹操派遣督軍扈質討伐,但他卻以自己士兵太少而不前進,徐宣於是潛入軍中,責罵扈質,並且向他闡述形勢,扈質終於進攻並討平了叛亂。後來曹操先後任命徐宣為司空掾屬、東緡令、發乾令,後被提拔為齊郡太守,之後又到許都任門下督,不久便跟隨曹操領軍到壽春。
徐宣社稷之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洛陽逝世,羣臣都到大殿哀悼,這時有人建議將各城的守將都換成沛國和譙縣(曹操的籍貫)的人,徐宣嚴詞反對:“現在遠近統一,人人都忠誠守節,為什麼要將守將都換成沛國和譙縣人,而傷在當地長期守戍將領的心?””曹丕聽了這話,讚歎道:“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那種社稷之臣啊!”
徐宣深受信任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駕崩,曹叡繼位,封徐宣為津陽亭侯,食邑二百户。中領軍桓範推薦徐宣説:“臣下聽説帝王用人,根據不同的情況任用不同的人才;爭奪天下的時候,以是否有謀略做先決條件;平定天下以後,以是否忠義做首要標準。因此晉文公採用舅犯的計策敗楚人於城濮,卻優先獎勵了批評舅犯之策是‘竭澤而漁’的雍季;高祖劉邦生前重用足智多謀的陳平,臨死卻把善後的事託付給周勃。我看尚書徐宣,品行忠厚,秉性剛直,清雅獨立,不拘世俗,且剛勁堅強,有扶保社稷的大氣節,歷任州郡主官,在位時都很稱職。如今朝廷僕射之職空缺,我覺得這個責任重大的關鍵職位,沒有比徐宣更合適的人選了。”
曹叡於是任命徐宣為左僕射,當了尚書令的副手,以後又被任命為侍中光祿大夫。一次,曹叡要去許昌,命徐宣留在京城總理政務。曹叡返回後,主管文書的官員把奏章等呈遞上來,曹叡説道:“難道我處理和左僕射處理有什麼不同嗎?”竟看也不看一眼。主管制作皇室兵器玩物的尚方令犯了過錯,徐宣上疏給曹叡,説給尚方令的判罰太重了,又勸阻曹叡不要大建宮殿窮盡民力,曹叡都親筆下詔嘉許並採納了他的意見。
[3]
徐宣去世
後來徐宣上書説:“七十歲就該舉行‘懸車’辭官家居的儀式,我今年已經六十八歲,可以離開了。”於是以身體有病為理由,堅決請求辭去官職,曹叡卻始終沒有批准。
青龍四年(236年),徐宣去世。臨死時囑咐家人,入殮時給他穿上粗布衣服就可以了。曹叡下詔説:“徐宣內直外方,歷任三朝,公正無私,高風亮節,有託孤寄命的節操,可以説是國之柱石。我屢次想提升他主管尚書枱,還沒來得及上任,可惜他就撒手離去了!現追贈他為車騎將軍,用對待公爵一樣的禮節安葬他。”又諡封他為貞侯。其子徐欽繼承了爵位。
[4]
徐宣歷史評價
編輯陳壽:“魏世事統台閣,重內輕外,故八座尚書。即古六卿之任也。陳、徐、衞、盧,久居斯位,矯、宣剛斷骨鯁,臻、毓規鑑清理,鹹不忝厥職雲。”
[5]
曹操:“清公大德。”
曹丕:“所謂社稷之臣也。”
曹叡:“宣體履至實,直內方外,歷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託孤寄命之節,可謂柱石臣也。常欲倚以台輔,未及登之,惜乎大命不永!”
徐宣子嗣
編輯- 徐欽,徐宣之子,嗣侯。
徐宣史書記載
編輯《三國志·魏書·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
- 參考資料
-
- 1. 《三國志》:徐宣字寶堅,廣陵海西人也。避亂江東,又辭孫策之命,還本郡。與陳矯併為綱紀,二人齊名而私好不協,然懼見器於太守陳登,與登並心於太祖。海西、淮浦二縣民作亂,都尉衞彌、令梁習夜奔宣家,密送免之。太祖遣督軍扈質來討賊,以兵少不進。宣潛見責之,示以形勢,質乃進破賊。太祖闢為司空掾屬,除東緡、發乾令,遷齊郡在守,入為門下督,從到壽春。會馬超作亂,大軍西征,太祖見官屬曰:“今當遠征,而此方未定,以為後憂,宣得清公大德以鎮統之。”乃以宣為左護軍,留統諸軍。還,為丞相東曹掾,出為魏郡太守。
- 2. 《三國志》:太祖崩洛陽,羣臣入殿中發哀。或言可易諸城守,用譙、沛人。宣厲聲曰:“今者遠近一統,人懷效節,何必譙、沛,而沮宿衞者心。”文帝聞曰:“所謂社稷之臣也。”帝既踐阼,為御史中丞,賜爵關內侯,徙城門校尉,旬月遷司隸校尉,轉散騎常侍。從至廣陵,六軍乘舟,風浪暴起,帝船回倒,宣病在後,陵波面前,羣寮莫先至者。帝壯之,遷尚書。
- 3. 《三國志》:明帝即位,封津陽亭侯,邑二百户。中領軍桓範薦宣曰:“臣聞帝王用人,度世授才,爭奪之時,以策略為先,分定之後,以忠義為首。故晉文行舅犯之計而賞雍季之言,高祖用陳平之智而託後於周勃也。竊見尚書徐宣,體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確然難動,有社稷之節。歷位州郡,所在稱職。今僕射缺,宣行掌後事。腹心任重,莫宜宣者。”帝遂以宣為左僕射,後加待中光祿大夫。車駕幸許昌,總統留事。帝還,主者奏呈文書。詔曰:“吾省與僕射何異?”竟不視。尚方令坐猥見考竟,宣上疏陳威刑大過,又諫作宮殿窮盡民力,帝皆手詔嘉納。
- 4. 《三國志》宣曰:“七十有縣車之禮,今已六十八,可以去矣。”乃固辭疾遜位,帝終不許。青龍四年薨,遺令布衣疏巾,斂以時服。詔曰:“宣體履至實,直內方外,歷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託孤寄命之節,可謂柱石臣也。常欲倚以台輔,未及登台輔,未及登之,惜乎大命不永!其追贈車騎將軍,葬如公禮。”諡曰貞侯。子欽嗣。
- 5. 《三國志·魏書·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7-18]